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借助“意象”写作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范守纲

  “意象”,属表象的一种。在写作中,“意象”是作者对生活表象进行加工生发,从而在文章中呈现的形象。作文《日历上的点滴幸福》中的“日历”就是作者选取的别有新意的一个“意象”。作者借助这个“意象”,深情款款地叙述了儿时的两段生活经历,表达了对母亲悉心呵护和言传身教的由衷的感激之情。且看文章如下:
  
  日历上的点滴幸福
  
  一页复一页,生命的日历翻过,有心酸悲伤的眼泪,有灿烂明天的憧憬,也有母爱点点滴滴堆砌而成的幸福。
  翻到幼儿时的一页,记载着的是粗重的喘息。幼时的我,身体不好,常生病,去医院便成了我的家常便饭。那时父亲在外地工作,于是每天放学后带我去挂点滴变成了母亲最重要的任务。上坡的时候,自行车粗重的喘息声与母亲的喘息声相互交错,像重锤打在我的心头,一颤一颤。但是,我知道我是幸福的,因为坐在自行车上,抓着妈妈的衣角,我知道我抓住了一个温暖的依靠。
  翻到少年时的一页,记载着的是诚信的教诲。十一二岁的时候,一时兴起,我向母亲承诺之后每天都要写一篇日记,母亲笑着告诉我说绝对不能食言,有空的时候,她会检查。但是,那个时期正是贪玩的年龄,不到一个星期,写日记这件事儿就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那天下午,当我有些哆嗦地把日记上交给母亲时,原以为母亲会狠狠地责备我,可是她只是深深地深深地看了我一眼,那种夹杂着一丝悲伤与些许愤怒的眼神,让我觉得自己是个十足的坏学生。眼泪不争气地赶趟儿似的涌了出来。这时母亲的手环过来,轻轻地抱住了我,她轻风似的话语滑过耳边:“以后,讲话一定要算数。”我拼了命似的点头……现在一想,我那时是幸福的,是母亲浇灌了我内心诚信的种子。
  翻到今天,傍晚回家时,听到母亲轻轻地唤着我的小名,便是一种最本质、最香醇的幸福。如今的日历记载着的是我与母亲跨过心灵的桥梁之后所展现的最纯洁的微笑。
  日历还将一页页翻过,幸福也将一次又一次地传递。
  
  “意象”自然是一种表象,然而表象却不一定能成为“意象”。只有形象鲜明、特点突出、含义深刻的表象才有可能成为文章中的“意象”。比如“日历”,它的外表特征是鲜明的,内部结构特征也是鲜明的。常见日历呈长方形,厚厚一叠,装订成册。日历为一日一页,一页撕去,新的一页出现。一年365天度过,一本日历也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形象鲜明,特点突出,这样的表象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然而,仅有表象特点还不够,选作“意象”,还需要表象含有深刻的意蕴。如果蕴涵的意义平俗,那么 ,纵使表象形象鲜明,读者也会过目即忘,并不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而“日历”不然,它形象鲜明,特点突出,这是选做“意象”的前提,更重要的是,它的自身还有深刻的内涵。一页日历,或一本日历翻过,意谓岁月流逝,它蕴涵的生命意义就非同寻常。《日历上的点滴幸福》一文实际上记叙了“日历”上“两页”的故事。其中“一页”是在“幼儿时”,记的是母亲“带我去挂点滴”的往事。文章写道:“上坡的时候,自行车粗重的喘息声与母亲的喘息声相互交错,像重锤打在我的心头,一颤一颤。”字里行间,其意也眷眷,其情也拳拳,母子情深,感人肺腑。另一页是在“少年时”,记的是母亲的一次教诲。“我向母亲承诺之后每天都要写一篇日记。”然而“贪玩”的“我”没有兑现“承诺”。母亲“只是深深地深深地看了我一眼”,“轻轻地抱住了我”说:“以后,讲话一定要算数。”两个“深深地”,一个“轻轻地”,教之严,爱之深,全在这一“看”一“抱”之中。
  借助于“意象”,或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或缘物叙事,“意象”的表现功能就在于引发合理的联想。如梅花吐香,陆游《咏梅》,以梅花自喻,寄开花无主之慨,孤芳自赏,洁身自好。毛泽东《咏梅》,同样以梅自况,而是笑对悬崖,报春于人间,隐身于花丛,展现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情怀。又同是写景,则有伤春、惜春、喜春之别,景虽相似,而情感迥异,这是借物抒情。再说由物叙事。一如《日历上的点滴幸福》,由日历的一页一页翻转,“幼儿时”“少年时”的往事借以展现,历历在目。“意象”既为联想,则务求自然。何谓自然?要点是充分显示“意象”的特点,让读者产生类比的联想。日历是一页一页翻转的,每一页是一天,这是时间,也是空间。有空间就有人的活动,就有“故事”。随着日历一页一页的转换,有关人的故事也就自然而然地前后衔接,“一页”是“幼儿时”的故事,一页是“少年时”的故事,随着岁月更替,顺理成章,故事的连续就有了内在的逻辑性。
  《日历上的点滴幸福》原是一篇应试作文。2008年杭州中考题为:“日历是生活忠实的记录,我们的每一天都生活在这一页一页的日历上,日历具有生命感,当你翻过一页时,你是否已将难忘的昨日珍藏于你的生命史?当你翻过一页时,你是否明白鲜活的今日需要你去填补?当你翻过一页时,你是否意识到美好的明日等待着你去创造?让我们伴随‘日历’,将人生岁月谱写成永存的诗篇。
  “请以‘日历’为话题,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这篇作文就是紧扣题目中“日历具有生命感,当你翻过一页时,你是否已将难忘的昨日珍藏于你的生命史”的要求而写的。日历――时间――生命史――“幼年时”、“少年时”的往事,顺着这样的思路,这位考生在考场上顺利地完成了这篇作文。
  其实,这道作文题与作家冯骥才的散文《日历》有着渊源关系。在《日历》中,作家写道:“厚厚一本日历是整整一年的日子。”“生命的定义就是拥有明天。”“你每扯去一天用过的日历时,是不是觉得有点像扯掉一个生命的页码?”“生活就是创造每一天。”“我们今天为之努力的,都是为了明天的回忆。”
  作家在这篇文章中,还借助“日历”,记下了令他永远难忘的一天:
  “别忘了,我们的每一天都曾经生活在这一页一页的日历上。
  记得1976年唐山大地震那天,我在长沙路思治里12号那个顶层上的亭子间被彻底摇散,震毁。我一家三口像老鼠那样找一个洞爬了出来。当我双腿血淋淋地,站在洞外,那感觉真像从死神的指缝里侥幸地逃脱出来。转过两天,我向朋友借了一架方形铁盒子般的海鸥牌相机,爬上我那座狼咬狗啃废墟般的破楼,钻进我的房间――实际上已经没有屋顶。我将自己命运所遭遇的惨状拍摄下来。我要记下这一切。我清楚地知道这是我个人独有的经历。这时,突然发现一堵残墙上居然还挂着日历――那蒙满灰土的日历的日子正是地震那一天:1976年7月28日,星期三,丙辰年七月初二。我伸手把它小心地扯下来。如今,它和我当时拍下的照片,已经成了我个人生命史刻骨铭心的珍藏了。
  由此,我懂得了日历的意义。它原是我们生命忠实的记录。从‘隐形写作’的含义上说,日历是一本日记。它无形地记载我每一天遭遇的、面临的、经受的,以及我本人应对与所作所为的,还有改变我的和被我改变的。”
  这里之所以大段摘引作家的文字,是希望给同学们一个对照,看看作家是怎样认识“日历”的,又是怎样联系“日历”叙事的,从中看到作家作文和学生作文的“共同点”,也看到两者的差距。
  冯骥才在这篇文章的最后,还有一段话写得特别好,他说:“正像保存葡萄最好的方式是把葡萄变为酒;保存岁月最好的方式是致力把岁月变为永存的诗篇或画卷。”记忆中有许多美好的东西,那是原生态的东西,经过我们的笔,把它们提炼成“诗篇或画卷”,“把葡萄变为酒”那该是多么有趣且有意义的事情。把“岁月”变为“诗篇或画卷”,选取“意象”,是一个巧妙的表现方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云:“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窥意象而运斤”,“运斤”,挥动斧头,指匠人雕琢石器,喻文人运笔,即用心写作,这是“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意象”一法,不可不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200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