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穿唐越宋话意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古诗词语言非常精练,这也就形成了它以意象表情达意的写作特点。作者往往在诗词中具体物象上注入自己的思想情感,从而形成诗词中的“意象”。我们教学古诗词一定要紧扣意象,通过引领学生寻找、想象和品味意象,体会其深刻内涵,从而真正读懂诗词的含义。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诗词意象;教学策略
  中国古诗词由于语言精练所致,作者往往都是通过对眼前具体的人、事、景、物的具体提炼来表达情意的,这也即是诗中的意象。也就是说,作者通过具体的意象结构全诗,通过诗词中的意象群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因此,我们在教学古诗词时,一定要紧紧抓住其中的意象,这是教学古诗词的关键所在。
  一、抓住关键,寻找意象
  古诗词语言凝练,往往借助具体意象的组合进行含蓄地表情达意,也就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谈到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因此,我们在教学时,无论是理解诗句的内容,还是体会诗作的情感,一定要在诗句中寻找蕴含了作者思想情感的意象,特別是要抓住那些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情感的典型意象,这是理解古诗词的关键所在,也是打开古诗词教学大门的钥匙。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峨眉山月歌》一诗,这是李白年轻时的作品,写诗人乘船离开蜀地途中所见到的景象,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惜别之情。这首诗构思非常精巧,全诗二十八个字,却用十二字写了“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地名,但却不让人觉得重复,堪称绝唱。而之所以让人感叹,这同诗人意象的选用是分不开的。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峨眉山月”,发现诗作的核心意象是“月”,而“月亮”在古今都为思念的象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传唱千古的名句。在确立了意象所蕴含的情感基调后,让学生品读诗句,发现月是“秋”月,正值游子归家的时节,可此时诗人却要远离故乡与亲友,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半轮”缺的不仅是月,也代表着离别。诗人行舟水上,“影”(月影)随水而行,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依依惜别的情感呢?正是通过抓住“月”这个意象,让学生真正读懂了诗作的情感内涵。
  在古诗词教学中,抓住诗句的关键之处,在诗词中寻找典型的意象,这是古诗词教学的关键环节。通过对意象群理解诗句的内容,而通过对意象的想象与回味,能够发现诗词的写作秘妙。
  二、展开想象,品味意象
  古诗词最大的特点便是形象性。也就是说,古人的诗词,基本都是由一个个意象组成意象群而构筑成的。在这些意象中,诗人往往是借物抒情,寓情于景。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引领学生寻找意象,还要让学生展开想象,对意象进行品味。通过品味感受意象群构成的画面,理解诗句内容,深入感受其中的意境;通过品味具体意象,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思想情感,从而做到由内容到情感的深入学习。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枫桥夜泊》一诗,这是唐代诗人张继传唱千古的名篇,写诗人夜宿枫桥,彻夜难眠情形。全诗以“愁”字统领,通过一系列的意象描写,深刻表达了诗人因安史之乱而生发的旅愁、国忧含蓄,可谓是写“愁”的经典之作。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通过朗读全诗发现诗眼“愁”,然后让学生抓住诗中的意象展开想象,品味意象的内涵。如诗作的前两句撷取了“落月”“啼呜”“满天霜”和“江枫”“渔火”“不眠客”六个意象,学生通过想象,品味体会到了“月落呜啼”的孤寂和“霜满天”的凄冷。而后两句诗人又撷取了“城”“寺”“钟声”和“客船”几个意象,它们同前两句的意象构成一个整体。不仅能够衬托出夜的静谧与凄清,更能表现诗人此时的孤寂与旅愁。通过对全诗意象的品味,让学生比较深刻地体会到了“枫桥夜泊”浓浓的愁绪。
  在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是组成诗词的细胞,它不仅构成了诗词的内容,还是诗人情感的载体。我们在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就诗词中的意象展开想象,品味诗词的情感,体会诗词内容美与情感美妙所在。
  三、展示意象,还原情境
  由于古诗词主要是由一个个意象组成意象群,由意象群组成一个个生动的画面,因而具有非常强的形象性与画面感。我们在教学古诗词时,可以借助图画或多媒体设备,对诗词中的意象进行生动鲜活的展示,还原当时的情境,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让学生更加深切地理解诗句的内容,感受意象的内含。这样,我们就可以在文字理解和情境感受两个方面强化学生的学习,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生动而深刻起来。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这是宋代诗人杨万里描写杭州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佳作。如果单纯从内容看,这好像是一首单纯的写景诗,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景色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但如果抓住题目中的“送林子方”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就会发现这远远不是一首写景诗那么简单。送别本应是难舍难分在,可在诗中却表达了喜悦的情感,这个“喜”不是因为景色,而应该是诗人与林子方的志同道合,是对友人的赞誉与眷恋。在教学时,通过动漫展示和学生表演,还原当时的送别情景。我让学生抓住“莲叶”与“荷花”两个意象,通过“接天”和“无穷碧”体会莲叶生命的旺盛;通过“映日”和“别样红”感受荷花的美丽与朝气,再联系当时诗人与朋友送别时的情景,让学生就很自然地联想到作者是在借物喻人,借景抒情。
  在古诗词教学中,通过展示意象,还原诗词内容所表现的情境,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加强学习的深度。不过,诗词情境的还原一定要在对诗句的理解和意象想象的基础上,这样才能达到我们所要追求的教学效果。
  总之,古诗词中的意象是“景语”和“情语”的结合体。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紧紧抓住诗歌中的意象,通过对意象的组合与品味深入理解诗词的内容与情感,通过对意境的还原强化学习效果,这样我们就能帮助学生叩开古诗词学习的大门,让学生充分感受古诗词的文学魅力。
  【参考文献】
  [1]李东宁.浅析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基本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09):123.
  [2]李凤娟.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思考[J].中华少年,2019(06):199.
  [3]管蓉淑.若使枯燥化精彩,须得精研细打磨——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J].教育界,2019(02):56-5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84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