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里怎么没有“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她”作为女性第三人称,在现代汉语及各类出版物中屡见不鲜。可在“四大名著”中却没“她”的踪影。
《三国演义》中说到你、我外的第三人,多呼其名或字;还有“公”或“郎”,比如关公、周郎:还常以官职代以第三人称。比如称刘备为刘豫州,称曹操为曹丞相等。《水浒传》中已有“他”的出现,不管男与女统统称之为“他”。小说中人们在谈到第三人时,一般多用“此人”或“这厮”。《西游记》和《红楼梦》中除用“他”“他们”或“他家”外,有时也用“那厮”,但绝没有“她”的出现。
也许人们会犯疑:堂堂的“四大名著”中何以没有“她”的立足之地呢?原来,“她”是年轻的“新一代”,是近代“五四”学者刘半农发明的,是专用于女性第三人称的代词。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在世时,“她”还没有诞生出世呢!所以“四大名著”里没有“她”的身影。
(摘编自《郑州日报》2011年-07月27日)
点击运用
我们常说“应运而生”,“她”这个字,就是在历史发展到“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中,尊重女性的口号被提出来,女性的地位日益提升,妇女解放,婚姻自主,都体现出对女性的重视。这个时候,诗人刘半农就做出了一件名垂千古的大好事,以一首《教我如何不想她》,推出了全新的“她”字。中国女性,从此有了专用的第三人称代词。让我们怀着真诚的心,向这位新文化时期的诗人致敬。适用话题:发展、历史、创新、感激、致敬等。
刘伯温的人生智慧
刘伯温,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为诸葛武侯。
刘伯温为官口碑甚好,不肯结党营私。刘伯温死后,朱元璋对他的儿子说:“刘伯温在时,满朝都是党,只有他一个不从。”明初朝廷中结党营私之风盛行,彼此明争暗斗,争夺权力,刘伯温洁身自好,不结党、不营私,这反映了他的人生境界和高尚品德。
1368年,在朱元璋巡视汴梁期间,丞相李善长和刘伯温留守南京。当时刘伯温官任御史中丞,专司纠察百官。恰逢中书省都事李彬贪污犯事,李善长与之关系密切,为其求情。刘伯温不买账,依旧奏请处斩李彬,由此得罪了李善长。李善长处心积虑意欲报复刘伯温。后来,朱元璋因事责罚李善长,刘伯温却以国事为重,为李善长求情。朱元璋私下对人说,李善长要害刘伯温,刘伯温反倒为他说好话。这件事反映了刘伯温为人处世不徇私情、公私分明的坦荡胸怀。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1年8月11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210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