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学科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燕

  一、历史学科书面语言的特点
  1.大量使用专业化的词语。
  历史书面语言大量使用的专业化的词语,既有在几乎所有社会科学科目都常用的词汇(如目的、性质、影响等),也有只是在历史学科中出现的反映历史事实和规律的概念(如中央集权制度、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等)。
  历史书面语言的专业化特点要求在表达历史问题时强调用词的准确性。首先,要掌握正确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做到对历史事件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结果等)掌握得准确无误;对历史概念的内涵、外延的理解必须准确。其次,要能够运用正确的理论、观点和方法进行判断、推理。再次,要准确用词,把握好词汇的感情色彩、褒贬意义、语义轻重。比如说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不能说成是结束了封建制度。因为封建帝制专指皇帝专权的政治体制,而封建制度则既包括上层建筑方面的内容,也包含了经济基础方面的内容。
  2.史论结合。
  高考将史论结合能力作为各项“历史阐释”能力的中心环节。史与论的关系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寓论于史,论从史出。“史”是客观的,是“论”的载体,史生发论。历史学科的任何理性思维活动,都必须以足够的、确切的、典型的历史事实为依据。“论”是主观的、人为的,是人们对客观历史事实的理性思考与阐释。依史引论,论从史出。第二种,以论带史。结论也可以统帅史实,有了概括的理性认识,可以更多、更有效地掌握和运用历史事实。高中学生的历史表述在大多数条件下,是由教师或命题人提出观点,由学生进行解答,属于后一种情况。
  3.表述的简约化。
  历史书面语言较多采用严谨的陈述句式,用词方面不同于语文、政治等科目,不能用多余的描述性文字,需要比较直截了当地交代历史发展过程,阐明历史发展的规律。除了研究性学习的论文写作之外,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只需要准确、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没必要拐弯抹角,也没必要引经据典、多方论证。只要能在规定的时间和篇幅内,将问题说清楚、解决好就达到目的和要求了。
  二、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
  1.学会读书。
  在具体操作上,在阅读每个单元和每节具体内容时,可以遵循三个步骤:首先快速略读,把握中心思想和标题关键词;其次通读,概括段落和层次大意,理清逻辑关系,理解核心概念;最后精读,理解记忆术语和重要概念,汲取知识精华。
  2.模仿课本和例题的语言。
  此处所说的模仿,主要是指对课本、例题的词汇、句式以及内容的表述方式的模仿。当然模仿的前提是要养成勤于背诵的习惯,即背诵课本的一些词句或经过筛选的高考或测试中主观题的参考答案,记忆其用词和分类方式,积累语言素材以备不时之需。模仿训练的有益之处还在于,它不仅可以直接提供实际可用的、相对规范的历史专业术语、史实和思路,还可以强化对核心概念、专业术语、基本原理的理解。
  3.进行书面表达的范式训练。
  范式训练类似于一种思维定式训练,这种训练有助于在书面表达时养成由格式化到规范化的写作习惯。
  有一些常用的词汇,只要我们掌握了它的使用规律,也可以在书面表达时适时运用。例如:对原因的分类表述词汇:根本原因、主要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外部原因、内部原因、必然因素、偶然因素、直接原因等。连接因果的词汇:导火线、引起了、引发了、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条件等。在历史过程的表述中常用的词汇:标志着……的开始,进入……阶段,是……的转折、高潮,标志着……的结束,标志着……局面的形成等。
  4.准确把握历史概念。
  在历史学科的书面表达中,术语多与历史概念相关。如果在学习中只重视历史知识体系的构建,不重视对历史概念的掌握,其后果往往是不用术语、滥用术语,或者书面表述过分口语化和通俗化。通过运用以下方法可以准确地把握历史概念:①精确复述概念:精确分解概念的每一个关键词和限定词,通过记忆能再准确重复。②区分概念差异:通过分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区分相似概念。如“资产阶级民族革命”,通常是指以取得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为手段,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的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改革)”,通常是指反封建和扫除落后生产关系的残余,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的革命。③相关概念联想:在历史学习中多联想近似或者有逻辑关系的相关概念。如以“革命”为关键词,写出资产阶级革命的类型并举出实例。[L]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286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