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说明文阅读应考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 雨

  [考点概要]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科技作品,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结合7~9年级的阅读要求,中考课外说明文阅读还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知识和能力的考查: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考查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具体考查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能力。
  对于这些能力的考查,命题时一般通过以下考点体现出来:(1)明确说明的对象(即说明文是针对什么进行说明的);(2)弄清所说明事物的特征或阐述的理由;(3)指出文章所用的说明方法(常用的有: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画图表、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等);(4)弄清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5)把握说明的结构(主要有总分关系、分总关系、总分总关系、并列关系、层进关系);(6)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及言之有序的特点(许多关键性的词语不能删节,不能调换);(7)把握文章大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8)分析文章结构,划分文章层次,归纳段意和中心思想;(9)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相似之处的说明段落或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分析各自的特点,归纳总结各自的中心;(10)结合语境,解释一些词语或句子的含义。
  
  [考题走向]
  
  1.选文全面走向课外,内容多为社会热点和新的科学发现。
  2.选择题逐渐淡出,填空、简答成为主流题型,开放性试题开始登上舞台并成为亮点。这些开放性试题,往往由选文出发,向其他学科、课外知识和社会生活迁移,试题开放度高,对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思维品质的要求较高,往往成为全卷的亮点。
  3.试题注重阅读理解,强调语言品析。阅读理解分3个层面:概括性理解、精细化理解、迁移性理解。概括性理解是抓住文章内容或部分内容的关键信息,把握其精要,考查方式一般有概括内容、找中心句、指出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等。精细化理解就是理解文章局部的段、句、词、写作方法等及其表达作用。迁移性理解就是从对本文的理解出发,沟通本文与其他文章、说明文与其他文体、语文与其他科目、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考查学生能否将本文的理解所得用于遨游语文的汪洋大海,考查方式主要是按要求进行表述。
  4.在试题创新上注重体现课程整合,强调人文精神。如:将说明文阅读与口语交际进行整合,考查学生利用获取的知识得体交际的素质;将说明文阅读与绘画进行整合,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等。
  5.从命题上看,不少地方的题目直接引导学生去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科学的关系,思考人的生存状态,思考科学思想与科学精神。
  
  [解题指津]
  
  一、明确解题步骤
  笔者总结多年经验,解答考场阅读理解类试题,一般按以下程序进行较为快捷有效,具体过程为:阅读理解文章题目――阅读文章――明确文章后的试题内容及回答要求――按试题要求有重点地再看原文――答题。
  第一步――阅读理解文章题目。题目是文章内容的眼睛,简析题目可以帮助推测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说明文的文题,有的是点明说明对象,有的是表明说明范围,考生可据此进行判断。第二步――阅读文章。这是阅读理解的主要步骤,阅读时要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重点。第三步――明确文章后的试题内容及回答要求。为什么要明确文章后的题目要求呢?根据以往考生的临场教训,不注意审题、不看清要求就急于答题,往往连会做的题都丢了分。如:题目要求找出错误的选项,却找了正确的;题目要求用原文语句回答,却用自己的话概括了,等等,这都是因为没有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所致。第四步――按题目要求有重点地再看原文。第一次读原文可大概了解文章的内容,但因不知问题是什么,所以读起来并不能重点突出,而明确了题目后带着问题再读就比较有针对性,可以很快找到答案。 第五步――答题。答题时应注意语言的连贯性,尤其是表述题要做到内容全面,语言精炼,力求一语中的。
  
  二、把握阅读重点
  明确说明对象。阅读事物说明文,不管是整篇还是整段,首先都要从整体入手,明确文章所说明的事物,即说明对象是什么;阅读事理说明文,则要弄清文章说明了什么事理。
  抓住被说明事物或事理的特征。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结构、形态(大小、长短等)、性质(硬、软、冷、热等)、变化(动、静、快、慢等)、成因(简单、复杂等)、功用(广狭、正反等)等方面。一般来说,说明文要说明的重点,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除说明的重点外,还要弄清作者所说明的事物有哪些特征,以及是从哪些角度进行说明的。
  归纳说明方法。阅读说明文时,应边读边标出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然后总结主要使用了哪些方法,进而分析这些说明方法对准确说明事物特征所起的作用。
  概括说明要点,理清说明顺序。概括要点时,应重视首括句、尾结句或提问式语句的作用,关注给概念下定义或进行解说的语句的作用。阅读时可以把这些语句勾画出来。概括要点时最好用完整的句子,意思应简明扼要。在逐段概括要点的基础上,用“同类合并”的方法把全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几部分,并概括出每部分的大意,再将每部分的大意依次连缀起来,就能比较清楚地显示出全文的说明顺序了。使用哪种说明顺序,还要看说明的对象。一般来说,说明事物演变发展的,常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构造的,常用空间顺序;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联系的,常用逻辑顺序。
  整体感知,把握中心。在理清说明顺序的基础上,分析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便很容易看出文章的基本结构了。若是总分式结构还应着重分析“分”的部分是按什么原则组合的,是并列,是递进,还是包含总分关系。递进式结构要着重分析各层意思是怎样逐步深入展开的,是由现象到本质,还是由个别到一般,或是从结果到原因等等。明确结构后,最好能画出结构示意图。说明中心就是一篇说明文说明了被说明事物怎样的特征,或阐释了怎样的事理。在理清说明顺序、把握文章结构的基础上,再归纳说明中心也就不难了。
  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准确是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分析说明文语言,就是看遣词造句是怎样准确说明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的。要注意分析关键词语的作用,如“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中,如丢掉“最”则不足以说明沙漠危害之大;若去掉“自然”、“敌人”性质就不清楚了;若去掉“之一”就绝对化了。
  
  三、关注难点问题
  难点之一,是要求对文中陌生的科技内容进行阐释。此时应反复浏览文章,在文中找到与此项科技内容有关的一些铺垫性的材料,作为阐释的依据。
  难点之二,是要求对答题的理由进行解说。此时的解说一要利用平时的积累,二要利用文中的材料,语言表达应准确、精练、层次分明。
  难点之三,是创造性的“再表达”。比如文中没有对某事物下定义,而考题要求却对这个事物下定义,此时一要精心地从文章中撷取含有实质性的有关内容,二要精心组合语言,写出简洁、通顺而又合乎题目要求的句段。
  ★编辑/申冬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306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