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整本书阅读分享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围绕小学语文课外整本书阅读的分享策略进行探究,探讨了不同特点的课外书籍适应的读书分享活动,进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关键词:与课外阅读;分享策略
  前言: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甚至可以说,在当今语文学习中“得阅读者得天下”。但无论哪个版本的语文教材,虽然选文各具特色,都是有代表性的优质范例,可是在阅读量上都远远达不到学生的需求。所以课外阅读就作为语文课内学习的必要补充,越来越引起师生们的重视。读前激发阅读兴趣,读中指导阅读方法前人有了很多的经验总结,我现就读后如何开展丰富有趣的读书活动进行了一些浅显的探索,总结如下:
  一、争先恐后,分享记忆。
  竞赛是学生最喜欢的学习形式之一,也是最为快速有效的记忆方法之一,所以针对学生这一学习特点及学生年级特点、书籍内容特点我们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竞赛。1、背诵大赛。低年级小学生的必读书目《百岁童谣》,选读书目《笠翁对韵》都是朗朗上口的小诗小文,组织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下来,然后进行背诵接龙比赛,或者背诵小状元的评比,看谁背得最熟练,篇目最多,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同时也为低年级学生积累语言素材,培养语感提供了良好的土壤。2、赏读大赛。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除了简单的背诵要求之外,欣赏诗的韵律,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是更高的要求,所以赏读《繁星.春水》这样的小诗集时,诵出意味,诵出自己的理解,比一比谁诵读得更美是重点,这样一来,甚至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创作欲望。3、知识竞答比赛。对于《昆虫记》、《动物王国大探秘》、《十万个为什么》这类普及自然科学知识类的图书,我们可以根据书中广泛的知识点,展开知识竞赛,让学生带着热情去阅读,在知识竞赛中尽情展示自己,既收获了知识,又赢得了信心,一举两得!
  二、动手实践,分享所得。
  如果读书仅仅是读,不让学生动手去做一做,不让学生参与其中,就好比是纸上谈兵,很难让学生对书籍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所以在读书的过程中,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有更好地读书参与感,也是提升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的好方法。1、做思维导图,理清整本书的条理。对于《海底两万里》和《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样有路程横轴或时间纵轴的书籍,依据某一条线索制作思维导图,整本书内容一目了然,便于学生把一本读薄,读通透。对于《名侦探柯南》这样的书籍,逻辑推理性强,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故事做出思维导图,就能很快速地梳理故事情节,同时也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2、做手抄报。手抄报可以在方寸之间图文并茂地展现一个主题,是适合各年级阶段、各种书籍类型的一个读书活动。如:在读完《讲给孩子的中国地理》这本书之后,大家各自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或画出山川地理的风貌,或用文字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或配上一曲当地的歌谣小调……当一幅幅风格各异的手抄报展现在大家面前时,中国国土的地大物博,风情万种也就淋漓尽致的自然呈现了。3、人物推介会。有的书籍里面人物众多,各具特色,不妨让学生选取其中一二,进行有效整合,全面了解。如《中国神华故事》和《水浒传》这两本书,其中无论是上古神仙还是一百零八个好汉,个个都是人物性格鲜明,与不同人物有着不同的关系,出现在不止一个故事中。当学生为其中某一个人物画好人物画像,完整地搜集到关于他的全部资料,在台前胸有成竹地介绍时,一个个丰满立体,性格鲜明的人物便跃然纸上,学生自然也就对整本书的内容融会贯通了。4、亲手试一试。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自己亲自动手试一试才能真正领略作者的乐趣所在。所以,遇到《让孩子着迷的77x2个经典科学游戏》这样的书籍,读得再多都不如让孩子亲手去试一试,在游戏中真实体验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把书读活。
  三、身临其境,分享感悟。
  如果说读完一本书,记住书中的内容,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是读书的基本要求、是低层次的阅读,那么更高的深层次的阅读就是能够身临其境,想作者之所想,并形成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独特的感受。1、看一看,比一比,写一写。像《三毛流浪记》、《阿凡提的故事》、《骆驼祥子》等很多这样经典故事都被拍成了动画片或者影视作品,利用现在发达的多媒体,让学生在读文前后观看这些影视作品,使声光电声与文字进行碰撞,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感受文字带给人们的想像空间,感受文字的魅力。进而学生在读后看后所记录下的感受,也一定是最真实、最深刻的。2、故事会。在学生的阅读书目中,有些作品是成系列的,其中故事很多,让学生把全系列的书都买来读完也是不太现实的。所以对于《笑猫日记》、《淘气包马小跳》这类图书,我们就采用故事会的形式,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喜欢的系列中的某个故事,分享给大家,在轻松欢乐的氛围中,大家就了解到了更多的故事并交流分享读后的心得感受,让读文的感悟更加丰富、深刻。3、辩论会。理不辨不明,作品中很多人物都是立体的,丰满的,有积极的一面,也会有不少小缺点,对作品中的人物或情节进行评价,辩论,更有利于学生认真阅读文本,形成自己的观点,有更深刻的体悟。如《长袜子皮皮》中的主人公皮皮:她坚强乐观,自理能力强,但是也不拘小节爱吹牛;她可爱善良,爱打抱不平,但是有时也说脏话,爱撒謊。这样一个小姑娘你到底怎样看待她呢?相信在大家言语的你来我往中,她的形象一定是活生生的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了。4、表演课本剧。更能够促进学生去深入情节,揣摩人物的就是课本剧的表演了。从选择适合表演的故事或片段,到找合适的同学结组,再到排练时每个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的揣摩,最后道具的准备和运用,无不需要下极大的功夫去研究文本,反复咀嚼之后才能输出。所以像《成语故事》、《西游记》这样蕴含很多短小故事的,或者像《没头脑和不高兴》、《爱丽丝漫游仙境记》这样蕴含夸张有趣情节的书籍,都可以试着让学生演一演,当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文字之中去的时候,肯定对也就对作品就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当然,读书后可以组织的活动太丰富了,还有很多很多:做个书签传递书香;抄录心仪的词句做成摘抄本珍藏;好书在班级、年级中漂流,大家共享等等,都不无不可。我认为只要教师根据书籍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兴趣所在,选取以上的一种或几种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分享活动,用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抒发学生的读书体会,让学生读有所思、读有所获,达到培养学生养成爱读书、会读书的良好习惯即可。
  (项目资助: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构建小学生‘整本书’阅读课程体系的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 课题编号:1604145)。
  作者简介:张静(1984年-),女,河北省邯郸市人,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本科。
  (河北省邯郸市新兴中学  河北邯郸  0563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760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