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分享阅读策略的建构与实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分享阅读是指在轻松、愉快的亲密气氛中,开展读者之间共同阅读一本书的类似游戏的活动。可以建构起将分享阅读具体化、生活化、形象化、情境化的策略,并积极实施运用,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淀文化底蕴,提升书香气质,促进学生、家长、教师自主阅读和分享交流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分享阅读;策略;建构;实施
分享阅读的过程是一个享受生活、感受爱的过程。通过分享阅读,大家可以交流自己的感受,带给阅读者欢喜、智慧、希望、热情和勇气。下面,笔者就结合本校课题研究实践,谈谈小学高年级分享阅读策略的建构与实施。
一、分享阅读具体化,让阅读更有尺度
现代信息社会,阅读能力被称为“学习的基础,教育的灵魂”。其中,分享阅读(shared-bookreading)被证明是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但这一方法基本都在幼儿时期的家庭中实践,而进入小学,尤其是高年级后,大部分孩子的分享阅读习惯一切又回到起点。这时,我们就需要将分享阅读具体化,让阅读更有衡量的尺度。
1.定阅读时间
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的保证。学生在校阅读时间毕竟是短暂的,因为有很多的课程和学习任务需要完成,最好的阅读时间是在家里,爸爸妈妈也是他们阅读时的最好伙伴。其次,我们可以合理调整学校作息时间,设立每天15分钟的午间阅读时段,鼓励学生自由阅读、分享阅读,营造一个人人好读书、读好书的氛围,从而充分认识读书的好。
2.定阅读内容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的阅读具有盲目性。因此,我们需要给他们一个方向,给他们一个大概的范围。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侧重推荐给高年级学生的读物有:《稻草人》《青铜葵花》《中華经典诵读本》《居里夫人》《童年》《三寄小读者》《红楼梦》(少儿版)等,并要求他们:五本精读,十本略读,以中篇小说和诗歌散文为主,长篇小说为辅,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3.定分享内容
分享阅读指导强调的就是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这个建构的过程,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给他们一个框架,确定跟大家分享的内容。为此,我们可以设立分享阅读记录卡,内容包括:书名、作者、喜好指数、内容简介、好词好句、精彩片段、阅读感想等几个方面。
二、分享阅读生活化,让阅读更有温度
感悟文本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因此,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在开展分享阅读的时候,必须引导学生将其与生活这个大舞台相链接,将分享阅读生活化,在活动中享受生活、感受爱,让阅读更有温度。
1.亲子阅读
笔者认为:分享阅读的过程是一个享受爱、感受爱的过程。在家庭中,每晚由父母轮流与孩子共读书,交流对读本的看法,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它就好像一扇进入儿童世界的窗户,让孩子、家长、老师有机会走进对方的内心世界,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分享书本带给阅读者的欢喜、智慧、希望、热情和勇气,让阅读更有温度。
2.惠群“悦”读
这是一个专为分享阅读开辟的宣传栏。在这里,学生每天可以读到多样的报纸,了解最新的时事,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分享同学的阅读感受。我们可以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分享阅读,每天“悦”读就在身边、就在我们每天的生活里,感受到分享阅读带给我们的温暖。
3.自由阅读
正如朱光潜在《谈读书》中所讲:“一年之中可以时而习天文,时而研究蜜蜂,时而读莎士比亚。在旁人认为重要而自己不感兴趣的书,都一概置之不理。”由此可见,自由阅读的好处在于使读书成为生活中的乐事,对于一时兴到的著作可以深入,久而久之,可以养成一种不平凡的思路与胸襟,使阅读保持较好的温度。
三、分享阅读形象化,让阅读更有深度
读者个人经验不同,在头脑中想象出的、产生的画面也不同。因此,在开展分享阅读的时候,我们可以将阅读内容形象化,让阅读更有深度。
1.作品赏析
小学语文中的文学作品比重加大,科学引导学生鉴赏这些作品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课文《童年的朋友》时,我们可以围绕高尔基的作品《童年》开展主题阅读,举行一次作品赏析活动,引导学生自我发现,自我创新,与教师一起探讨质疑;教师梳理相关知识,让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认识更加形象化,并升华内化为文学素质,让他们的阅读更有深度。
2.阅读沙龙
分享阅读沙龙不应是传统的讲座模式,而应该是鼓励更多的读者热爱阅读,享受读书的乐趣。例如,我们可以围绕《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展开讨论,分享自身的阅读习惯和方法,让读者们加深对阅读的理解,帮助他们更好地阅读一本书。
四、分享阅读情境化,让阅读更有高度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教学中的情境要能与学生学习内容建构的内部知识体系产生有利迁移。因此,我们在开展分享阅读活动时也应尽可能将它情境化,让阅读更有高度。
1.朗诵欣赏、分享会
分享阅读过程中,有助于培养读者的兴趣与爱好,在朗读、朗诵、朗诵表演艺术的递进过程中寻找方法,不断提升自己。例如,中央电视台的《电视诗歌散文》栏目就是我在举办朗诵欣赏会时常用的一个资源。在节目的音乐、画面里,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跟着朗诵者的声音,走进作者的创作世界里,感受文学作品带给我们的喜、怒、哀、乐,让我们的阅读和情感得到升华。
2.经典咏流传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提高审美修养,能够认识生活中的美、表达生活中的美。在这一方面,中央电视台的《经典咏流传》栏目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经典古诗词并不只是配上古琴才能吟唱,它其实也可以变成摇滚歌曲,被大家流行。就如凤凰传奇演绎李白的一首《将进酒》,一夜之间传遍神州大地。除了让大家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同时也感悟到了诗人李白的热情豪放、满腔热血和创作时的矛盾心情。通过这种载歌载舞、声情并茂的作品再现、分享阅读,我们的古诗词阅读也就更有个性化、更有高度。
总之,在开展分享阅读时,我们可以积极建构起具体化、生活化、形象化、情境化的策略,并积极加以实施运用,这样有助于我们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理解能力,积淀文化底蕴,提升书香气质,促进学生、家长、教师自主阅读和分享交流能力的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742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