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科普说明文的教学“四步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文尝试从牵引旧知,整体归纳,准确把握文体特点;略读文本,浅尝辄止,大致了解文本知识;研读文字,反复咀嚼,品味语言表达方式;谋篇布局,触类旁通,洞穿文章写作方式这四步来着手深入钻研文本,立足以学生为本,灵活改变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从对科普说明的浅尝辄止到触类旁通,实现“自己学习,学会自学的目的”,最终使科普文的教学具有更浓的语文味。
  到底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科普说明文应该怎样上才能让它的“文学性”更高于“科学性”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步着手,从而让我们的科普说明文教学回归语文课程,使我们的科普说明文的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同时能够让学生自己更好地掌握说明文本的学习方式,实现自我学习,自我感悟的目的。
  第一步:牵引旧知,整体归纳,准确把握文体特点
  每一种文体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不可替代的审美效应。在我们小学的课文中,文体的类别丰富,不同的文体所涉及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自然应当大不相同。所以在学习一篇新的文本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这是哪一类文体,从而明确学习这类文体时要学到些什么,怎么学。确定文章的文本特点是学习课文内容的第一步,必须由文体定学法,找教法。否则,会使我们的课堂偏离教学方向。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神奇的克隆》,初识本文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联系之前所学的文章,看看它和哪些课文相似,从而让学生找到学习本文的突破点。学生很快就会找到《人类的“老师”》《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等文。这时老师可以请学生回忆学习这类文章方法。在交流和回忆中,让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只有明确了文章的文体特点,才能确定这类文体针对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教到什么程度。因为说明文有说明文的教学目标,它是不同于记叙文、议论文的,教学方法应是适合于说明文的教学方法,学生最终形成的阅读能力,也应是阅读说明文的能力而不是其他。由此可见,明确文本体裁是走进小学文本阅读教学的敲门砖,为我们进一步体会说明文的特定结构、语言、技巧等方面的特点指明了方向。
  第二步:略读文本,浅尝辄止,简要了解文本知识
  在明确文体之后,我们的教学目标也自然确定。既然是科普说明文,那么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必然成为教学目标之一。这也是科普说明文的初衷之一。因此,带领学生从文本中领略文本所传达的知识也是课堂上的一项教学任务,但是为了与科学课的教学方式区分开来,教师不必把整节课的所有重点都放在科学知识的普及上,只需让学生了解即可。
  如《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一文,宇宙的神秘感非常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许多教师都围绕这一点,反复带领学生阅读文本,不断补充人类探索火星的相关知识,还煞费苦心地在网络上搜集了不少视频,整节课老师不断地播放各类新奇的图片和精彩的视频,学生看得眼睛一眨不眨,老师也得意于自己的课堂效果如此之好,但事实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仅仅完成了一点,那就是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其他方面,学生一无所获。其实这些内容只需要点到即止,让学生大致有所了解,而我们的教学重点则应该放在下面两个环节中。
  第三步:研读文字,反复咀嚼,品味语言表达方式
  科普说明文,有自己的特点:形式简短,知识性、科学性、普及性强;通常以读者的认识、思维逻辑顺序来安排层次;运用平实的表现手法;语言的运用强调科学、准确、鲜明。所以第三步就是要带领学生从说明方法和语言上体会科普说明文的语言表达方式。从说明方法上来看,科普说明文通常会采用打比方、举例子等说明方法。从语言文字上来看,文章在表述上具有严密性和科学性。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品味文本的语言文字,了解科普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特点,也是提炼科普说明文语文性的一个重要过程。
  如《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是一篇介绍现代科技的说明文。课文多处运用了比喻、比较、举例等方法,生动浅显,准确活泼。在教学中,如果老师这样问:“同学们,请同学们到课文中去找一找,你是怎么看出国际互联网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同学们一听要动脑筋去自己找,而且和自己平时的生活又很接近,一下子便来了興致,很快找到答案。这时可以顺势问:“作者这样写时是通过什么方法让我们感受到国际互联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呢?这样的方法来表达有什么好处呢?”这样一问,学生很自然就找到这一段主要采用的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贴近现实生活的事例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国际互联网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第四步:谋篇布局,触类旁通,领悟文章写作特色
  学完一篇文章,就要能够将这篇文章的写法迁移到同类文章中去,能够自己独立写出同类的文章的。这就要求学生对文章的写作方式做进一步研究,看看作者是如何谋篇布局,将这篇文章写出来的。
  如《人类的“老师”》一课,粗略地解读文本,大家会觉得作者就是抓住了自然界的几种动物的例子来让读者明白为什么说自然界的种种生物是人类的“老师”。但是,细看文本,我们会发现,作者在介绍每一个例子的写法上都是有特点的。比如在第三自然段中介绍人类向鸟儿学习的时候,作者先阐述了人类因看到鸟儿飞翔而产生的美好愿望;随后讲述了在向鸟儿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再写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最终写向“鸟儿”学习的成功并有了哪些新的收获。而第四自然段以“鲸”为老师和第五自然以“鸡蛋”为老师的写法也各不一样,此处不再细说。与此同时,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包括:飞行、交通、建筑这三方面,涉及的范围很广泛而且不重复。当我们的教学能够达到这一层面的时候,再让学生对文章进行仿写,以此依托文本,掌握文本的写作方式是进行习作训练的有效途径,可以直接提高学生对课文的阅读效益,又避免了无从下笔的现象。
  本文就是通过上述四个步骤,引导学生阅读科普说明文,着手深入钻研文本,立足以学生为本,灵活改变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从对科普说明的浅尝辄止到触类旁通,最终科普文的教学就会变得和那些记叙性的美文一样,充满夺目的光芒,散发迷人的芬芳,吐露浓浓的语文气息。
  【作者单位:昆山市城北高科园中心小学  江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013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