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掌握技巧 形象说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学开

  很多同学的议论文,读起来感觉空洞抽象,枯燥乏味,味同嚼蜡。其实,议论文并不排斥形象说理。美学家朱光潜曾说过:“说理文要写好,也还是要动一点感情,要用一点形象思维的。”议论文写得形象,能增强可读性,使文章富有感召力。下面具体介绍几种议论文形象说理的方法,以供参考。
  一、设喻取譬法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善比喻者为天才。”运用比喻这种形象化方法阐发事理,显得贴切自然,语境清新,能使深奥的道理通俗化,抽象的事理形象化。例如鲁迅《拿来主义》一文中,把“文化遗产”比做一所“大宅子”,把“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比做“大宅子里的‘鱼翅’”,把“文化遗产中的糟粕”比做“大宅子里的‘姨太太’”,从而把“继承文化遗产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抽象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二、画面描绘法
  在说理时,不能单从理性层面去抽象议论,而要着力描绘画面,让读者从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画面中理解并接受文章的观点,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甜蜜负担》:
  “在漫漫人生旅途中,人的心灵需要翱翔于蓝天,接受风刀霜剑的洗礼;需要游弋于大海,接受惊涛骇浪的考验;需要驰聘于荒原,接受荆棘沼泽的磨砺……所有这一切,都足以让一颗心疲惫不堪、伤痕累累,唯有真情的爱能将这伤口抚平,使心灵恢复活力,因为,爱是甜蜜的。
  “然而,爱在给人安慰、鼓励和支持的同时,也悄无声息地给心灵遮上了一层幕布。正如花丛给人以芬芳艳丽,却挡住了前行的山路;湖泊给人以清澈空灵,却倒映出虚假的幻影;美酒给人以香醇清冽,却模糊了眼中的目标。
  “甜蜜,有时也能成为一种负担。”
  作者围绕观点,描绘了两幅典型的画面:一幅矫健而充满生机,论证了“爱是甜蜜的”;另一幅迷蒙而暗淡,论证了“甜蜜是一种负担”。两幅画面交叠在一起,使议论生动形象,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审美愉悦。
  三、漫画勾勒法
  在说理时以漫画或速写式的笔墨,极简练地勾画出一个形象作为典型,以显现生活中某些人和事的本质特征,从而揭示深刻的思想,表达强烈的爱憎。如鲁迅在《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中对叭儿狗(实指御用文人)的勾勒就运用了这一方法:“况且狗是能浮水的,一定仍要爬到岸上,倘不注意,它先就耸身一摇,将水点洒得人们一身一脸,于是夹着尾巴逃走了。”“它却虽然是狗,又很像猫,折中,公允,调和,平正之状可掬,悠悠然摆出别个无不偏激,惟独自己得了‘中庸之道’似的脸来。”作者为叭儿狗画像,很好地增强了文章的说理效果。
  四、巧用材料法
  议论时巧妙地穿插一些生动有趣的寓言、典故等材料,能使论证跌宕起伏,富于变化。例如毛泽东在《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中,引用了一个古希腊的寓言故事:“一个农夫在冬天看见一条蛇冻僵着。他很可怜它,便拿来放在自己的胸口上。那蛇受了暖气就苏醒了,等到恢复了它的天性,便把它的恩人咬了一口,使他受了致命的伤。农夫临死的时候说:我怜惜恶人,应该受这个恶报!”毛泽东借助这个寓言故事,形象地阐述了不能怜惜反动派、要将革命进行到底的道理。
  五、设想虚拟法
  为了突出某一事物的特征,或为了突出某一道理的正确性,设想生活中不存在的某种现象为事实,以此作为论点的论据展开论证,通过事情的不可能甚至荒唐可笑来论证论点的正确性。例如聂绀弩的《我若为王》,作者虚拟自己是“王”则妻就是“王后”,儿子就是“太子或王子”,女儿就是“公主”,亲眷就是“皇亲国戚”,他的每一句话都是“圣旨”,他的任何欲念都将“实现”,他将“没有任何过失”,所有的人都将对他“鞠躬”“匍匐”,都变成他的“奴才”。然而,他又为此感到“单调、寂寞和孤独”。于是课文结尾来了个大转折:“我若为王,将终于不能为王,却也真地为古今中外最大的王了。‘万岁,万岁,万万岁!’我将和全世界的真的人们一同三呼。”这虚拟性的奇思异想和戏剧性的突转,把对皇权意识和奴才思想的强烈否定巧妙地表达了出来。
  当然,要把议论文写得形象,也必须依据不同的文题使用不同的文法。写作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
  责任编辑/良 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389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