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好奇心(1)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江苏考生

  有些人只是在童年有过好奇心,有些人一生都能保持好奇心。质疑、发现、智慧、高尚、惊喜、快乐、烦恼、平庸……这中间的每个词都有可能像影子一样跟在好奇心的后面。
  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我们的童年大概是在“十万个为什么”里过完的。碰到一切新奇的、感兴趣的事都喜欢用手指着奶声奶气地问上一句:“这个是什么呀?”这完全是出于我们的好奇心。
  何为好奇心?于我来说,不过三字而已:好,奇,心。
  “好”,是一种欲望,求知欲学的愿望。孔夫子早就回答过子贡“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好”是一种态度,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陆游曾告诫后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好”也是对他人负责,面对别人的“好”,我们要“贤者以其昭昭而使人昭昭。”总之,“好”是认识一切事物的前提,有了“好”这种意识,才能去探求大千世界各种各样令人着迷的“奇”。
  何谓“奇”?不过是遇到“奇”发现“奇”使之不“奇”。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有人带着“猎奇”的心态去看待世界。然而,“猎奇”的人常常把一些不好的落后的事物挖掘出来,这并不是真正的“奇”。这里所指的“奇”是牛顿对于苹果为什么会掉在自己头上的疑问;是伽俐略对亚里士多德两个铁球为什么不能同时落地的质问;是李四光对于中国“贫油论”的反问。
  对于未知,我们“奇”;对于书籍,我们期待发现更多的“奇”。人类在“奇”的带领下更加了解我们所居住的美丽星球,更加知晓处在一片黑暗之中的宇宙太空。“奇”是我们必须拥有的探求品质。
  “心即理也。”明代的王阳明这样解释心与理的关系。虽有夸张和唯心主义的色彩,但却能看出人们对于“心”的重要性的认识。
  古人说:“心如止水”,由此可见一份安静的心情是多么重要。假如你带着浮躁之心,尚不说研究学术,恐怕自己也会被这情绪所左右,再也无法发现和创造了。《礼记》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放在第一位,修身即修心。当“心如止水”时,你的视野将扩大,你的思维将更加活跃。
  好而不奇是庸才,奇而无心是蠢才,只有用心好之奇之,才会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人生凭“好奇心”而精彩,人类凭“好奇心”而兴旺发达,永续发展。
  
  名师点评:
  本文的突出之处有二:
  1.拆题而作,深刻透辟。本文作者开此先河,足见机智。但仅仅是拆题,停留在玩文字游戏的层面,文章档次显然是不高的。本文作者非但拆了题,而且还拆得头头是道,写得深刻透辟。末尾一段:“用心好之奇之,才会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充分展示出了作者非同一般的认识,亮人耳目,启人心智。
  2.引用充分,文有内蕴。文中有多处运用了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的手法,将名言、名句、名典融合到行文之中,既显示出作者丰厚的知识积淀与文学素养,同时也增强了文章的说理力量。
  责任编辑/心 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395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