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解读2007年新课标语文高考大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2007年全国将有广东、山东、海南、宁夏4省区进入新课程标准实施之后的首次高考。为了让社会对2007年高考有所准备,最近教育部考试中心出台了《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语文科考试大纲》。尽管包括江苏在内的自主命题的省市还会出台本省市的《考试说明》,但教育部的《大纲》是各省市出台《考试说明》必须参照的主要依据。特级教师于树华指出,江苏明年高考命题不会完全按新课标来,但认真研究这份2007年的《考试大纲》,对于教师准备把握2007年、2008年高考语文的命题走向和复习重点,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关键词一:写作文体。2007年大纲将写作文体概括为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三类文章,不再提过去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论述”包括“议论”和“叙述”两种表达方式。提“论述类”而不再提“记叙文”、“议论文”,意味着对高中生而言,所写的文章不宜仍是简单的“记叙”某件事、某个人,而应有一定的“论”的成分,也就是“夹叙夹议”类的文章。“实用类”文章指新闻、通讯、访谈、调查报告、传记、社科论文等。“实用类”文章虽然不一定作为高考文体,但高中生要会写,因为在实际工作中实用文体的用处很大。“文学类”文章主要指散文、杂文、微型小说、小戏剧、报告文学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新大纲在写作发展等级要求里对“深刻”的要求增加了“观点具有启发作用”,这显示对文章本身功能的重视。文章并非是自己写给自己和老师看的,文章具有很重要的社会功能。文章的观点要能对他人具有启发作用,能激浊扬清,促使社会进步。在“丰富”的要求里增加了“论据充实”,显示了对高中生写议论文的明确要求。近几年由于作文“文体不限”,许多考生大写散文或记叙文,议论文有所弱化,看来要引起注意。
  还有一点需要提醒,新大纲规定作文中“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平时不注意书写正确的考生需要格外注意了。
  关键词二:探究能力。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
  2007年大纲在2006年大纲的基础上,由五种能力增加了一种“探究”而成为六种能力,跟新课程要求接轨。2007年大纲将“鉴赏评价”与“表达应用”的位置作了互换,“鉴赏评价”在前,“表达应用”在后,先阅读,后表达,更符合认知规律。
  关键词三:现代文阅读。2007年考试大纲对考试内容分为“必考”和“选考”两部分。“现代文阅读”在必考部分要求阅读论述类和说明类文章。在选考部分要求阅读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而06年大纲笼统地要求阅读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这样安排必然会体现在将来高考命题上。新大纲在必考现代文阅读部分还删去了“鉴赏评价”,而在选考的文学文本和实用文本部分提出了“鉴赏评价”的要求。
  关键词四:古代诗文阅读。2007年新大纲将“名句名篇”安排进“阅读古诗文”部分,因为“名句名篇”是中国古代的名句名篇,这样安排,范围更加明确。而且,不再提出“识记文学常识”的要求,这就意味着“识记中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识记外国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识记文学体裁常识”不再纳入考试命题要求。这样处理,比较符合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往考“文学常识”,往往比较多地脱离了教材的实际,也超出了中学生阅读的实际范围,加重了考生记忆的负担。
  关键词五: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新大纲将2006年大纲“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改为“语言文字应用”,这样改动使表述更为准确。事实上,高考试卷语言文字只考应用,不考知识。2006大纲的要求是“能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常见的语言表达技能”,2007大纲改为“正确、准确、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除此之外,新高考大纲对识记字音的要求增加了“常见字”的限制,“常见字”的范围一般在3500字左右,范围大大缩小。考“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也就意味着不考古代汉语中的那些字词。读准“现代汉语普通话常见字的字音”是为了准确地进行口头语言表达和交流。常见的修辞手法要求掌握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和反问,其中,反复是新加进去的。
  关键词六:文学类文本阅读。根据《新课程标准》高中生应当阅读一定量的中外文学名著,这些名著不一定都选入教材,但作为规定阅读对象,选考命题时就有可能就这些名著出题。这样处理,是为了让学生认真读些好书,令他们终身有益。
  从体裁上看,高中生需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这也体现了新课改模块教学的要求。教学不仅要重视单篇选文的教学,也要重视从宏观上让学生了解这些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创作手法。对文学作品全面提出了“感受形象审美体验,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要求,这比过去分析“中心思想”、“写作特点”已经大大提升了要求。
  选自《考试报・读写天地》
  责任编辑/比 格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403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