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地理教学艺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肖振华
摘 要: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掌握了规范的职业语言,并自觉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加以设计、训练、运用,才能创设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从而达到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言艺术 课堂教学 初中地理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脑力劳动的效率。”由此可见,规范的语言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教师的语言艺术在教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为地理教师,光凭枯燥无味的语言来讲解,学生会感到厌烦。因此,每位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语言进行深刻研究。下面笔者就地理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训练要点、设计及运用等方面进行浅析:
一、地理课堂语言的基本规范
教学语言是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地理教学的基本要求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1.内容要科学、准确
这是教学最基本的要求,需要靠平时对教材的深入钻研和理解,才能做到不出科学性错误。钻研教材的同时,也要注意钻研《地理教学课程标准》,体会课程标准的内涵与外延,把握教学内容的地位。
2.知识要丰富、充实
讲课内容要求有理有据,注意前后联系并善于分段。教学语言既不旁征博引、喧宾夺主,又不干瘪贫乏、空洞无物。地理事实应依附地图,地理数据则要注意对比。既需要广泛涉猎知识,又要具备驾驭知识的本领。
3.思路要逻辑、系统
教师思路清楚,语言才能有条理,教师对教材掌握得熟练,融会贯通,才能使语言组织得主次分明,系统清晰,承转自然。所以理解和体会教材越深,逻辑性和系统性就越强。
4.叙述要直观、生动
教学语言源于对叙述内容的深刻理解,还要靠表达能力和丰富的词汇,同时也需要一定的语言技巧和认真的工作态度。教学时教师要精神饱满、教态自如,对所叙述的内容,先发挥想象,犹如“身临其境”“进入角色”,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但单纯、客观地叙述,是收不到预期效果的。
二、地理教学语言的训练
教学语言是地理教师的基本功之一,需加强训练,才能达到简练、生动、清晰和准确的要求。
1.注意语言的速度与声调
教学语言应疾徐有序、快慢适度。速度快则来不及思考,速度慢则情绪松懈,两者易造成疲劳和厌倦。声调高则刺耳易成噪声,声调低则沉闷影响效果,而语调平也会造成情绪松弛,失去鼓动力,这些都是可以通过训练加以克服的。
2.运用重音与中休等技巧
教学过程中对重点知识,需要强调的原理、数据等,可运用重音唤起注意,也可以稍作停顿(即中休),给予时间思考。通过加重语气或放慢速度,有时也可以轻声或配合手势,运用这些语言技巧使语言表达富于变化,可引起注意,加深记忆。
3.注意教学语言的简洁、精练
教学语言要简练清晰,不作机械重复,避免非教学语言,不说废话,不卖弄噱头,避免庸俗的趣味性。当然在教学中并不排除偶然出现的含蓄幽默和风趣,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应变能力和机智,也能反映出教师的思想境界和格调。
4.注意克服语病及语法修辞中的问题
教师习惯中的口头语,常成为分散学生注意力的消极因素,应该有意识努力克服。此外,如语法逻辑的前后矛盾、修辞中的用词不当或单词读错等,都应力求避免。
三、地理教学语言的设计与运用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除一般的组织教学、课堂小结、作业布置外,大量的语言是用于知识的讲解、叙述和描述的启发,因此在备课时,对这些方面的语言应深思熟虑,进行设计安排。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抽象化的内容,用形象化的语言描述,以唤起学生的联想、探究
地理课教学内容中有许多是无法直接感知获得的,如有些自然现象、人文现象,有的距离遥远、有的范围广大、有的历史悠久、有的比较抽象,这就需要教师用语言艺术使抽象概念形象化,加深对概念或现象的理解,即使能有其他教学手段配合,教学语言的设计也是不可缺少的。如对热带雨林气候区对流雨的降落形式的描述:时针指向下午三点左右,突然炎热的太阳不见了,卷帘般的大雨从天而降,时针划到下午四点,雨戛然而止,太阳似乎还在原来的位置,笑望着骤雨淋洗过的万物……如对三峡河段的讲述,可借用古诗:“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或“两岸儿高峰夹峙如刀劈斧砍,陡壁直悬,江面狭窄曲折,江中滩礁散布,水流汹涌澎湃,湍急浩荡,向东一泻千里。”使学生如临其境。
2.教材中思想性较强的内容,用富于感情的语言表达,使学生长知识、受教育
地理知识中思想教育内容极为丰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以及正确的宇宙观、环境观、资源观和人口观等,在地理教材中到处可见。在教学时不空洞说教,不说假话,不贴标签,让学生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中受到教育,引起共鸣。如在讲人类与环境关系时,一方面可结合历史知识:把大好河山拱手让给敌人是卖国行为;如果因为人类不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不正确地对待环境,而把祖国的锦绣山河在我们这一代手里发生了变化,森林被毁、草原沙化、水土流失、物种灭绝、环境污染……这能说明爱国吗?同学们将来参加祖国建设与参与决策时,千万要考虑到合理开发资源与保护环境的问题。坚持这种观点和作法,自然会让学生服理动情。
3.训练思维能力的内容,用启发性的语言引导,以帮助学生思考、探索
在地理教学中,应不断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记忆能力,训练学生会综合、会分析、会比较、会判断。我常问学生:“一提到纬度你会马上想到什么?”学生答:“想到温度带和气候。”“一提到经度呢?”“马上想到地方时和时区。”“一提到海洋呢?”“会想到洋流、渔场和海洋环境问题”……这样,让学生在头脑里形成一些固定的思维线索,有助于形成知识网络。设计教学语言应培养能力和训练思维,其关键是启发学生的“多思”,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之,教师要经常注意加强地理教学语言修养,做到持之以恒,多听、勤练,相信这样是可以不断提高教学语言表达水平,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452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