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田径教学与学生兴趣的培养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大刚

  兴趣是学好任何一门学科的直接动力,是学生的最好老师,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趣引思,以趣促学,使兴趣成为学生学习的导向。田径特点主要表现在教材单调、枯燥乏味,尤其以竞技田径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反复地跑、跳和投,更显得死板、机械。所以,当前田径教学工作当务之急就是从健身角度出发,娱乐与健身相结合等方面进行改革,使教材更为丰富多彩,改变教学方法,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适应素质教育要求。
  一、创设情景,启发思维,激起兴趣
  思维是以发现问题为前提而展开的。问题的发现有赖于思维的作用,学生只有在实践中发现了问题,而且由于实践的需要,感到解决问题的必要性时,才会产生兴趣,开动脑筋,进行积极思维,田径教学与其它课程相比,既有共性又有特性,它是学生思维和身体练习相互渗透的一个过程。因此,教师在上课前应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精心设计学习环境,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角色体验和兴趣。
  目前许多学校在田径教学方法上是以教师讲解,动作要领、示范,学生随教师模仿过渡到自身练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这种教学方法单调呆板,难以发掘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学习弯道跑时教师在做示范前,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一,弯道跑与直道跑之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然后随机地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进行观察。第一组主要观察手臂动作,第二组主要观察腿部动作,第三组主要观察脚步动作,第四组主要观察整体动作。教师示范后,每组由一名学生谈观察结果。这样学生可以在教师示范的同时仔细地观察,产生兴趣,积极思考,最后经过一个同学的回答,其他同学修改,教师补充,得出正确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教师边总结边进一步示范,学生边体会动作边随教师回忆整个动作要领,实践表明,在这之后学生做此动作时这几点要领掌握得很好,且事后要领记忆得也很清楚。
  二、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增加兴趣
  学生一旦对某项运动产生需要,就能激励他们去参与,并积极地进行锻炼。这种需要越强烈,参加这些活动就越主动、越有效。如学生对接力跑产生兴趣,就会促使他们去认识这一运动,从而产生需求,并力求参加和掌握它。使其能积极地去练习,不断提高接力跑的技术;随着水平的提高,对田径运动又有了新的认识,并产生了新的需求,兴趣也随着浓厚、加深。在田径教学中,无论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还是培养学生能力,除了需要教师有效地传授、指导外,还必须通过学生的主观努力才能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不仅应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经过大脑积极思维寓兴趣与掌握技能于教学中。
  三、采取措施,形式多样,提高兴趣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培养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发展,教师的教学手段对是否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手段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途径,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是沟通教与学两大环节的桥梁。因此,教学手段的设计要力求合理适当,以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为目的,做到既简单明确,又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想掌握某项技术、技能的愿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453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