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丁惠芳
自教育部1999年启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政策以来,校本课程开发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各地中小学校都根据自身的情况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作为一所浙江省级示范初中的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进行了认真学习,形成了自己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并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
一、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深层次认识
笔者在学习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的过程中,发现不少教师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高不可攀的工作,校本课程开发就是编写新教材,而且不少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实际上还是停留在活动课和选修课的层面上,或者只是让个别或少数几个教师去应付。
导致教师产生这些思想上的困惑,实践中问题的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理解的误区首当其冲。
依据笔者对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的学习,笔者认为首都师范大学徐玉珍教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与理解才是科学的、合理的。徐玉珍教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定义为:“校本课程开发是在学校现场发生并展开,以国家或地方制订的课程纲要和课程标准为指导,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及可利用的资源等条件,由学校成员志愿、自主、独立或与校外团体或个人合作开展的旨在满足本校所有学生学习需求的一切形式的课程开发活动,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进过程。”
这是一个较为广义的界定,它可以包容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多种形式、多样内容的多元的校本课程开发活动,包括了学校对国家规定科目的校本化实施,也包括了国家留给学校的“自留地”的开发。这里特别强调校本化课程实施也是校本课程开发,而且是更为重要、更为持久的校本课程开发。
这里,所谓的“校本化课程实施”是指:学校教师在实施国家课程纲要、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学校的性质和特点及可开发和利用的学习资源,对由学校外部专家提供的科目学习内容进行选择、补充、修正、改编、整合等一系列课程再开发的课程改进活动。
由此可知,校本课程开发拥有两层含义:一是国家留给学校的“自留地”的开发;二是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按照本校的实际情况,校本化的开展实施。校本化课程实施主要集中在语文、数学、英语这三个国家核心科目的校本化实施。
按照这个校本课程开发的含义,就不难解决实际教学中教师们遇到的一些问题,校本课程开发不是一项高不可攀的工作,工作在一线的教师才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
二、初中英语校本课程的具体开发与实施
根据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解、学校的环境与条件、学生的水平与素质,笔者进行了英语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探索。
因为我校是浙江省示范农村初中,所以学生的水平与素质相对较高,对于这些学生来说三年学完《新目标英语》的初中英语教学任务绰绰有余,因此客观上要求对原初中阶段的课程进行重新整合,我希望能够在两年内将三年的初中教学任务完成,以下是我的一些具体尝试。
(一)整体规划初中英语课程实施方案
为了使初中两年的教学规划切实符合学生的实际,我首先设计了调查问卷,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情。根据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和对英语教材的研究,拟定了两年内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并进行系统的课程整合。课程内容主要以人教版的教材内容为主,并补充其他教材。补充的教材主要是根据对学生具体学情的调查,了解学生英语学习的弱项与不足,针对弱项或不足选择的教材内容。如将整个初中阶段的课程内容确定为《新目标英语》全套,并补充人教版《英语》第二册上、下和第三册上、下以及阅读教材《妙语短篇》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对制订的方案进行了初步的尝试。该尝试在初一学生开学之初,将国际音标、读音规则与词汇进行整合,让学生运用音标去拼读单词,从中寻找读音规则,与此同时,还将《新目标英语》第一册上采取模块教学的形式进行了整合。在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教学后,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一次检测,根据检测后的良好结果确定下一步的实施计划与方案。
(二)教材的单元整合
考虑到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学习能力强、思维活跃等特点,笔者对教材进行了单元整合。如找路、问路时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因此,很多单元的内容涉及的核心话题都是运用英语问路和指路。有的单元单纯涉及的方位介词和问路和指路功能句,这对于学生过于简单;有的单元虽然交际功能句增多,但为运用功能句而提供的条件太少,因此无论是课时还是教学内容都不符合学生的特点。笔者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和拓展,课时也由原来的5课时缩减为3课时。
(三)开展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
为了充分挖掘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方面的优势,利用综合活动课程主体性、实践性、探究性、活动性等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开阔学生的视野,笔者尝试整合英语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而设计了丰富多彩的英语综合实践活动。如以2008年举办奥运会为背景,以英语街头标识为学习的现实场景,以纠正一些错误标识为主要内容,开展了“甄别街头英文标识”的活动。
(四)根据语音规则进行词汇整合
笔者还根据元音字母在开音节和闭音节的读音规则,对教材一至三册的单词进行了重新归类与整合,自编成了校本教案《初中英语单词巧读速记读本》,供学生学习。这一《单词巧读速记读本》主要是对三册书中的单词进行归类,以提高学生的认读单词和拼读单词的能力,减少单词记忆时间,加深学生对单词的理解。
三、初中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案例
为了更好地阐释笔者对初中英语课程所做的校本化实施,为了同行能够更好地理解校本课程开发以及校本化课程实施,笔者以一案例作详细说明。
案例:人教版英语教科书七年级(下)第二单元Where’s the post office?
学生现状分析:我校学生,经过半年多的初中的英语学习,无论在思维和学习能力、参与意识、还是英语整体水平都在一个较高的层面上,因而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了教材的整合。
单元内容:七下教材Unit 2 Section A 首先给出了大量的常用地点名称, 包括医院、超市、邮局、旅店、图书馆、银行等。 目的是通过图画,让学生熟悉一下词汇。因为这些词汇是问路、指路的关键。然后出现“Is there a supermarket?Yes, there is /No,there isn’t. Where’s the ...?和It’s next to the ... 句型。紧接着,引出两段小对话,将问路、指路的句型放在其中,以便让同学们套用这个模式。由于对话比较短,因此易于学生上口。但我们认为,无论是课本内容还是教参上的要求和目的,对于我校学生过于简单。
Section B 首先出现了几幅图片,介绍了周围的环境,给我们一幅地图,并提出具体的需求:附近有没有医院、超市,一个陌生人,他急需熟悉环境,到各个不同的地方去,所以向警察问路。练习的功能句有三种:一种是指明了路线,一种是需要乘车的回答,另一种是不知道路线的答语;一篇介绍garden district 的文章,说明它所在的位置。然后是看图填空,最后的self check 你将去拜访你的朋友,他已经给你发了电子邮件,让你根据邮件在地图上作标记,如何才能到达他家。
单元内的整合处理:我们分析后认为:原教材Section A 以录音模仿的形式呈现,形式比较传统,而现在的学生对电影和音乐具有强烈的兴趣,我们决定改变内容的呈现方式,以录像的形式呈现,学生看录像补全对话、跟读模仿,提高学生对英语的感悟和运用的能力。另外,三个小对话,占一个课时,课堂容量太小。对于实验区的孩子会有“吃不饱”的感觉。必须对内容进行拓展,因此为学生补充提供了一篇由问路引起的趣味文章。
Section A所提供的训练方位介词短语的教学内容,我们在上学期讲授There be这个句型的时候已经进行了拓展训练,学生已经掌握了原教材所提供的训练方位介词短语的教学内容。而所提供的游戏和问路、指路没有任何关系。
我们将 Section B作为本单元的重点。学生根据地图解决实际问题,贴近他们的生活,同时听力训练,对他们具有挑战性,个别题目让学生反复收听。我们认为,反复倾听和理解的过程,也是学生个人体验和矫正语言的过程。同时让学生们共同讨论,核实答案,也具有悬念和挑战性。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练习听力与口语,并积极创造语境,给学生以锻炼的机会。
课时结构:教材原本Section A 2课时,Section B 2课时,self check 1课时,共需要5课时。将本单元内容进行整合处理后, Section A为1课时,Section B和self check2课时,由原来的5课时缩减为3课时,目的是突出重点,使课堂节奏紧凑,连贯。
此案例笔者根据学生施加水平较高的特点,对教材作了改变呈现方式、删减内容、补充内容、改变教学重点和教学课时的处理,如此安排学生学习了关于问路的基本知识,删减内容节约了时间,补充的内容扩大了学生的视野,由于将重点放在听说,因而学生又有充足的时间练习听力与口语。对单元内容的处理有利于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453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