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案例,让课堂精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文斌
《职业生涯规划》是新一轮中职德育教育教学改革体系中重要的一门课程。新教材立足于中职学生的生活经验,把理论观点和基础知识的阐述寓于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和未来的职业活动的主题之中。《职业生涯规划大纲》要求“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为此当前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在教学中普遍采用案例教学。本人觉得为优化课堂教学,应针对职业教育的办学特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在教材提供的案例的基础上,在“巧”字上下工夫,选择简明扼要、新颖准确、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案例,才能有效改善中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教学。
一、来自社会,突出真实性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教育即生活”,教育应该与学生当前所处的现实生活世界相联系,应该重视学生现实生活世界的内在价值和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课堂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以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价值为旨归的特殊的生活实践过程,是学生生存状态的积极展现、不断充盈和丰富的过程,是引导他们不断地超越、提升现有的生存状态以及追求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为美好和更符合人性的可能生活的过程。因此,应赋予课堂教学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促进学生在生活质量、生活品位、生活格调上的提升,不仅使他们学会学习,更要学会过美好的生活,在此基础上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个人生活的主体和社会生活的主体。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急剧增加。今天的学生接受新观点、新事物的能力在不断提高。他们喜欢关注社会热点、标新立异,乐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渴望交流。因此选择的案例应贴近社会,来源于社会现实生活。伟大的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这就是说,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生活是每个人切实的经历,它对人产生最直接、最深远的影响。案例应尽量选取现实生活中的事情,突出真实性,少用大家已知的历史性案例。
如在讲《兴趣及其培养》一节时,可选用以下案例:导入新课时我举了“周杰伦”和“刘谦”的成长故事,这两位明星都是属于“兴趣”造就的奇迹,对每位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很强的说服力。再如,2009年9月,我市郭文标荣获第二届“全国见义勇为模范”称号并赴北京领奖,这在我们当地是一件特大新闻。普通渔民如何成为一位英雄,本身就是一件新鲜事,学生非常感兴趣。绰号“水鬼”的郭文标30年如一日,守护着浙江东南温岭一带海域,不计报酬、不计得失,不顾个人安危,已在惊涛恶浪中夺回了130多条生命。从小时候喜欢游泳,到13岁就在大海中凭借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无畏精神勇敢地救起一位名叫郭家喜的60岁老人的性命,从大人的赞许声中和被救老人感激的目光中,小年郭文标读出了救人一命的意义,并从此萌发了救人为乐的强烈情愫,就是这种情愫使他有了今天的成就。通过来自社会生活的鲜活例子让学生去真正理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影响职业兴趣形成的原因、作用。这样教师的教学意图在真实的案例中不经意地已植入学生的头脑,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同时也进行了一次很好的德育熏陶。
二、来自专业,突出典型性
职业教育是为社会的职业活动直接服务的,因此课堂教学中案例的选择必须面向职业岗位群。它会引导学生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热爱即将从事的职业,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即将开始的职业生涯。在教材中,很多内容与专业结合紧密。如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群,以及不同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不同职业对人的性格、能力、兴趣的不同要求。这些内容,由于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教材不能一一列举,就需要我们德育教师既要虚心向专业老师学习,了解本专业开设了哪些课程,基本要求和范围是什么,与将来的职业有何联系等。又要特别注意选择案例时要充分考虑并突出其专业性。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有的放矢,而不是空洞的说教。
在《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一课中,面对机械班的同学时,我找了“珠三角产业升级凸显技工荒,月薪8000仍难求”的例子,让学生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理念,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了希望。同时,我邀请了我校赴德国培训的戴旭华老师给同学讲了他在德国接受机械培训的感受以及目前机械行业在世界的发展趋势。并让学生思考:你为什么选择机械专业?在机械行业怎样才能成为人才?学生觉得这种事例和问题非常符合他们的专业实际,具有很强的典型性、亲近感。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了正确的人才观。这样,学得轻松,感悟又深。而在计算机班我则选择了全球最大中文搜索引擎“百度”总裁李彦宏及搜狐首席执行官张朝阳的案例,学生经常使用这些网站,感觉非常熟悉,增进了解,感触特深,同时又增强了对专业的热爱度。
三、来自学生,突出具体性
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是否积极、主动,是否广泛,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重要因素。《职业生涯规划》面临的对象是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的失败者,内心深处充满自卑,对社会了解不多,对职业了解甚少,甚至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缺乏认真的思考,职业意识、职业理想和正确的择业观有待形成。他们往往对抽象的大道理、理论的说教很反感,也不愿接受,但与自身学习、生活或发生在自己身边或自己有所了解的案例素材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并受到感染教育。由于先选择了专业才进行学习,他们对自己将来有可能从事的职业非常渴望了解,对未来充满了向往但又感到前途未卜。因此,这是进行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教育的最佳契机。在选择案例时,尽量选择中职学生成功的案例,最好是本校或本专业的,让学生不觉得遥不可及。这样,学生会主动探究,深入思考,能提出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能认真地倾听、合作、交流、分享,真切地感受到“行行出状元”的真理。
在讲“职业理想”时,我举出了学校98届学生林伟杰通过自己创业,现在拥有一家资产达五千万的机械制造公司的事例。并提出以下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你的理想是什么?为了达成你的职业理想,你应该怎么做?如果你碰到林伟杰,你想对他说什么?我校毕业生的现身说法告诉同学们他是如何成功,如何达到自己的职业理想。这样例子使学生对职业理想有直接的感受,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热爱所学专业。使教学重点迎刃而解,从而加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收到一定的德育实效。
四、来自市场,突出时代性
目前,各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倡导“以市场需求为重点”,自觉肩负起就业教育的重担,因此课程配置和教学完全也应按照市场需求来进行的。当今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职业高中的学生三年后将直接步入社会,更需要我们所选用的案例贴近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贴近目前或将来市场的需求,使学生能做到知行合一、学有所用。为培养其具有较强分析、解决本专业方向业务和技术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目标奠定基础。因此,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平时非常关注并随时向学生传达市场就业信息。在《职业与职业生涯》一课时,我就带学生到人才交流中心,让他们切身地了解、体会目前的就业行情,市场上真正需要怎样的人才?通过交流比较,学生体会很深,真正理解市场竞争的激烈,懂得一个人如果无一技之长是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的,大大地增强了其学习本专业的决心。
总之,随着中等职校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一定要抓住这一良好的发展契机,应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巧选,展示一些有针对性的、真实的、典型的、具体的、精致的、富有时代感和幽默感的有实用价值、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典型的案例,让学生进入案例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师生产生情感共鸣,达到课堂教学的优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455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