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留心 善于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孔文
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写武松在景阳冈打虎,对老虎一扑、一掀、一剪的 动作做了细致的描写:写老虎“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 动”;写老虎剪人时是“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这段精彩的文字,脍炙 人口,广为流传。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形象逼真呢?据说,为了熟悉老虎的 习性,施耐庵不仅翻山越岭,访问猎户,倾听关于老虎的描述,还亲自跑到深 山密林里,蹲在大树上,观察老虎的颜色、形态、动作等。正是由于作者对老虎 做了细致的观察,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武松打虎的过程才写得这样形象逼真。 从这―例中,我们不难理解观察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什么叫观察?观察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观”是“看”,“察”是“仔细看”, “观”和“察”是近义复指的词,就是“观看”的意思,这是狭义的解释;另一种 是,“观”是“看”,“察”是“琢磨”、“考察”,同“察其言,观其行”中的“察”。当然 这个“琢磨”、“考察”不仅要靠看,还要通过听、闻、嗅等途径搜集信息。这样, “观察”的意义就更广了,如果用一句话概括,观察就是有意识地运用各种感 官了解事物,这就是广义的解释。作文所讲的观察,多指后一种解释。
观察对于写作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文章是客观事物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 的文字表述,我们要想做到比较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首先就得认清客观事 物。而要认清客观事物,就必须进行细致地观察。同学们大概都有过这种体 验,凡是平时注意观察的事物,在头脑中都能留下较深的印象,写作时就会感 到比较顺手,写出来的文章也比较具体细致;而平时不大留心的事物,在头 脑中只有模糊的印象,写作时就会感到棘手,写出来的文章也往往苍白空洞。 可以说,观察是写作的基础,离开了观察,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观察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怎样进行观察呢?
就观察的内容来说,生活中目之所及的事物都是我们需要观察的对象。
一、观察人。一般来说,应先从外貌(音容笑貌、长相神态、衣着打扮等)、 语言(语气、表达方式、习惯用语等)、动作(举手投足等)等方面进行简单观 察,然后进一步观察其为人处事,进而揣摩其心理,了解其性格。观察应和交 流相结合,可以与本人交流,也可以通过他人间接了解。
二、观察事。即对某一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时间、地点、人物进行观察 了解。观察事,重点是了解事件的具体经过。无论你是当事人,还是旁观者,都 要尽量全面客观地掌握事件的全过程。
三、观察物。这里说的“物”包括动物、植物和物品等。对物的观察内容因 物而异。如,观察某种花,需要了解其形、色、味、成长过程等;观察某种动物, 则不仅要了解其形态等,还要进一步了解其性情;观察物品则重在掌握其特 点。
四、观察景。我们时时刻刻处于一种风景中,春夏秋冬的季节轮回,天空、 大地、山川、河流、风雷雨雪、花草树木、亭台楼阁以及它们的交错组合,构成 了我们生活中的风景。观察景,不仅要细致观察那些风景名胜,更要留心身边 的一草一木,在意晨昏交替,眼中有世界,处处见风景。
就观察的方法来说,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准确细致。
大千世界的事物千姿百态,即使同一事物,也会因客观条件发生变化而 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俗话说,“画鬼容易画人难”,难就难在人是眼前人,天 天见,稍有失真就会露出破绽。由于观察不准确而 造成的错误,即使在名家作品中也时有所见。一位 作家把白嘴鸭的黑眼睛写成灰眼睛,受到了著名作 家狄更斯的批评。高尔基的小说《二十六个和一个》 中写烘面包圈的炉灶的火光照着工人们的脸的情 景,被托尔斯泰指出“炉灶安放得不对”。显然,离开 了准确观察,艺术表现力再高超也无济于事。 鲁迅先生在谈到古代画家创作的过程时,曾这 样形容:“静观默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结想,一 挥而就。”作文之观察也是一样的道理,不能只着眼 于大概的轮廓而忽略了细小的地方。如,哭就有号 啕大哭、饮泣吞声、热泪盈眶等,笑则有哈哈大笑、 微笑、掩口而笑、冷笑等。一个人的表情乃至细小的 动作,都同他的性格、心情有关。作家艾芜写过这样 一段话:“比如听见对方厉害的话,暴躁的人就会 按捺不住,脸红筋涨地发言反对;有涵养的人便会 镇静异常,从容不迫地加以辩驳;爱生气而不喜欢 讲话的人又定会一言不发,脸变青了,紧紧咬着嘴 唇;世故很深的人就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只微微 地冷笑一下;胆小的人就脸色灰白,禁不住冒出冷 汗;老实的人便局促不安,手足都不晓得放在哪里 的好。”可见,如果不认真细致地观察人的表情、动 作,写出来的东西就会笼统抽象,千人一面,缺乏个 性和立体感。
观察景物,同样必须细致。请看作家海飞的《黄 河梦》中的一个片段: 奇形怪状的巨大河底石,静静躺卧着,一块挤 着一块,构成了“河府世界”的主要“建筑群体”。大 的如列车车体、卡车车身,小的也有写字台般尺寸, 连我这一米七八的个头,到跟前也相形见绌。河底 石虽然面貌各异,可全是优美的曲线组合,没有一 条直线,没有一处棱角,处处光滑无比。黄河水万古 不息的抚摸,把铮铮巨石摸得光溜溜。我取出了随 身携带的地质锤,由轻而重连声叩击河底石――由 弱而强的一连串“咚咚”声如同金属撞击声,悠扬悦 耳。地质锤连击数十下,河底石除了露出花岗岩略 带黄白的本色以外,竟丝毫无损!
在粗心人眼里,石头也许不过是有大小之分。 而作家观察石头,先概览全貌,后细观个体,然后细 查其特征,最后还敲击听其声以了解其质地,正是 如此细致入微的观察,才能写出这样自然真实的文 字,使读者如临其境。
第二,要抓住特征。
高尔基、安德烈耶夫和布宁三个人曾一起练习观 察。一次,他们商定在饭馆里观察一个刚进门的人,比 比看谁的观察能力强。高尔基看后说:“他脸色苍白。 身穿灰布衣服,还长着一双细长的手。”安德烈耶夫抓 不住特征,说不清楚。布宁说,那个人的衣服灰白,领 带上有小花点,小指上的指甲不正常,他的眼睛总是 东张西望,精神也不振作。根据这些特征,布宁断定他 是个骗子。后来一打听,这个人果然是个声名狼藉的 骗子。 在这场观察比赛中,布宁之所以能够获胜,就是 因为他善于抓住特征。
要抓住特征,就得有所取舍,要从各个不同的角 度,捕捉人、事、物的与众不同之处,不能“眉毛胡子一 把抓”。否则,写出来的人、事、物就会缺乏个性。
第三,观察要有顺序。
科学地观察事物不是胡乱看一通,而要有一定的 顺序,这样既符合逻辑,也能提高观察的效率。一般说 来,观察事物可以按照先整体后局部、从上至下、从前 至后、从外至内的顺序进行,然后再细心观察其形态、 质地、色彩等特征,进而由表及里深入了解把握观察 对象的内在特质。
第四,观察要与联想、思考相联系。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 正在剧院的化妆室和他的朋友――著名戏剧大师斯 坦尼斯拉夫斯基聊天,有人推门进来找斯坦尼斯拉夫 斯基。当来人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谈话时,契诃夫坐 在旁边,仔细端详那人,默不作声。那人走后,契诃夫 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提了一些关于那人的问题,然后 说:“他可能会自杀。”后来,那人果真服毒自尽了。故 事的真假暂且不论,契诃夫做出这样的推测应是他通 过观察、了解(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提问)、思考、联想 捕捉到了那人性格中潜在的危险。这个故事启示我 们,观察要和调查、联想、推断等结合起来,才能使认 识进一步深化。需要注意的是,联想推测,不是毫无根 据地胡思乱想,联想推测的正确与否,也要靠实践来 检验。
总之,观察对于写作是十分重要的,正如鲁迅先 生所说,“此后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日常生活中, 我们应养成处处留心、勤于观察的良好习惯,为写作 积累丰富的素材。
(责任编辑 张毓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478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