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浸湿了的想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齐 悦

   倘若我还是缺牙的顽童,定要在雨后光着脚丫跑过狭窄幽深的一条条巷道,跑过老街店铺、桥头渡口,为的是瞧上一眼镇那头的纸扎铺里,一丈多高的鬼王架子摆上了没有。边跑还边寻思着:一天工夫糊上纸儿,三天后就能涂抹得金碧辉煌,那三天后想什么办法逃学出来去看呢?这样想着,脚下突然一滑,“啪嗒”一声跌在光滑的青石板上,身上麻酥酥地疼。未待爬起,就听见背后传来一阵洪亮的笑声:“哈哈哈,可摔疼了吧?”不用看便知是邻家阿婆坐在门槛儿上绣花,绣累了便抬眼往道儿上瞅瞅,专等着这样的“好戏”看呢。于是不得不赶紧爬起来,揉揉屁股接着跑,步子却在不知不觉间小了许多。跑出去两步,再想想自己的狼狈样儿,便哧哧地笑出声来。
   这个无忧无虑的顽童是谁?是你,是我,也许就是童年的沈从文先生?
   当我来到凤凰,行走在那被岁月和一双双光脚板打磨得光亮的青石板上,每每看到成群眼眸晶亮、衣服鲜艳的苗家孩子,便时常有这样的臆想。想起两年前读了沈先生的《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后,很是欢喜地想着他所描绘的那些事儿,他从私塾逃学来到街上,在庙宇、田野、屠户或手艺人家中的那些见闻。“能逃学时我逃学,不能逃学我就只好做梦。”一个自恃天赋过人、厌烦背书的顽童,不畏学校或家里的各种处罚,想逃便逃,逃到市镇里、运河边上长见识去。他也说不清自己逃学时为什么那般肆无忌惮。或许是觉得内心有一股力量在驱使着他,手里拎着个书篮,腿却不听话地拐到集市上去了。
   是不是我也得时刻提防着,深巷里会不会突然跑出个粗心的孩子,与我们的队伍撞了个满怀,然后“啪”的一声滑倒在路上,露出硌红了的小脚丫。
   这里的孩子结队玩耍,用湘西方言喋喋不休地商量着什么,目光里闪过几丝狡黠。可定睛再看看他们,却又是一脸的天真。他们在街头巷尾摆弄着花炮,在交错的巷道间大步奔跑。“咚咚咚”地踏着脚下的石板路,似乎很不在意栖居在阳光下角落里的那些重重铺叠着的历史,让人看了心疼。事实上,不同于江南小镇的一派娟秀,凤凰人向来都很强壮,做得起活儿。街上缝制手工艺品的老妇人精神干练,看我靠近她,还主动凑过来与我合影。他们说起话来也底气十足,整条街上充满了他们大嗓门说话的声音――那在我们看来简直是喊话了,男人、女人、老人和孩子,那股起伏的声浪一浪高过一浪。隔远了听,便会以为那是闷闷的潮水,稀里哗啦,在矮矮的房檐下,在阳光达不到的阴影里涌动。凤凰人或许不知道,他们特有的韵调在小城里回环三圈便留不住,溶进悠悠的沱江水里去了。
   静静流淌的沱江为凤凰人的生活伴奏着,也为他们的生活延伸出了另一个水上的舞台。城里的幽暗深远,与水上的敞亮辽阔,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我们乘渡船前往黄永玉博物馆,一路上错落有致的吊脚楼细细密密地为沱江两岸绕起了精致的花边。听说这座凤凰城是建在山谷的斜坡上的。本是山沟沟里的一角,房屋便自然随山势舞动。岸上的老屋,都如被自然的五指随意拨弄般的,略略倾斜,而到了江面上,看到立在水中那细细的竹竿竟撑住了小城边缘的重量,才明白最牢靠的支架注重的莫过于一个“韧性”。天然的材料自然经得住自然的考验,竹竿虽细,可担负着小城的重量,又怎肯弯曲,让小城滑入沱江呢?
   再一个令我着迷的,是凤凰人脚下穿着的那双草鞋。
   祝勇笔下的凤凰,是“草鞋下的故乡”。故事中的异乡女郎,脚穿高跟鞋踏在石板路上的声音,像是啄木鸟用尖喙撞击树干的声音,那样干净清脆。印象中,倘若到了凤凰,是该这样用自己的鞋跟,轻叩小城历史沧桑之门吧。
   可是到了这里才知道,最好的问候是脚穿一双草鞋,轻松地迈开步履探访小城。踏在草鞋上,干枯的草叶贴着脚板,贴着小路,古城便知你是真心来访了。于是走着走着,脚下的草鞋发出细微的声音,像是你的身体与脚下的城市在进行认真的对话。没有清脆的踢踏声,静静的,便能感觉到古城将最珍贵的故事传达给你。古城信赖你,虽然你是一个异乡人。
   我买下一双草鞋,冬天不能穿,就塞进背包里。除去水分的草叶几乎没有分量,简单轻便,它的身躯却像吊脚楼一样稳固,一经编织便重新获得了生命,保持着人们与大地的联系。帕斯卡说,人是有思想的苇草,人类全部的尊严在于思想。凤凰人似乎懂得这个道理,他们用一生去了解山水,思考古城留下的传奇,踏着草鞋,游走在历史的弦上。他们靠自己的劳动谋求尊严,而不是求之于古城和山水。
   如今的凤凰,沿岸的吊脚楼背后,已冒出了一排排的酒吧。凤凰的文化在被现代文明侵蚀吗?可凤凰人对此毫不担心。沱江浸润着他们的土地,也使他们的情感充沛,“流动而不凝固”。凤凰人的步伐迈得有如风度翩翩的老者,因为此地,本是万劫不复的时光流出的一个悠悠的旋涡,浸湿了我的想念。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479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