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治华 刘 勇

  摘要:教师只有讲求课堂提问的艺术,运用各种方式、技巧,学生才会有“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既增长了知识,又开启了智力,甚至有闪光的发现、独到的体验。好的课堂提问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的那一束花,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一盏灯。
  关键词:提问艺术 抓住 设置 拓展 巧设
  
  语文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探讨本学科自身规律的同时,还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这是一种教学的艺术。而在众多的语文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艺术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一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这就需要语文老师全方位把握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
  向学生提出问题,这是语文课堂上基本的教学环节,甚至“问题教学法”本身也越来越多地被认为是打破“注入式”的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模式。然而我们不少老师在备课时只是一味地把教学目标具体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而很少顾及怎样提出问题。因此在课堂上,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教师抛出问题这块石头后,要么因石头过重,“咕咚”一声之后鸦雀无声;要么因石头过轻,而显得浮光掠影、波澜不惊。很难有大朵大朵思想的浪花溅起。我们认为课堂提问应具备以下几点:
  
  一、抓住关键词句,以词句驭文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有筛选信息的能力。因此,在语文阅读课堂中,引导学生筛选信息,抓住关键词句提问,对于把握全文、理解内容非常有效。说明文中的关键句就是揭示事物特征的句子。议论文中的关键句就是文章主旨的句子。如《桃花园记》第一段,抓住“忘”、“忽”两个关键词提问。渔人的职业对于路的远近应该有明确的判断,他这一次怎么忘了呢?他被什么吸引住了?“忽”字表明是忽然间遇到的,作者为什么要强调“忽”字?里面有什么意蕴吗?这样的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二、设置重要障碍,激发创造喜悦
  
  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心里特点,设置一些障碍,尽量避免那种“是不是”、“对不对”的无效提问。钱梦龙执教《愚公移山》时,不问“孀妻”怎么解释,而是问:小孩子七、八岁就跟老愚公去移山,他父亲会同意吗?这比你直接告诉他“孀妻”的解释要强多少倍,因为答案是他们自己发现的,烙入的印象自然深刻,而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提问能给学生带来克服障碍的喜悦。在提问中故意设置一些障碍,把学生的思维之水逼到绝壁之上,让它从天而降,化为壮观的瀑布。
  
  三、拓展思维空间,打开想象之门
  
  在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要注意语境,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古代英雄的石像》中“大家不再说话了,像是都在想什么事情”,“大家”在想些什么呢?《我的叔叔于勒》中,如果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的表情将会怎样?他们夫妇之间将进行怎样的对话?这些问题的巧妙提出,在于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潜能,答案自然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在问题提出之后要把握自己的角色,自己只是一位顾问,或者是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学生发现矛盾、而不是现场拿出真理的人。
  
  四、作好层层铺垫,巧妙抛出话题
  
  教师在提问时,要让学生对所学材料感兴趣,否则再好的技巧也是无益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感兴趣。优秀的提问者总是能在吸引住对方,调动起大家的注意力时抛出问题。一位特级教师在上《中国石拱桥》时,要求学生不看课文,用一句话说明挂图上三个拱的位置,学生跃跃欲试,争相回答:有的说大拱的两边有两个小拱,有的说大拱的上边有两个小拱。这时,老师轻轻一问:书上怎么说的呢?学生迫不及待地翻书,原来是“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由此而悟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在通往知识的道路上,善问者不妨来一点故弄玄虚,甚至作作“秀”也是无碍的。
  
  五、巧设对立面,脑与脑之间进行对垒
  
  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注意倾听不同的声音,巧设对立面,从而活跃讨论气氛,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交锋中迸出智慧的火花。如讲《我的叔叔于勒》时,教师在提出主人公是谁时,就要注意将赞成是“于勒”的和赞成是“菲利普夫妇”的同学分为两派,让他们认真去研究课文,鼓励他们去说服对方。
  总之,教师只有讲求课堂提问的艺术,运用各种方式、技巧,学生才会有“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既增长了知识,又开启了智力,甚至有闪光的发现、独到的体验。好的课堂提问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的那一束花,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一盏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613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