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标下自主学习方法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何海琴

  摘要:语文教育应该面对社会的需要,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就是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主动地去摘取果实,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就是通过学生广泛和深入的参与与教师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实现语文教学的民主化。自主学习的主要任务就是采用一定方法来激发学生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以及综合性学习的强烈欲望。实践自主学习的方法有:学生备课、讲课;课堂质疑;新巧的课堂练习。
  关键词:备课 讲课 质疑 新巧的课堂练习 自主学习
  
  素质教育是21世纪中国教育的发展方向。自主学习是应素质教育而生,为学生的终身教育奠定基础的教学新思路。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育应该面对社会的需要,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环节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其实这种教育的民主、教育平等的思想,早已有之,源远流长。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曾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西方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这本西方最古老、最系统的政治与教育的专著中,明确提出自由的思想。
  语文学习狭义是指课堂上书本知识的学习,从广义讲包括课余、家庭、社会语文知识的学习及能力的培养。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自主学习就是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主动地去摘取果实,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就是通过学生广泛和深入的参与与教师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实现语文教学的民主化。自主学习的主要任务就是采用一定方法来激发学生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以及综合性学习的强烈欲望。
  作为语文教师,我积极地进行了“自主学习”的课题研究,把教研的重点放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上。教师教读课文,引导多了,就束缚了学生的自主性;但是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学,对于重点、难点知识则挖得不透。如何在课堂上渗透新课标的新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我带着新理念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一、学生备课、讲课
  
  由学生备课、讲课,并不是减轻了教师的负担。相反,教师除了自身要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确立自读课文的训练重点外,更重要的是要当好“小老师”的顾问,宏观把握课堂结构。学生教课不仅仅可以锻炼其口才、思维、胆量,更重要的是能培养他们创造思维,创造性地提出问题且解决课堂上的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超出了我们的预想。同样一个问题,老师以成人的眼光来看,揣摩学生的思维,而“小老师”就能从学生的心理着手,这样更容易找到切入点,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例如讲《挖荠菜》一课时,文章的中心在于教育青年人热爱生活,珍视幸福,多与长辈沟通,尽力消除“代沟”。作为老师,我们只能从学生的言、行方面,“规劝”年轻一代,却忽视了21世纪年轻人思想的多元化,课堂上不仅没能说服学生,反而造成学生被动,甚至逆反的消极心理。如果让“小老师”讲课,放手让他围绕重点组织教学。“小老师”与学生之间很快地建起了桥梁,学生们在平等民主的气氛中讨论在“小老师”的引导下,得出辩证结论:青年一代应珍视幸福生活,尽力消除代沟,可代沟的产生并不全是因为孩子不理解父母,而是现代生活节奏快,父母为了生存而奔波,他们只是一味地满足孩子们吃、穿物质方面的需求,对于子女们的思想无暇顾及,了解甚少。思想的隔阂产生了代沟。这堂课涉及的不仅仅是学科问题,而是社会问题了,文章的主题被深刻地挖掘出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课堂质疑不可少
  
  课堂质疑是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在课文旁边作批注,就自读课文提出内容、修辞、写法等方面的疑点,老师与同学共同探讨答复,这样就培养了学生敢于怀疑的精神,因为敢于质疑是创新精神的前提。有这样一个故事:维特根斯坦是剑桥大学著名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著名哲学家罗素问穆尔:“你最好的学生是谁?”穆尔毫不犹豫地说:“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所有的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课时总是露出一副茫然的神色,而且总是有问不完的问题。”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有人问:“罗素为什么会落伍?”维特根斯坦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所以课堂质疑这个自主学习的环节,如能长期坚持下去,一定能让学生大有收获。
  
  三、新巧的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是对课文训练重点的实践和巩固,课堂练习本着新巧性、趣味性、可操作性、可检测性来设计。如《海滨仲夏夜》一课,学生在“小老师”授完课后,已经掌握了两个教学重点:一是抓住景物特征写景,二是贴切的比喻能再现景物。然后就将前几天郊游的录像带拿出,让学生细心观察,学生们“旧地重游”兴趣盎然,抓住夕阳西下的不同时间段的光线和色彩的变化,来观察周围景物的特征,然后口头作文,鼓励学生尽力用优美的比喻句和拟人句表述,老师给予评价、指正,最后连缀成篇,书面作文也变得轻而易举了。一堂自读课结束后,学生已经学会了写景文的写法。
  学生备课、讲课,教师宏观把握,是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尽管教师具有一定业务水平,知识面较学生而言也比较全面,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教材的把握方面“小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普遍水平有所取舍、挖掘,能较敏感地捕捉到教材的重点、难点,有的放矢地教学;“小老师”虽然平时是被施教者。可是他耳濡目染,也能按照老师讲课的程序来设计自己的课。“小老师”讲课时,直奔教学重点,重点以外的知识点则不予处理,这样就避免了老师们讲课,怕把知识点遗漏而面面俱到的缺点。“小老师”在课堂上是双重角色,作为“老师”要及时处理课堂上的问题,关注、引导同学们的思路,作为学生,他的思想认识、知识水平与其他同学相仿,这样他就在引导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参与讨论与同学们融为一体,能很快掌握其他同学的思路,便于下一步引导,这一点是教师平时授课时忽略的。“高屋建瓴”的讲解远远比不上情感相容的理解所能达到的效果。
  任何有价值的结论都需要反复实践、积累。在平时的教学中把所教的两个班分为实验班和普通班。实验班的自读课采用自读课的自主教学三步法,而普通班则是采用传统的常规教学。每个自读篇目都要进行测试:书面测试、口头测试、活动测试。书面测试就是书面解答自读课文中的重点问题,以此来检测课堂效果。口头测试是口头复述课堂重点内容或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活动测试为设置与课堂练习相类似的活动检验课堂知识的灵活程度。例如《海滨仲夏夜》一课,课堂口头上描述夕阳美景,检测活动设计为观察日出美景或雨景。多次的测试和积累,使实验班的学生有明显的参与意识,口头表达能力较强,写作能力提高较快,能挖掘出文章深层次的内涵,作文时中心的把握也较好,而且较普通版思路清晰,写作语言优美流畅。这就基本能实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主动与他人交流”等目的。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方法,使学生“下河游泳”,教师在“水中”导其行,授其法,使学生总处于亢奋状态,以此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获得语文素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614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