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猜”命题作文写作指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博 硕

  话题设计
  
  你猜到了吗?作文的题目就是――“猜”。
  “猜”,天天在我们的脑中浮现:上课时猜想暗恋的人会不会经过门外,下课后猜测哪一队会赢得今年NBA的总冠军,边走边猜今天好运会不会与我同在,边写边猜所写的是不是阅卷老师喜欢的题材……
  事实上,人类也常靠着“猜”才有新的发现:哥伦布猜测地球是圆的而找到新大陆;哥白尼猜想地球绕着太阳转而开启天文学的新途;牛顿也是先猜地球必有一股力量将月球拉住,从而发现物体的质量会影响万有引力的强度。
  你一定“猜”过别人的心思、举止,或者一件你很想知道答案的事。请以“猜”为题,把那一次的经验写成一篇文章,文体不限,1200字以内。(该题目为2003年台湾高考写作指考题目)
  
  思路点拔
  
  “猜”这个文题,看起来较为容易写,其实要真正写好并不容易。说容易,是因为“猜,天天在我们的脑中浮现”,我们经常猜心思,猜想法,猜人生,猜未来等;说不容易,是因为这个命题作文对写作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与引导,对所写内容也作了严格规定,即“把那一次的经验(可包括猜的原因、经过、结果等)写成一篇文章”,这“那一次的经验”指“你一定‘猜’过别人的心思、举止,或者一件你很想知道答案的事”,如果写“别人”的经验,甚至是“古人”的经验,则均属不合要求。
  
  学生例文
  
  猜
  □谢菁
  在黑暗中醒来,耳边是火车撞击导轨重复单调的声音,间或能听到周围乘客的一两声梦呓,黑色包裹下的寂静沉重得让人叹息。
  我忍不住望向窗外,只见到一块在黑暗中闪着幽光的布。是谁把窗帘拉起来挡住了窗外的景色呢?
  现在,外面应是繁星满天吧。对了,今天应该是满月,天上一定飘着一团被水汽氤氲了的圆月,虽然辨不出它的轮廓,但是却能感受到它温柔的,金黄色的光轻轻地披在你的身上。它的周围是大群大群的星孩子们,它慈爱的眼光落在它们身上,就像是世界上所有的母亲看自己的孩子的眼光一样……
  咦,这是什么声音,“沙沙沙……”绵密的、轻柔的声音,在黑暗中格外引人遐思。外面正下着绵绵细雨吗?这些悠游在天地间的快乐天使们正在调皮地击打着车窗吗?它们是想唤醒这里陷于黑暗中的人们,想告诉他们生活到底有多么精彩吗?可惜它们的努力大概要白费了,车厢里仍是一片窒人的沉静。可是这并不影响它们尽情享受自己短暂的生命,不是吗?它们落在翠绿的树叶上,跟它道句晚安,然后滑在蘑菇滑梯上,笑着闹着一路飞旋,最后打在一只夜归的小虫头上,马上四散开来,消失在土壤中,躲在那里看小虫四处张望着寻找恶作剧的始作俑者。这个时候如果站在路灯下,你就能看到这些天上来的小客人了,细细密密,闪着温暖的光。是的,它们是闪着光的生命……
  那些声音什么时候消失了呢?窗外似乎是群山了,因为窗帘上映出了流动的、连绵的山影。这个时候,大山在干什么呢?它们也在安睡吗?站立了几千、几万年的钢筋铁骨也有疲倦的时候,沉睡的大山应该不会那么威严了吧,不再是气势逼人了吧。山中有流动的雾气,就像是大山的被子。一样是造化的儿女,自然不会因为表面的坚强而被母亲所忽视。你看,母亲不是正悄悄地走了来,帮它们盖好被子。在那样温柔的目光下,冷峻如山,也会在梦中绽出一个甜蜜的微笑吧……
  天似乎快要亮了,太阳的热力都使空气跳跃起来了呢!万物之源,你在以怎样的姿态俯瞰这个世界呢?高傲的?慈爱的?严肃的?温和的?哪一种才是王者该有的形态?
  猜了一个晚上,终于忍不住从床上爬起来,拉开窗帘,张望再三,却始终寻不到期待中的那张脸,只有淡淡的红晕燃烧在地平线,静静地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光芒四射。
  突然感到有些后悔,为什么要拉开窗帘呢?为什么没有发觉薄薄一层屏障,竟那样轻而易举地隔开了梦与现实?而旅行的全部魅力,大概就彰显在一次次美丽的梦境,一次次充满期待的猜想中了。也许,生命之旅亦是如此吧。
  
  评点
  这是一篇对未知事情的“猜”。作者以夜晚在火车上对窗外世界的“猜”为线索,猜“外面应是繁星满天”,猜“外面正下着绵绵细雨”,猜“窗外似乎是群山”等,使得全文思路清晰,结构紧凑,表达娴熟。结尾处语句含有哲理,发人深思,使得该文有了一种哲思之美,耐人寻味。
  模拟评分:内容19+语言19+发展19=57分
  
  猜
  □魏来
  第八节课,我突然发现在黑板的正上方,有一块黑斑。啊,让我想想我是什么时候注意过它的。大概是一年前,不对,一年前我们还没有搬过来呢。那就差不多是一个月以前,是个晚上,停电的晚上,灯突然亮的那一刻,我的眼睛正盯着黑板。灯不亮,黑板是黑色的;灯亮了,黑板还是黑色的。我感到周围的墙壁突然忸忸怩怩地白了,白了,也不是以前的雪白,而是带点儿黑蓝色。这时我发现了墙上的黑斑,它显得更黑了。
  我们的思绪是多么容易一哄而上,像一只猫狂热地追赶一只耗子,追上了又把它扔到天上,落下来再追……那么,墙上的这个黑斑是什么呢?如果它是一只虫子,那么它肯定是一只死虫子,否则它不会过了一个月还呆在那里。那么这只虫子是怎么死的呢?它肯定不是被人打死的,因为它没有被人拍扁的痕迹,再说它呆的地方那么高,也不太可能有谁去蹦着拍它。那么它是饿死的吗?不太可能,如果它是饿死的,应该躺着去死,怎么会还有力气紧紧抓住墙壁不放呢?那么它是服毒死的?可是为什么它的尸体能保持一个月不坏呢?这样我就想起了《仙剑》里面的姬三娘的丈夫。他的尸体也是好久没有坏掉的,可那是姬三娘盗取财宝购买名贵草药来保存的,后来姬三娘失手把一根针插在他的胸膛上,他立刻就化为一堆白骨。现在肯定没有人买草药来保存这个虫子的尸体,可是它也没有化为白骨,其实化为白骨我也不会发现它了。
  那么虫子有没有骨头呢?有一次一只蚊子趴在我身上吸我的鲜血,我把它拍死后就托在手掌上观察,有一堆血,我想是我的,没发现有骨头,也可能是真没骨头。因为以前蚊子落到我的脸上的时候,我猛拍下去,怕它不死,便用手在脸上来回摩擦,感到软绵绵、光溜溜的,没什么硌手的东西,一来是因为我皮肤比较好,脸比较光滑;二来可能蚊子确实也没骨头,可是只有血和肉不是一摊肉酱吗?这可能是我太庞大,它太渺小了,我想如果有个巨人这样捏我,应该也是这样的感觉。
  照这样说来,它应该不是一只虫子了,那么它到底是什么呢?是一滴墨水吗?我很快否定了我的想法。首先那地方太高,即使能甩那么高,也应该是一排,而不是只有一点。再有,这形状也不对。我记得小学时我后桌是一个梳着两个牛角辫,头上爬满虱子的女生,我回头对她说:“抬头。”她一抬头,我把手里的钢笔朝她一甩,她雪白的衬衫上自右肩开始就有了那么一排墨水,我记得那点子是一头大一头小的很漂亮的形状,不是这样两头一般大,还有一次我学那个谁吃墨水,忘了名字了,弄的满嘴都是,然后我“回头一笑百媚生”,因为我坐第一排,所以全班同学都看到了,顿时惊叹和佩服之声如丝如缕,不绝于耳。当时真有一种高贵感,有些漫步云端的感觉。
  ……
  吃饭回来,我仔细观察了那个黑斑。哦!那是一块爆起的墙皮。
  
  评点
  模拟评分:内容19+语言19+发展19=57分
  这是一篇有意识地模仿意识流代表作品《墙上的斑点》的文章。作者以黑板的正上方一块黑斑为中心,引发了一连串漫无边际的猜测,后来发现,那个斑点不过是一块爆起的墙皮。作者让笔触始终追随着自己的意识流动,通过象征暗示、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来表现了自己的猜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729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