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孔子与老子PK,你帮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助昌

  主持人:“如果孔子与老子打架,你会帮谁?”这是今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的面试题目,是一个富有深厚文化底蕴幽默感十足的题目。此处的“打架”当然不是肉搏,而是思想的较量。这种较量已经持续了2000多年,而且还将持续下去,可以推断也终将分不出胜负。
  他俩都是众所周知的名人。孔子曾被评为“世界最著名的文学名人”,而老子也被评为“世界文化名人及世界百位历史名人”,可以说双方都有大量的粉丝,他俩的思想早已经深入人心,内化为人们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这两种思想的争锋,实际上是世界观、人生观的争锋,你与谁有相同或相似的世界观、人生观,你认同谁,就会帮谁。让我们走进江西省上饶市万年中学高三(13)班,听一听同学们的声音吧。
  邓小玉:我欣赏孔子的志向:“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他认为只有老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富强。我欣赏孔子所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欣赏他乐观的胸襟,执著于理想的精神……所以我会帮孔子。
  范 馨:身为女性,怎么能帮孔子?我深知二位先哲对中国文化与思想建设的重大贡献。但从女性的角度,我无法原谅孔子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论调。起初,我只是因为孔子歧视女性而感到不悦,后来了解到这种论调为“男尊女卑”提供了哲学方面的支持,以致给历代无数女性带来了无尽的痛苦、磨难以及心灵的摧残。千古悠悠,有多少女性的冤魂至今在呜咽!因此,我会不假思索帮老子。
  汪建中:我也会帮老子。老子追求的是道法自然,他把自己融入了自然,与万物一同共历轮回,淡定,闲云野鹤。而孔子一生奔波,周游列国,期望自己为朝廷所重用,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因此,相对于老子而言,“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孔子不过是凡俗之人,终究忘不了功名,忘不了美味佳肴,终究为这些俗物所牵绊。而老子飘然若仙,了无挂碍,视一切俗物为戕害人之本性的东西,不屑一顾。老子的思想比较符合我对理想人生的定位,所以我得助老子一臂之力。
  李 根:我会帮孔子,因为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什么事都让它顺其自然,而且他还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中去,希望人与人老死不相往来。这种思想是消极的,因为世界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只有跟上世界发展潮流,才能不断强大。如果按老子说的去做,不与世界交流,最终会被世界所淘汰。清朝的没落就是一个警示,我们不能重蹈覆辙。孔子主张以“仁义”治国,爱护百姓,这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强国富民措施,也是能让中华民族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不二法门。因此,我要坚定地与孔子一起战斗。
  柴伟峰:我不会帮孔子。因为孔子的思想与现代思想有许多相悖的地方,比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唯女子与小人难养”,还有骂学生“朽木不可雕”,法盲式的“子为父隐”,以及认为农民是低贱的职业等等。老子虽然主张“绝贤弃智”,但这至少是追求“人人平等”的理念,我还是帮老子吧。
  吴 名:我谁都不会帮。这二位都是智者,他们PK肯定是智慧的比拼。老子有“道”,清静无为,懂得事物相生相克的道理,所以老子不会把孔子怎么样。而孔子呢?崇尚“仁”,仁者爱人,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又能把老子怎么样呢?我想,他们一旦打起来,将会惊动世界,观看的人一定比看南非“世界杯”足球赛的还要多,因为都想从中获得更多的智慧。
  董云飞:孔子说的“礼”,是一种政治秩序;他所说的“仁”,则是最高的道德规范。孔子以“仁”为核心所建立的伦理道德体系对后来的中国政治文化有决定性作用,并渗透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老子在《周易》的基础上建立了“道法自然”的哲学体系,他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哲思,对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世界的价值越来越大。事实上,历史的儒、道是互补的,任何一方的失败,对于人类社会来说,都是一场灾难。孔子、老子一样重要,我不会帮,只会劝阻。
  邹玉阳:孔子作为儒学的创始人,其思想被传承了2000多年,直到今天《论语》仍是人人必读的经典。2000年,众多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瑞典就发表过声明,倡导回到孔子的哲学中,用孔子的思想处理当今各种国际事务。老子是道学的鼻祖,“清净淡泊,顺应自然”的思想又让不少人明白了人生的真谛,让深陷于世俗之中的现代人超脱出来。我们知道,21世纪以来,生活压力加重,生活节奏加快,让不少人深感疲惫,各种“现代化综合症”频繁侵袭人们的身心,正是老子的思想让人们的心灵得到缓冲,在现代化的焦灼中感受到一缕清凉之风。所以,我想,孔子与老子PK,实际上是两种思想的冲突,两位大师都不乏大量的信徒,一旦交锋,将必定是世界大战。两位大师都是圣人,都有超凡的智慧,所以他们一定会找到最为明智的比拼之法。
  ……
  主持人:唇枪舌剑,机锋毕现。听了这么多不同的声音,深受启迪。孔子是圣人,老子是神人,“在地曰圣,在天曰神”。孔子行走在大地上,关注的是现实;老子遨游在宇宙中,玄思的是自由。孔子力争改变现实,老子主张顺其自然。他们也都有不足之处,所以历史上“儒道互补”的说法一直存在,这是因为在PK中都从对手那里学会了一些“招式”,用来增益自己的“武功”。
  实际上,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孔子”和“老子”,“孔子”和“老子”也一直在我们的脑海里PK:是兼济天下还是独善其身?是“有为”还是“无为”?是积极入世还是超然出世?是刚毅进取还是宁静淡泊?……在人生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答案,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因此,老子与孔子之间的PK永远不会结束,也永远不会有胜负,但我们的人生却会因之而变得丰盈。
  谢谢大家的参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734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