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石玮

  我们经常可以从学生身上看到:有些学生对父母和亲友的关爱,心无感激;对身处困境之人,没有恻隐和同情之心;对于个人学习,缺乏激情;对集体活动,反应消极……因此,在学校中,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的培养,更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关于情感教育的内涵,我国学者鱼霞在《情感教育》一书中做了这样的界定:“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教育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智力、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鱼霞,《情感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儿童看到和了解人们并用心灵去感受到他们――这看来是花园中最为幽香的一朵花,它的名字就叫情感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作为母语教育课程,高中语文教学担负着重要的情感教育任务。《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定义课程性质时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新课标对语文课程性质的定义显示了高中语文教育在传授适当的语文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还应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教师、学生、文本、编者对话的过程中,学生学习收集信息、扩大知识、认识世界、发展思维、掌握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的语文教学活动。这就是说,阅读教学既不是个人独立的阅读行为,又不是教师向学生介绍文本的单向信息传递过程,而是要在学生、教师、文本、编者之间建立多元互动、相互影响、相互对话的复杂过程,这也是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陶冶情操、学会阅读的重要途径。叶圣陶先生说:“阅渎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养料。”学生在阅读中不断吸收精神食粮,开阔视野,增长智慧,使思维更具体、更充实,使感情更丰富。因此,阅读教学与情感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那么,如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呢?
  首先,教师要从认识上彻底转变。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许多教师在课堂上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极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但教学设计中仍偏重于对语文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知识、技能固然重要,但情感、态度、价值观更为重要。这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不仅仅是指要让学生理解阅读文本中人物所具有的思想、品质,更重要的是要开启学生的情感世界,给学生以人生的启迪,进而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一节语文课的好坏,不仅在于学生获得了多少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于是否把学生的生活积累、感情积累充分调动起来了,教学活动是否指向了学生的精神领域,是否让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同时,具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刘建德,《关于课堂的思考》,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其次,教师要立足新课程文本,善于挖掘文本内在情感。
  教材是课程改革的灵魂,教材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媒介。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态度与学科知识的热情,将融入对教材的深刻理解与情感的挖掘。善于开发教材空间,丰富课堂教学的知识与情感因素。教师通过对教材的理解与分析,并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加工、提炼,使蕴涵在教材中的丰富的情感因素得到充分体现,形成知与情互相渗透的教学内容,并施于教学。我们的语文课本上有太多文质兼美的作品,融情阅读与泛泛而读所带来的是截然不同的效果。没有情感地学习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无非是一个辞职的小官回家之后的柴米油盐,至多是一派恬淡自适的逍遥;渗人情感,调动情感来阅渎,才会发现落魄中自有旷达,贫穷中又另有富有,自适中不乏辛酸,污浊暗世中一个真正的隐者之乐土的难觅。没有情感地学习《小狗包弟》无非是一只小狗的生活琐事;渗入情感,调动情感来阅读,包弟身上那种忠诚主人、至死不渝的朴素情感和作者的愧疚,以及动荡年代人性的扭曲、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心灵的拷问,都让人动容不已。
  情感渗透让语文课堂流光溢彩。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拉近作者和学生的情感距离,感染学生情绪,感动学生的心灵。
  第三,让语文阅读回归生活。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勒涅斯有句名言:“语文学习的外延永远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课堂语文文化空间,在扎实、认真地完成课堂语文阅读教学的同时,要腾出空间,让课外语文走进语文课堂,和同学们一起从动漫书中寻找纯真,从武侠小说中寻找勇敢,从《格言》、《青年文摘》中寻找智慧,从名著佳作中寻找精华。
  其实,语文学科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通过揣摩、品味、联想实现多姿多彩的再造想象和个性化的情感解读。我们千万不要无情地侵占学生的想象空间,粗暴地践踏学生的独特体验,从而背离了语文教学的目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812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