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几个观念转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隆斌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各级教育部门要“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改变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虽然素质教育的呼声此起彼伏,但真正落实到实处的却是寥寥无几,什么是素质教育,怎样实施素质教育。如何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这仍是值得教育工作者探讨的课题。笔者作为一名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普通教师,略谈几点实施素质教育应该转变的几个观念。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1 教师应由“教书匠”转变为“未来学家”
  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确能做到这些,可以说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教书匠。但站在21世纪的顶峰来看教师的职业,远远不止于“传道、授业、解惑”,现代的教师,肩负着培养2l世纪的高科技人才和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任务,而我们的学生正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因此,怎样培养好祖国的未来人才。便是我们这些教师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们不仅要做好“教书匠”,也要当好“未来学家”。
  
  2 教师是生命科学家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下。教师们围绕着“升学率”的指挥棒转。结果教师大搞题海战术,压迫学生超负荷运转,使学生失去了发展兴趣和爱好的自由,从而使学生心理压力增大,压抑感增强。据心理学家研究的数据表明,现患有精神性疾病和可能患有精神性疾病的中小学生占整个中小学生的31.4%左右,这不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据吗?作为教师难道没有一点责任吗?因此,我们教师应把自己看成是学生的生命医生。多学一些生理、心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为学生疏导心理上的困惑,为学生负责。
  
  3 教师应是社会学家
  应试教育体制,使学生过受到的压抑(包括学校、家庭、社会)越来越大,往往会导致一幕幕人间悲剧,’以致给整个社会造成不良影响。金华第二中学的徐和杀母案,河南安阳县家长因其子未被为“三好学生”而率人殴打班主任,灌阳县一学生自杀而导致父母疯癫、奶奶气死的人间惨剧等等,便是活生生的实例。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案例。无形中给社会的安全埋下了动荡的隐患。作为教师应从社会学家的角度,看待这些问题。从社会学这个角度去理解自身的崇高职责。
  
  二、对学生观念的转变
  
  1 学生自身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不要把学生看成容器,应看到他们巨大的潜力,大部分教师采取“填鸭式”、“满堂灌”的方法,把学生看成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殊不知学生本人潜伏着巨大的能量。记得有位模范校长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也就充分证明了学生的巨大潜在力。因此,教师应把学生看成一座有待开发的宝藏,而不只是容器。
  
  2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在教育活动中,学生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历来有两种认识:一种是“教师中心论”,另一种是“儿童中心论”。然而两种认识都不能科学说明师生地位之间的辩证关系。不可能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学生。因而要尊重学生,把他们看成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能看做是一种附属品。
  
  3 学生是学习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从师学习的人,是教育的对象,所在,在教育的双边活动中。学生必须处于教育的地位,但学生不是被动的容器和接受教训的“听话机”。而是活生生的社会人,是有自觉能动性的主体。学生学习是有教师指导,但毕竟要他们自己来进行学习活动,因而他们是学习的主人。这就是说。“教师的作用是外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积极发挥是内因”。
  
  4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要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得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因为学生之间不仅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存在差异,而且在学习态度、遵守纪律、家庭条件等方面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在传统的教育中,在教师的心目中都渴望把自己的所有学生铸造成同一种模型,而忽视学生本身的差异。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这种模型很难铸成,只有少部分尖子生勉强进入了这个模型。因此,不能对具有不同个性的学生采取放任和冷漠的态度。如是,则会极大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忽略学生的个性发展,因而也就谈不上实施素质教育了。
  
  三、实施素质教育学生本人的观念要提高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国家既需要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又需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因此,学生应根据自身的特长,努力发展成为社会建设的有用之才。古人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古人尚有这种胸襟,作为21世纪的青年学生更应该有豁达的胸襟。
  总之,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给我们的教育带来新的希望、新的挑战,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新世纪的制高点不断思索,不断探讨,不断前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817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