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化习俗与翻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世界上各民族由于生活的地理环境、气候、历史条件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习俗,在翻译中如果直译无法传达信息,译者作出各种必要的转换,进行意译。在此,本文拟对文化习俗引起的表达差异与读者进行探讨。
【关键词】文化习俗;差异;意译
因受不同文化习俗的影响,各民族表达相同概念的说法各不相同。在不同语言的互译中,要注意转换表达方法以符合译文习惯。比如说,汉语的“天生有福”、“含着金钥匙出生”,到了英国人口中便成了“含着银勺子出生”,(born with a silver spoon in one’s mouth ):到了俄国人那里又成了“穿着衬衣生下来的”;德国人的表达也很有趣,是“梳好了头才出世的”,再如汉语成语“一箭双雕”或“一举两得”,用法语说相当于“一块石头打两处”;用英文说是“一石打两鸟”(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德语的说法相当于“一个拍子打两只苍蝇”。
这种文化差异体现在大量俗语、成语中,翻译时必须进行适当的转换。如在汉语表达中,同为“虎”字形容的成语,再英语中的表达却大相径庭,如“骑虎难下”译成英文是“hold a wolf by the ears ”,而在另外一句成语“养虎为患”中,“虎”却是用“蛇“代替了,即cherish a snake in one’s bosom 。这就要求翻译人员要对两国的文化要深入了解,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以便在翻译中游刃有余。
其他一些英汉表达不一致的说法不少,翻译人员平时要注意收集这类表述,在翻译中做好转换。如;“挂羊头,卖狗肉” He applied bait-and-switch tactics in business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A word once let go can not be recalled
“兔子不吃窝边草”A wise fox will never rob his neighbor’s hen-roost
“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to lead a dog life
又如,在一些习语中表达也各不相同。我们说的“眼中钉”,与英美人讲的a thorn in someone’s flash指的是一回事,虽比喻有异,但意思相同。汉语口语中的“胡说八道”曾被译成break wind 。其实,英美人更习惯用shooting from the hip来表示这一说法。而汉语口语中“吃闭门羹”的说法指登门拜访某人而某人不在家。在大多数的场合,是用to a locked door的片语来表示的。我昨天去他家看他,不料吃了闭门羹。I went to see him yesterday, but unfortunately I was to a locked door。
此外,不同文化的人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都有很多不同,在言谈中要注意文化上的差异。如欧美人崇尚独立,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感到别人像对待小孩那样对他们“关怀备至”,也会非常反感。因此,中国人之间常说的“天气太冷,多穿点衣服,别感冒了。”“路很滑,要小心。”之类的话一般是不应对欧美人说的。有一位在加拿大进修的学者坐在导师驾驶的汽车里,好心叮嘱他导师一声:“Be careful ”,导师竟然发了脾气,说他不愿意别人在他驾驶时指指点点,发号施令。因此,即使是对西方人表示关心和同情,也要注意分寸。
又如,我国早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因为吃饭问题长久以来是中国人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因而,人们见面时常爱说“吃过了吗?”“吃饭了吗?”在多数情况下,说话人并不十分关心别人是不是吃了饭,而只是一种招呼罢了。中国人听到这些话只是回答说“吃了”“还没有”之类的话,表示谢谢问话人的关怀或热情。此类问话在欧美国家相当于“Hello”或“Hi”,对方也进行相同的回应。如果将问话改译成“Have you had your meal ?”如果被问者是英国民族的人,他心理上首先的反应是:“Yes, I have ”或“No, I haven’t ”或“Do you mean to invite me to dinner ?”(你是想邀请我吃饭吗?)。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汉语中诸多的与“吃饭”有关的词语,在翻译成英语时要做好适当的转换,如:
饭桶good-for-nothing
吃不消be unable to stand
吃不开be unpopular
吃老本live off one’s past gains
因此,了解一些文化习俗的差异有助于我们在翻译中避免尴尬,有利于营造愉快友好的气氛。
【参考文献】
[1]陈学斌. 为“文化派”一辩――试论《翻译学归结论》的几个误区[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3).
[2]韩子满. 也谈翻译学[J]. 上海科技翻译 , 1998 (2).
[3]张柏然, 姜秋霞. 对建立中国翻译学的一些思考[J]. 中国翻译 , 1997(2).
[4]赵彦春. 文化派的理论取向与实质[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4,20:(6).
[5]赵彦春. 翻译学归结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6]赵彦春. 翻译类型问题的归结[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12.(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884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