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思想品德主题探究活动的一点认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曹雪梅
人教版《思想品德》新教材根据现代教育突出“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的育人要求。根据有关德育理论重视尊重、责任的基本价值观,根据对课程标准的整体把握,确定以“尊重、关爱、责任”为整个初中阶段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价值目标;这种基本价值目标的培养,在初中各个年级的教育内容中以不同的方式得到体现,成为统整各年级教学内容,确定各个年级教育的核心概念。但是,这个核心概念并不以标题的形式出现在教材中,而是内隐在教材的所有教育内容里。其中,新《思想品德》教材在单元学习一开始就把体现综合性、合作性、实践性的主题探究,作为项目型课题布置下来,结合单元的学习内容,贯穿于学习过程之中,并因此而取消了课后设置练习的传统做法。通过近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其作用在于
1.有利于更好地体现新课程标准,解读新教材的编写特点。设置项目主题探究是新教材的一个特点,它与传统教材的区别在于它把活动与练习分解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去,代替老教材的课后练习设置。开展主题探究活动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体现了新课程新教材中老师对新的举措的落实与贯彻。
2.有利于丰富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模式和内涵。思想品德课在初中阶段的地位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尤其在今天,人们对于思想品德课的认识还存在很大的偏失,加上中考指挥棒减轻了思想品德课的考试压力,使得思想品德课处于说起来很重要、实际可以不要的两难尴尬境地。思想品德课要想摆脱这种困境,除了要求有外部力量的推动之外,主题探究活动也大大丰富了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模式,使得学生听老师讲,课堂师生讲练结合模式被大大地触动,也使得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内涵得到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3.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使得它本身存在一些说教的成分,使得人们尤其是青年学生对于德育教育产生成见和抵触情绪,通过主题探究活动使学生的身份大大地发生了改变。由过去的被动学习者转换成了主动创造者和主动参与者,在活动的探究中体现出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能力得以发挥,学生的才华得以施展。把课堂的舞台还给了学生,自主、自立,激起了学生更多的积极性。由此迁移到其它内容的学习上,学生也变得更加的积极、主动。
当然,在教学实践中,我也同样遇到了一些问题,仔细思考之后,我认为做到以下几点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问题的出现:
1.准备时间要充分:每一个主题探究都安排在单元之前。所以老师要把主题探究的布置和要求以及运作手段介绍清楚,并且要有相关的时间计划,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什么时候我们会进行主题探究的集中展示等。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准备,去创造,去收集相关材料。
2.过程管理要到位。主题探究给了学生一个自主发展,自我展示的机会和舞台。并不等于教师就可以一劳永逸,不需要管理和指导。相反的,老师的过程管理不但要准确更要到位,学生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社会,他们需要更多的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体验各种各样的情绪、感受各种各样的成功,但他们有时也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老师的过程管理会给他们完成主题探究及时的帮助,如前面讲到的学生为了选歌曲而产生分歧,这时不是老师说什么歌就算了,要培养他们遇事学会处理的能力,其中实行民主集中制,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这时老师的过程管理就能及时解决问题而使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3.注重效果的课外延伸性。主题探究在单元教学过程中是贯穿始终的,但到了主题探究活动课之后如何使之产生更深远的德育意义和价值,我们尝试着做了一些工作,如“三星”评选后,事迹材料的整理,拍个人照片和材料一起张贴公布,把材料再上挂到网站,使受教育面从个人――班级――年段――全校师生――社会。这样就大大地拓展和深化了主题探究的德育功能,使它从课内向课外,校内向校外延伸。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889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