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不同民族、性别、专业、年级高职大学生人际信任度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明芳

  【摘要】本研究以338名青海高职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人际信任量表》(ITS)为工具,研究不同民族、性别、专业、年级的高职大学生在人际信任上的差异。结果表明:高职大学生人际信任度较低,人际信任度不存在性别、专业、年级、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差异。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 人际信任 特殊信任 普遍信任 不同民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b)-0016-02
  
  Abstract:In this study, 338 university students in Qinghai higher studies, "Interpersonal Trust Scale" (ITS) as a tool to study the different ethnic, gender, professional, college students in higher grades interpersonal trust differenc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igher College of interpersonal trust in low interpersonal trust there is no gender, profession, the first yea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Han and minority nationalities.
  Key word:Quality university student Interpersonal trust special trust Universal trust Different nationality
  
  1 问题提出
  青少年的人际信任问题是影响其身心健康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近年来,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出发,探讨人际信任在不同群体中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颇多,也是近年来研究发展的趋势。如郑信军[1]以初高中学生为被试,调查了青少年人际信任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人际信任度的高低随年级的增长而减弱;胡利人、刘义明[2]等人的研究也揭示年龄和受教育程度与人际信任有关。而在本研究中,将探讨不同民族、性别、年级、专业的高职生在人际信任的差异,以了解人际信任在高职大学生中的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从而为拓宽高职院校思想教育的内容和角度提供依据。
  
  2 方法
  2.1 被试
  从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青海畜牧兽医职业学院2所高职院校抽取文科和理科各年级高职大学生共400名进行测查,收回350问卷,剔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338份,根据这2所高校的办学特色把专业划分为计算机、管理、汽车、医学。被试的1具体情况见表1。其中:男生165(48.8%)人;女生173(51.2%)人;一年级154(45.6%)人,二年级173(51.2%)人,三年级11(3.2%)人;汉族214(63.3%)人,少数民族124(36.7%)人;计算机专业72(21.2%)人,管理103(30.3%)人,汽车81(23.8%)人;医学82(24.7%)人。注:少数民族中,藏族占58.1%,回族和撒拉族占28.2%,其他13.7%。
  为了探讨高职生人际信任的基本状况,采用人际信任量表(Interpersonal Trust Scale,ITS)进行团体施测,测得特殊信任因子、普遍信任因子等主要变量。
  2.2 工具
  2.3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 SPSS10.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高职生被试人际信任度的整体现状
  高职大学生人际信任整体情况如上所述,人际信任总分从40分到101分,平均值为73.5分,低于中间值75,表明高职大学生人际信任较低。
  3.2 高职大学生人际信任的性别差异
  为了分析男女高职生在人际信任上是否有一定差异,以不同性别为分组变量, 对高职大学生人际信任两个因素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2可以得出,男生在特殊信任和普遍信任的的均值得分都高于女生,t检验结果显示,高职大学生人际信任不存在性别差异。
  3.3 不同民族学生的人际信任的比较
  为了对不同民族高职生人际信任进行比较,以不同民族为分组变量,对高职大学生人际信任两因素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以得知,在普遍信任和特殊信任上,少数民族高职大学生得分均高于汉族学生。这表明,少数民族高职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度高于汉族学生。t检验结果表明,汉族与少数民族高职大学生在人际信任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3.4 高职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年级差异
  为了对不同年级高职大学生的人际信任进行比较,以年级为自变量,对高职大学生两类信任因子进行多元方差分析,结果Pillai's Trace=0.014,F=1.265,p=.307,说明人际信任总体上不存在年级差异, Bonferroni多重比较结果如下表4:
  由表4可以得知,在普遍信任和特殊信任上,三年级得分均高于一、二年级。这说明随着年级升高,人际信任度有所提高。经过多元方差分析发现,高职大学生在人际信任上不存在年级差异。
  3.5 不同专业高职大学生的人际信任的比较
  为了对不同专业高职大学生的人际信任进行比较,本研究以专业为自变量,对高职大学生两类信任因子进行多元方差分析,结果Pillai's Trace=0.020,F=1.138,p=.338,说明人际信任总体上不存在专业差异, Bonferroni多重比较结果如下表5:
  由表5可以得知,在普遍信任方面,均值由高向底依次为:医学、计算机、管理、汽车,这表明医学、计算机类专业比管理和汽车专业学生产生普遍信任程度较高;在特殊信任方面,均值由高向低依次为:计算机、管理、医学、汽车,说明计算机、管理类专业比医学和汽车产生特殊信任程度较高。经过多元方差分析发现,不同专业高职大学生在人际信任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4 讨论
  4.1 高职大学生人际信任总体特点
  本次研究发现,高职大学生人际信任总分从40分到101分,平均值为73.5分,低于中间值75,说明高职大学生人际信任较低。ITS问卷得分的高低,反映了人际信任程度的高低,说明青海高职生的人际信任水平普遍较低,与以往有关大学生人际信任的研究[4,5,6]结果一致。说明大学生对人际以及整个外部环境的信任与疑虑共存。现在信任危机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可以预想大学生走出校园后的信任度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由此可以看出,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诚信教育是非常迫切的任务。
  4.2 高职大学生人际信任的性别差异
  不同性别高职大学生生在特殊信任、普遍信任上都无显著差异(p特=.651 p普=.632)。这一点与郑信军关于大学生的人际信任研究结果一致。也与戚少枫关于高职大学生的人际信任研究结果一致。而且,Rotter的理论也认为,人际信任不存在性别差异。

  4.3 不同民族高职大学生人际信任不存在显著差异
  少数民族高职大学生得分均高于汉族学生,这表明少数民族高职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度要高于汉族学生,而进一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民族高职大学生人际信任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与周鹏生[7]在这方面仅有的研究结果相同。这反映了他们共同的特点,体现了高原特殊环境,目前经济、文化的发展,使少数民族和汉族杂居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少数民族学生也更多的对主流文化的认同,是民族间融合的表现。
  
  4.4 从年级角度看,高职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不存在显著差异
  随着年级升高,人际信任得分逐渐上升,大三最高,这与已有的研究发现,人际信任水平大一级最低,大学二年级人际信任水平上升到最高,大三,大四逐渐下降的结果基本相同。经过多元方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级的高职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没有显著差异。所以本研究结果可能是因为所选取的被试,绝大部分是来自本省份,根据张维迎[8]的关于不同省份的信任状况的调查研究结论:各省份的人对本省的人更加信任,说明这些高职大学生的相互信任度较高。另外,他们大多数时间在基本熟悉的人和周围环境中,可能会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而有关人际信任的研究表明,信任度的高低与社会支持的多少密切有关[9]。这一结论也支持本研究。
  4.5 人际信任在专业上无显著差异
  人际信任在专业上无显著差异,这一点与郑信军的研究不一致。本研究并不支持这一结论,可能的原因是:本研究所选的被试均为高职大学生,他们来自于青藏高原,与国内许多大城市相比,这些学生生活的圈子较为简单。由于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个体内在的因素,他们对人际现象不甚关心,加之农村孩子天性纯朴、厚道,对人性持乐观的态度,普遍认为“人性本善”,因此不同专业学生在人际信任上都持较为肯定的态度。关于这一点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5 结论
  高职大学生人际信任度较低,人际信任度不存在性别、年级、专业、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差异。
  
  参考文献
  [1] 郑信军.青少年人际信任问题调查.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04.
  [2] 胡利人,刘义明.大、中专学生人际信任度的比较测试.职业与健康,2000,12.
  [3] 伍明辉,宋凤宁.大学生人际信任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6,06.
  [4] 卢光莉,陈超然.大学生人际信任状况的研究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3.
  [5] 郑信军.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8,04.
  [6] 井维华,张庆强.青少年学生的人际信任度与家庭因素的相关研究.心理学探新,2006,02.
  [7] 周鹏生.民族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相关心理因素的调查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7,02.
  [8] 张维迎.信息信任与法律.三联书店,2003,8月.
  [9] 高仙花.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http://www.1ilylab.tom/diary/diary.asp?Hser=% DI% A9% CB% BF&page=2.
  [10]汪向东主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增刊)北京:1993:144~146.
  [11]戚少枫.高职大学生应对方式、人格特征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陕西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12]李雪峰.当代大学生信仰状况及其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896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