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教师性别比例失调问题对小学生的影响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百年大业,教育为本。百年大计,教师为本。作为人类思想文化传播的工程师,教师队伍建设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学界探讨的重要课题。近年来,中小学教师性别比例失调现象日益引起公众和学者的关注。学界从持年级差异论、地域差异轮、教育生态学等视角对此问题的成因及影响进行了分析,呈现出丰富的成果。但是缺乏从性别意识和文化视角对这一问题的审视。本文拟通过性别文化视角来探讨教师性别比例失调对小学生性别意识的影响。
  关键词:教师 影响 失调
  一、教师性别比例失调问题研究综述
  近年来,中小学教师性别比例失调现象日益引起公众和学者的关注。2012年教师蓝皮书指出,过去十年,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女性教师占据了半壁江山。截止2009年,中小学专任教师队伍中,总体上女性教师所占比例已达52.9%。据光明网等一些权威媒体报道显示,江苏、武汉等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男教师“用工荒”现象。中小学男教师比例过少已经不是个别地区的个别现象。此问题值得学界认真对待。
  关于现状的研究中,地域差异轮者倾向于将教师性别比例失调与地域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关联,承认不同地域存在不同程度的教师性别比例失调。而年级差异论者否认存在失调,他们倾向于这是教育自然规律,但也对于当前40岁以下女教师比例过于集中而未来不排除存在失调的可能。这两类研究观点都同样过于强调了客观外在因素。同样,在关于失调原因的研究中,已有文献集中于男女择业倾向、智力差异层面,过于强调个体的自然因素和行为选择。此外,在对学生的影响方面,目前已有文献过于集中于教师本身的性别无意识对学生性格和成绩影响的实证研究,忽略了近年来性别文化对作为成年人的教师的意识重塑。总之,已有研究虽广泛涉猎且颇有成效地涉及到教室性别比例失调现象,但要么过于强调外在客观因素,要么过于偏狭地集中于教师个人选择及教师自身的性别无意识因素,忽略了将这一问题置于更为广阔的性别文化观念的发展之下,教师性别意识的增强背景下,教师性别比例失调现象。
  笔者依据性别刻板印象的角度认为,我国当前教育中性别刻板印象对教师的影响即:教师对于学生有不同的性别特质以及学科方面的期待,他们习惯于依据自己对性别角色的期待采取相应的性别角色教育措施。对于教师来说,他们依据自己的价值认同或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形成对学生的性别角色期待,并且将这些期待体现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来说,他们更容易接受教师行为中所暗示的期待并依据这些表现出相应符合教师期待的行为。如:将过多注意力集中于培养女全体学生乖巧、听话、守纪律的性格上,却遗忘了培养男学生沉着阳刚的性格,相应男学生的“女性特质”被不断培养。长此以往,就根深蒂固的演化为学生的人格特质。同样的,教师们普遍认为男生更适宜学习数学、化学等理工类科目,对应着影响了其在不同学科的表现,甚至影响了其各自的未来职业选择。
  二、研究设计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男女教师自身的性别意识、对学生的性别角色期待是否会对学生性别角色意识产生影响,以及如果有影响,哪些教学機制会产生这些影响。笔者选取了北京市海淀区图强第二小学和海淀区八一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进行访谈,在做了合理化修改后使用拥有较高信效度的《我国小学教师专业素养量表编制》设计了访谈提纲。并对教师教学事件的发生差异划分为四大原因:教师专业信念、专业情意、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包含在维度内的十个因子,以性别文化的视角来对其进行多维度结构体系分析,探索不同教师因性别角色意识和期待的不同采取的教学措施差异及其对学生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的半结构式访谈法对10位受访者进行访谈。
  三、研究结论
  在笔者看来,中小学教师由于性别意识的不同导致教学行为的差异会对学生产生影响。
  这些教学行为贯穿于教学五大基本环节(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考评)和教师相对应的教学机制:1.对学生的鼓励、惩罚方式2.如何看待问题学生3.课堂案例的图片和视频选择类型4.课外知识的灌输类型5.教学监控能力的强弱6.对于学生的综合考评标准。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教师这种性别意识的影响大多是无意识的。他们对自己的性别意识并没有形成自觉的反思。教师的这种无意识的性别文化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他们对自己的性别意识并没有形成自觉的反思。教师的这种无意识性别文化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例如男女教师在同一主题的授课中,课堂展示的图片有所差异。五年级课本《珍珠鸟》为例,受访的几位女教师选用的珍珠鸟图片均来自电子版课标指导书中,图片紧贴课文描述的情景,展示珍珠鸟娇小、可爱、需要别人爱护的特质。而男教师则会尽可能多的新奇、亮丽、动感的图片来呈现珍珠鸟飞翔时力量感、生命活力感的照片。
  此外,不同性别的教师还会对课堂纪律和学生性格产生不同的期待(女性班主任会要求全班学生多尽可能的安静和守纪律;男性班主任则会注重培养学生的进取、创新的外显性格)并将社会传统的性别意识传递了下去。
  女教师认为学生能做到温文尔雅、轻声细语,少一些冒失躁动时给予奖励,男教师在班内强调男女平等,鼓励女学生争取自己的权利,并开展丰富的竞争活动激发学生的好胜心。根据性别建构理论,男性女性的角色期待与标准来自于社会习俗、文化观念的建构,这些性别观念通过教师教学过程无意识地展现出来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自身的性别意识产生影响。但这种建构未必是合理的。因此,教师如果对自身的性别意识没有合理的反思,可能会通过教学过程中诸多无意识行为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所以,教师也应该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形成应有的自觉意识和批判反思能力。
  同样的,学校教会学生如何看待自身性别、以及其相应的行事风格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如何做人,即教学学生如何接纳自己,懂得自己,按照自己的天性发展成长的意识。在当代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下,男女教师都应该思考的就是如何让学生主动地认识自己、发觉自己、管理自己,做自己的主人,而不是被动的被教师引导。无疑,男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将自身的性别意识与期待传递给学生,如何教会学生正确看待教师的角色期待,并结合自身的性格特征选择合适的回应方式,对于教师和学生的性别意识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30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