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新教育背景下家访问题的一点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 珺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正在形成一种新的师生观念――师生二元主体和谐发展观。这个观念的核心就是要让教育回归本质,那就是在师生和谐的教育氛围内,让学生迅速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之材。
  师生关系的和谐已经成为当代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但2009年3月5日《钱江晚报》上却有这样的报导:因害怕老师将逃课上网的事情告诉家长,浙江缙云初三学生丁某竟然将家访的老师残忍杀害了。也许,酿成这个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因素、学生个性心理的因素等等。但无论作什么样的解释,它总是教育的悲哀:在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的失衡已经出现了误区――学生对家访的误解。尽管它不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我们都知道,学校教育是立体的、多方位的。在现代教育中,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越来越显示出它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家庭访问、家长会、家庭教育咨询、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通讯联系等都是学校与家庭联系的形式,也是营造和谐家校关系、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途径。而家访是其中一种最便捷的沟通方式。
  从学校管理的角度看,家访是教学管理中的重要手段,也是班级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家访,家长可以了解学校在管理上对学生的要求及孩子在学校的表现;通过家访,教师可以在学校教育与学生家长间架起联系与沟通的桥梁,共同关注学生在做人做事等各方面的健康成长;通过家访,学校可以了解家长对学校管理上的一些要求和建议,以达成学校与家庭在教育上的一致。
  把家访当作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可以有效地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效地促进良好班整体的建立。然而,要真正让家访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改变传统家访的理念已经事在必行。
  在我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对家访问题作过一些思考。
  
  一、对家访途径的思考
  
  (一)让学生充当家访媒介。
  家访就是通过媒介把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情况告诉家长。以往充当媒介的
  是我们教师本身。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觉得是否可以让学生充当家访的媒介,以促成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子女的有效沟通。
  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是独生子女家庭成长的孩子的一个通病。应该说,家长对孩子又都具有较高的期望,并希望能将这种期望转化为孩子的成功。一旦孩子不能使家长这种期望得到实现,家长就会对孩子充满失望。而我们学校告状似的家访往往会让家长对孩子产生更大的失望。如果让学生充当家访媒介,可以在学生与家长间建立一种有效的沟通,可以使家长的期望心理得到满足,从而反过来作用于我们的学校教育。
  所谓“让学生充当家访媒介”,就是当学生在校表现出现问题时,让学生主动向家长陈述情况,做出自我批评。这样做,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我碰到过这样一件事。新学期开学,几个新生严重违反了学校纪律,擅自离校。按照习惯做法,班主任必须要登门家访。但学生却阻止我这样做。
  第二天,我一边与家长作电话沟通,把情况告诉家长,又与家长分析了出现违纪现象的可能的原因,要求家长接受孩子的道歉,给她们一个认识提高的机会。一边又耐心引导学生自己作一回“家访”,向家长说清情况,认识错误。学生们这样做了,当然得到了父母的原谅。
  本来,这件事是过去了,想不到居然产生了意料之外的效果。学生说,本来我们以为父母亲一定会发火的。想不到父母会如此宽容我们,以后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了。一位家长在一次家长会上对我说,我的孩子以前在学校犯了错误,老师来告状,她总还想赖。这次她能主动承认错误,我真的很高兴。学生从父母的信任中得到了成长的鼓励,家长对子女的期望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满足。
  因此,有时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可以通过学生自己去完成,尤其是“告状”之类的。免得教师吃力不讨好,劳而无功。
  
  (二)选择合适的家访方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家访的方式也在不断更新。除了教师登门造访以外,还有家校联系平台、手机短信、QQ聊天等等。但我觉得,怎样选择适当的方式家访还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记得,我们学校刚开通家校联系平台时,我充分利用这种即便捷又省时的方式与家长进行联系,以减少家访对学生产生的心理压力。但是,使用一段时间后却发现很少有家长回复。后来才知道,不回复的原因很多:没时间看短信、不会发短信、从不理睬短信等等。最主要的原因是家长的年龄大多在45岁左右,而且大多生活在农村。受传统的语言交流习惯的影响,他们对“听不见声音、见不着面”的QQ聊天、短信式的沟通方式不习惯。所以,我的短信大都有去无回。因此,我们在选择家访方式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家长的实际情况,比如家长的年龄、职业、习惯等。
  
  二、对家访内容的思考
  
  2009年3月5日《钱江晚报》上的案例已不是个案。一些学生加害教师的案例,大多是发生在教师准备家访之前。不难看出,学生对老师家访是何等恐惧。从某种程度上说,如果不是家访的不合理、不科学,学生也许不会对教师下此毒手的。这里说的“不合理、不科学”指的就是我们将家访内容单一化了。
  学生在学校表现好坏,家长并不知情。为了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动态,作为教师,沿袭传统的教育方式――家访,应该说没什么不妥。然而,由于在家访中存在着不合理、不科学的因素,使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缺乏一种有效沟通。教师将家访变成了惩罚学生的一个手段,学生则视家访为一种告状,家长则视“被家访”为一种难为情的事。这对学生的成长极其不利。
  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应该还家访以科学、合理的内容:
  
  (一)教师与家长对孩子成长问题的探讨与交流应是家访的基本内容。
  教师家访的目的就为了向家长汇报学生在学校中成长的情况,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以取得家长在教育上的支持。但长期以来,班主任要么不进行家访,要么就是学生出了问题才无奈向家长“汇报”。这就让家长形成了一种误解――教师家访一定是孩子犯了错误。所以,只要教师去家访,家长首先问的是“我的孩子是不是在学校做坏事情了”。我认为,家访是班主任工作内容的一部分。通过交流,我们要让家长明白,关于孩子成长问题的交流与探讨,也是家访的重要内容。家长可以在家访中,与班主任共同商榷孩子的教育方法,共同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教师对学生成长的赞扬与激励应是家访的重要内容。
  对学生在校的出色表现给予赞扬与激励,是家访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获得别人的肯定和赞美是人们共同的心理需要。这种心理需要一旦得到满足,便会成为其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家访时,教师可以向家长通报学生在学校的出色表现,比如学习成绩的进步、思想认识的提高、比赛获奖等,这对学生的继续进步是有积极意义的。同时,也让家长对孩子的成长充满信心。
  如果学生在校表现中暂时出现了问题,我们也要“赞扬”着“批评。这样,学生会在赞扬声中愉快地接受批评,在批评教育中找到前进的方向。
  我碰到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学生,因严重违反学校纪律,根据学校纪律要给以除名的处分。处分前,我要通过家访,与家长作一次沟通。在家访中,我试着用“赞扬”的语气说:孩子是有错,但是,这次家访我是来表扬他的,他已深刻地认识了错误,我觉得这是成长的开始。请家长能够理解孩子,并且配合学校共同教育,让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家长诧异了:你不是来告孩子状的吗?学生也诧异了:你不是来告诉家长处分的事情吗?家访后,家长有了对孩子的期待。学生有了重新学习的信心。在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下,毕业时,这个学生被评为三好学生。
  学生的进步,有学校的教育、家长的鼓励和他自身的努力等诸多因素,但“赞扬和激励”的作用不可忽视。
  
  (三)一些专门问题应是家访的特殊内容。
  “专门问题”指的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青春期心理情绪。也许在心理情绪上,学生没有明确的所谓“犯错”的显性表现,但在意识上却存在着不稳定情绪,这不得不引起教师的关注和家长的重视。如:随着年龄的增长,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学生需要考虑的问题多起来了,但学生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学业上的烦恼,也使学生表现出来了情绪的不稳定。还有,关于异性交往的问题,学生、教师、家长在认识上有差异,很容易使学生对所谓的教育产生逆反。作为学校,就有责任“未雨绸缪”,与家长作一些必要的沟通,达成认识上的一致,给成长中的孩子以心理关注和帮助。
  以上是我在新教育背景下对家访问题的一点思考。相信,只要教师、学生、家长正确对待家访的问题,师生和谐、家校和谐的教育氛围会越来越浓,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也将越来越融洽,学生的进步也会越来越快!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08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