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文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史巧艳
摘要: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末年寻阳柴桑人,著名田园派诗人。做过一些小官,因厌恶官场黑暗污浊,最终弃官归隐田园。写出一些著名的诗文,如《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他成了伟大的田园派诗人。他最后出仕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最终退臆山林,洁身自好。后人因他的高风亮节,而称他为靖节先生。名扬后世,世人景仰。而陶渊明并不是大隐者,他只是一介儒生,有血有肉的凡人。走入仕途,因为他是一个平凡的儒生。退隐田园因为他是一个血肉凡人。
关键词:陶渊明 乱世 名人 大隐者 凡人
陶渊明(365-427),又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人称靖节先生,东汉末年浔阳人,著名的田园派诗人。也是东汉末乱世“潜”于田园之名人。在文学史上,陶渊明是伟大的诗人,是山水田园诗的鼻祖,但这里笔者想解读陶渊明的另外一面:
平凡――文人。
陶渊明,名潜。“潜”,隐蔽,隐藏也。名字的更改可视为心灵的外显,陶渊明想隐藏起来。可是陶渊明“潜”的更名是在刘宋代晋之时,所以陶渊名的归隐之心也就并非与生俱来。有诗为证: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这首诗写于作者五十岁之时,回忆自己少壮时志向远大,气概不凡。可见陶渊明年轻时也曾积极人世。
南北朝,大分裂、大割据、大混乱的时代。本来乱世出英雄,但司马晋却守护着东南一隅的繁荣,再不想其它。勇武如祖逖桓温者,都功业未成,何况陶渊明一个小小的落魄文人呢!氏族门阀制度的阻碍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氏族”的局面,陶渊明虽出身氏族,但地位太低,二十九至四十一,几次出仕,也就做些祭酒,参军,县令之类的小官,他永远也进不了司马晋统治政权的中心。纵然有“丈夫志四海”。“猛志逸四海”的志向,也只能仰天长啸了。不然怎样?
屈原是皇室宗亲,曾居险职要位。然而身贬江边,美政不施。虽徘徊不去,企盼归来。都陷国灭,终至投江。辛弃疾青年起义,美芹十献,誓统中原,终如廉颇,弃之一旁。王安石励精图治,革新变法,准备充足,也终弃官退隐,法废身死。
同为文人的陶渊明又能如何呢?“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那些“达”者尚不能兼济天下,更何况不可能“达”呢!归隐,作为文人,能独善其身就已经很不错了,不是吗,在那样的乱世!总之,官场没有陶渊明喘息的空间,更不用说前进之路,只能退隐田园,洁身自好,“独善其身”了。不为五斗米折腰,“贫贱不能移”,躬身自资,保持自身的高尚节操。无论后来刘宋再如何请他出仕,他都坚决不肯,文人的骨气、傲气是长存的,这样陶渊明就成了失意文人典范。说到底,陶渊明就是一文人。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令是而昨非。
是陶渊明的心声,也是无数失意文人的心声。在封建社会,千百年来,用于治世的正统思想始终是儒家思想,那些寒窗苦读的儒生们,哪一个不梦想着有朝一日货卖帝王?是为功名利禄,是为建功立业,是为兼济天下!不管话是怎么说,形式就一个:出仕。可是,仕途险恶,虽然当官的多是文人,但是,文人不可能都当官,而且当不了官的文人很多。或当官,不能顺心如意的很多,至于贬官,至于丧命,那时平常之又平常。同样是十年寒窗了,不能当官,或当官不被重用,或当官获罪被贬,那又如何?发牢骚吗?
有个屈原的《离骚》,有个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有李白的《将进酒》,有白居易的“天涯沦落人”,有刘禹锡的“四十三年弃置身”,等等等等。无论世态多么炎凉,世事多么艰辛,人还得活着。还好,入有孔孟,退有老庄,不了,就悟,就隐。但在这隐中,又有多少秋士的无奈啊。
《五柳先生传》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棵柳树,因以为号焉,娴静少言,不慕名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赞曰:黔娄古高士,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一位任性洒脱之士跃然纸上。这是陶渊明的自画像。“不知”“不祥”谓之来去无踪,自由自在。虽然如此,但“性嗜酒”,“期在必醉”,醉后忘形可以任性,醉后不醒可以忘忧。说明他心中依然有忧。他赞黔娄“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真隐士,真逍遥之人哪有富贵贫贱之分!
在《归去来兮辞》里也把心无一累,万象俱空。田园足乐之情表达的无以附加。但是,我们来读《归园田居》的另一首“种豆南山下”,陶渊明几乎已经达到了庄子的物我两忘之境。但一句“但使愿无违”暴露了他心灵的角落隐藏的东西:出仕的挫折以及对社会现实的不满,还是不能忘怀。“愿违”那对现实的忧虑总是萦绕不去。他身虽回到田园,心还恋着尘世。嘴上发的是牢骚,诗中显示的却是不变的志向。如晚年所作的《咏荆轲》惜哉剑术疏,奇功遂未成。其人虽已没,千古有余情。
诗人对荆轲的失败,千载之下引为深恨,寄寓了无限惋惜和同情。这当然也是感慨时事之作。黄文焕《陶渊明解析》说他“以悼古之怀,撒伤今之泪。”陶渊明是真性情者。活生生血泪之凡人,是凡人的话,他就不会忘记过去,不会忘记过去那样深刻的情。他不是不知不详,淡然归去的隐者,他是活生生立于世间的正直的凡人。
陶渊明的忧虑不去,血肉永存。而最后他能做的只是为自己唱挽歌了。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09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