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看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教育学家马可连曾经说过:“我们认为整个集体就是我们的教育对象,我们应当把有组织的教育影响针对着集体,同时我们相信,对个人的最实际的工作方式是把个人保留在集体内。”对于这一点,我在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是深有体会的。如何更好地贯彻教育方针,培养更优秀的学生,给班主任的学生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下面我们就班组管理工作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思想管理与制度管理相结合
  
  所谓思想管理,不是要管理者去压抑、禁锢学生的思想,而是指管理工作必须有必要的思想教育与之相伴,寓教育于管理之中,充分发挥学生班级管理过程的教育作用。
  班级的规章制度是班级工作、学习、生活中必须遵守的准则,其作用在于制约班级成员的行为,保证班组工作、学习、生活的正常秩序和组织纪律,提高班级工作效率和学习效果。因此,制定和执行班级的管理制度是件深入细致的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1.要根据《学生守则》和学校规章制度的要求,从本班实际出发制定出合情合理、切实可行的有关规章制度和常规要求。
  2.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要简单明确,具体可行,多从积极方面鼓励,避免从消极方而防范限制,要有教育观点,从管理入手,达到教育目的。
  3.规章制度一经建立,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不能朝令夕改,要坚决执行,不能流于形式,如果不是严格执行要求,就达不到规范化、制度化的要求。
  4.班级执行的每件工作,开展的各项活动,举办的大小会议都要有相应的质量要求,只有讲究质量标准,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不论规章制度多么完善,都要靠人正确地、自觉地去执行。因此,加强思想教育,实行思想管理和制度管理结合,才能取得管理的最佳效果。
  
  二、教师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相结合
  
  发挥教师管理的主导作用必须与发挥学生的主体的工作很好地结合起来。管理的作用不是单纯地对学生进行消极的约束和限制,你的活力在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被管理者的聪明才智,实现自我管理。因此教师(家长)对学生的管理必须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方法和实施形式很多,如发展完善学生的各种组织,扩大班级自制,实行学生轮流值日制,学生办刊物、报纸以及参加班、校际间的交流活动等。
  
  三、集体管理与个体管理相结合
  
  良好的班集体不是自发形成的,教师教育和影响学生,首先要面向班集体,影响班集体,然后通过班集体配合,教师共同影响和教育学生。这样,可以使教师的意图要求转化为班集体的意图要求,把教师的人人教育力量变为班集体的力量,形成一股巨大的教育威力,这样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强调集体管理无意否定对学生的个别管理,在许多情况下,个别管理不仅重要而且是必要的,因此,学生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就得因材施教,因材管理,对那些非全局性的,不具有普遍意义的个别学生的事情,一般不宜通过集体进行处理。
  由此可见,班组管理在重视对学生进行集体管理的同时,还要注意针对不同学生和不同事件开展不同方式教育和管理,使集体与个体管理结合起来。这样,就不仅做到依靠集体教育和管理个人,又通过个人的教育和管理来推动集体的前进,互补的前进,互补互促,收到最佳的教育和管理效果。
  
  四、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的相结合
  
  刚性管理主要指制度管理体制。在以法治校的今天,必须完善制度,严明纪律,这样可以统一同学们的思想,规范同学们的言行。柔性管理也就是情感管理。主要是指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以人为本,要关心、爱护学生。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二者互为依托,互为补充。如果没有制度和和纪律做保障,情感管理就落不到实处;如果仅仅依靠说服教育,靠思想工作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所以必须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学生的整体来看,他们学习和参加集体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是比较高的,但也不乏松松垮垮、纪律观念淡薄的学生。必须对他们进行遵规守纪教育,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对他们施加压力。当然,对他们在生活上一定要关心、爱护,要努力把外在的压力转化为他们内在的追求。外在的压力一旦转化为内在的追求,那必将焕发出他们遵规守纪的自觉性和在学习上的积极性、主动性。
  
  五、教师合作管理与家庭、社会合作管理
  
  教师之间的合作能使学生的成长实现学校内的最大发展。比如任课教师与班主任的合作、协同管理。每位教师及时交换每个学生的情况,包括学生对学习的活动的态度、兴趣、能力以及现有的学习水平、交往能力和合作意识、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从而准确地估计出学生最近可能的发展水平并制定出相应的教育方案,促进学生个体充分发展,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任课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有利于他们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协同处理;有利于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形式,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给予学生以充分的合作和交往的机会,真正体现教学活动的社会性。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关注学生成长的不仅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想发挥管理的最大效能必须有意识地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联系。教师应把学生在校的行为表现和发展情况及时通过家访、家长等形式告知家长,并及时得到学生校外表现的信息。社会在学生的成长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如公共场所的环境建设;道德行为规范的制定与实施;限制或关停对学生的健康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的诸如电子游艺场所等设施。
  
  作者简介:张晔(1974- ),山西大同人,大同市第一技工学校讲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10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