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高校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文章首先探讨了高等教育多样化的理论依据与现实意义,接着对中国高等教育在现有基础上实现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等教育;多样化;人才培养
  
  现存的国内高等教育是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由统一的办学要求,统一的管理方式,统一的人才培养规格和模式,统一的学校评价标准等因素形成的单一性,使僵化的高等教育失去了健康运行所必需的自动调节、变革机制和发展活力,难以主动适应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要求。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管得过多、统得过紧的高等教育体制正在逐步发生变革,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等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化。然而,如果把中国大陆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放在当代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大背景和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中来看,我们就必须建立和强化一个关于中国大陆高等教育体系发展的新的认识:多样化是我们主动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急迫任务。
  
  一、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义
  
  对于教育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归于两大问题:一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即教育目标;二是该怎么培养,这个问题其实是培养模式的问题,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前者为后者指明了方向,后者为前者提供了具体保障。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已经明确,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离不开人才培养活动中涉及到的各要素,是学校、教师、学生、专业、课程F设施、环境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对它们进行管理以实现既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套路,是以人才培养活动为依据的保障体系和与之配套的管理方式总体构建的动态系统。
  人才培养模式是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是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因此,一个时代的培养目标就决定了一个时代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可以说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当今社会知识更新速度明显加快,学科分支越来越多,新生学科、边缘学科层出不穷。并且各学科出现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些都需要人们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用系统的观点进行研究。受知识背景的影响,社会需求行业变动较快,一方面新兴产业层出不穷,接受四年大学教育就可以受益终生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高等教育只是终身学习链条上的一环,创新“自学”实践等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另一方面职业变动较快,人的一生从事不同职业成为可能,许多职业都跨越两个不同学科甚至更多的学科。
  
  二、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内容
  
  高等教育只有多样化发展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而能够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等教育才是最好的。中国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应当是一个高等教育按照社会发展的要求调整自身结构、目标和价值尺度的过程,涉及的问题很多。
  第一,真正实现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多样化,增加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扩大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选择机会,提高学校和教师的职业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等。
  第二,21世纪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既要有知识,又要有能力,更应该有使知识和能力得以发挥的素质,应该突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和素质高等方面的特点。与此同时,我们更应当注意到,发展市场经济在不同地区和行业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性,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必须培养多种层次、多种类型、多种规格的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要。在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统一规格要求的基础上,容纳和鼓励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发展,这是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所必需的。
  第三,必须探索培养途径、专业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管理的多样化,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
  
  三、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
  
  经过数十年高等教育总共培养了2458万人,其中的2100多万人是最近20年培养的。这个数字似乎不小,但是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有不小的距离。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和迫切。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最有效的途径是在国家的宏观调控和统一规划下,制定切合实际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和保证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发展,建立起一个包括多种层次、多种类型的高等学校和多种多样人才培养规格和模式的高等教育体系。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历史转型时期,正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迈进。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高等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招生数量日益增长。然而,高等教育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不仅包含数量增长,还有结构、质量、效益等多种因素,其中质量因素是核心。置身于大众化、国际化际遇中的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与高等学校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它不仅关系到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而且关系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成败以及社会的稳定,更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全球化时代的兴衰。
  多样化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多样化教育不仅仅是一种多层次和专业多样化的教育,更重要的是一种柔性的、多种培养规格的教育,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优化的教育体系可以让不同潜质和不同志向的学生都能找到合适的培养渠道,同时,也有利于学校建立多样化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确立多样化的教育质量标准。根据IS09004与IS09001的质量标准,高等教育质量:“高等教育所具有的满足个人、群体、社会明显或隐含需求能力的特性的总和。这些特性往往通过受教育者、教育者和社会发展所要求的目标、标准、成就水平等形式表现出来。”由此可见,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复合的综合性指标,是一个随着时代更替、环境变化和认识加深而不断改进、持续发展的概念。
  在我国高等教育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前提下,以及在以高校扩大招生拉动的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进程中,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观已开始发生两个转变:首先,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服从于一种绝对的、以给定的知识的传授和记忆为内涵的绝对质量观,转变为着眼于每一个人在原有的基础上知识结构、文化价值观、理解和解决问题能力都得到提高的相对质量观;其次,从计划经济体制下以固定的和绝对的标准来“裁剪”学生个性和差异的一元质量观转变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保护和发展学生个性与差异的多元质量观。
  因此,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活动所提供的“服务”还需要满足学生多层次、多样化的成才需要。社会经济对人才规格、类型、层次需求的多样化,求学者需求的多样化,以及办学主体、办学形式的多样化、学生个性的多样化,这些都决定了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多元化。但是,多样化并不是随意化和随机化,为了有利于培养各种规格的人才并保证毕业生达到一定的基本水准,就应该有基本的质量标准,即制定多样化和统一性相结合的质量标准。
  为了使学校更有活力,在人财物管理上要给学校以更大的自主权;鼓励学校通过正常渠道,自筹资金,改善条件,扩大办学规模;要给学校以一定的教学计划和教材选择的自主权,给校本课程留有一定的空间;更大的招生自主权,大幅度减少教育行政部门的统测统考,把毕业考试权和文凭发放权还给学校,让更多的具有个性特长的优秀学生脱颖而出。
  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和多种多样的。只有按照统一性和多样化相结合的原则,在目前尤其是大力强化多样化,实行多种形式办学,培养多种规格的人才,多种模式培养人才,才能走出符合实际的中国国情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路子,培养出大批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不同程度、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多种人才。
  高等学校只有拥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才可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办出自己的特色,在发展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显然自主办学是实现高等教育多样化的有效途径。
  实现高等教育多样化,就必须有对高等学校的多样化的评价标准。鼓励和发展高等教育多样化,就应当根据不同类型学校的不同特点,用不同的评价指标来衡量其学术素质、经费资源、师资状况和社会声誉等。对同一类型的高等学校应有一定的质量标准,对于不同层次、不同种类的高等学校,其质量标准则应该是多样的。
  
  四、结语
  
  总之,要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推进多样化是目前的当务之急。我们相信随着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中国高等教育的多样化是必然的,也必然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对待这个问题,对于多样化人才培养这种教育模式的健康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空间是广阔的。
  
  【参考文献】
  [1]张德江.创新教育报告[N].长春: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1.
  [2]钟秉林,张健.积极探索弹性学习制度努力开创高校人才培养新局面[J].中国大学教学,2002.
  [3]盛冰.推行弹性学习制度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J].外国教育研究,2002.
  [4]章新胜.加入世贸组织与我国高等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2.
  [5]吴懋元,等.构建本科教育质量评价、监控和保证体系的研究[J].高教与经济,2001.
  
  【作者简介】姜斌(1980- ),男,浙江衢州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教学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15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