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袁伟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如何利用好生活中的语文学科资源,有效整合语文学科知识和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从而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增强语文学科的实用性成为了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从“在生活”“在课堂”两个方面尝试性论述了观察生活、留心细节、参与实践、营造情境、运用经验、回归领域、拓展空间七个层面语文与生活的实际联系,以期提供给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参考。使语文教学告别“死气沉沉”,从而让母语教学焕发出蓬勃生机。
  【关键词】生活教育 语文教学 参与运用 营造激发 回归体验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是陶行知先生为学校教育留下的宝贵财富。陶先生关于“学生”的理解是发人深省的:“生”字意义,是生活或者生存,学生所学的正是“人生之道”。生活教育是在生活中教育,用生活来教育,给生活以教育。因此生活是教育的内容和最终目的。目前我们的很多孩子都被关在狭隘单纯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小圈子里,看到的只有“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天空”。语文日渐变得乏味、枯燥、单调。如何让课堂教学走进生活,如何把学校的小课堂与社会的大课堂紧密地结合起来,使语文变得生动活泼。使学生真正领略语文学习的无穷魅力,才能让学生真正热爱语文,乐学语文。
  
  一、在生活中学习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有生活就有教育,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他重视从生活中去学习。向七十二行学习。孔子曾经说过:三人行,必有吾师。所谓学问学问,即学即问。这些话说明无不生活处处皆学问。如何在生活中学习。
  1.观察生活,在生活中积累素材。生活中有许多学生感兴趣的东西,骑自行车,放风筝等,一学就会,往往比成人还快。他们喜欢到处触摸,摆弄各种东西,问各种问题。儿童事物充满了认识和探究的渴望和热情。他们喜欢触摸各种东西,这是他们对周围事物的探究,但常常会被大人们认为不务正业。因此,我们要做的不是扼杀孩子们好奇,剥夺他们的要求,而是要引导儿童学会在生活中观察。大自然中的风花雪月、兽鸟虫鱼、山川湖泊,这些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各具特色的形象远比语文文字描绘有趣得多,给学生的印象远比课本中的知识深刻。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孩子仔细地观察周边的事物,创造条件让他们发现和感悟生活世界的一切美好事物,更好地理解书本中的知识。努力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发现课本中已经呈现的或无法呈现的美景。
  2.留心细节,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的目标在于“造就善于处理生活的公民”。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也比在书本或者在课堂上,所学知识还要多得多。由于生活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注意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就会懂得学习语文,因为语文的学习就在人们的身边,就是每一个细节,注意身边点点滴滴的事情,会让学生走进语文的世界之中,并分享语文的最大魅力以及对它的最大理解。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重要的是教会孩子怎样观察,抓住要点,通过自己的“看”来接触没有学过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学”去接触社会。如:让孩子在和爸爸妈妈外出时,注意怎样寄信、如何汇款……使孩子自己注意身边的事,学会基本的社会生活本领。这就要求孩子们把生活中的事当成自己要学的本领,而不是大人们的事,使这种学习成为―种内驱力。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有语文的存在。不管逛街或去作长远周游世界,在这些的过程之中必将会有语文的存在,只要注意自己身边的每时每刻之事;留心自己身边的每一个细节,那么,都将获得学语文的大量的机会。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可以找到学语文的路子。孩子们在上学之前或多或少都会表达,而且有些经常与他人打交道的学生口语水平相当不错。而这些口语的表达能力都是孩子们在与大人的接触中学得的。如在街道或路边听到一句精彩或动人的话时,孩子们会不知不觉地模仿。在电视或电影中明白那些人所说的话语的内容或者意思。如果真的明白其中的道理,那么就是正在学习语文了。在每个人的身边都可以有语文的存在。身边人的一举一动,都是一种语文,只要能对这一动作加以思考,加以斟酌,那么将会获得很多的语文内涵或许多的语文知识。也可以对四周的一草一木,加以分析,加以联想,那么也将会获得比在书本中学的语文知识更多,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语文知识。
  3.参与实践,在生活中运用语文。语文来自于生活也运用于生活。语文教学要与生活紧密联系,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的某种感受,经常与教师、家长和同学进行交流。我们发现平时喜欢说话的孩子因为经常性在练习口语,语文能力提高越快,越喜欢与人谈天说地,东拉西扯,天南海北地交流。因为孩子们在运用语文的过程中,不仅能享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而且也能感受到学好语文的重要性。
  
  二、让生活走进课堂
  
  可谓社会大课堂,课堂小社会;生活大课堂,课堂小生活。我们的课文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教育也就要还原于生活,在课堂中体验生活,品味文章。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为基础,营造―种体验氛围,让学生在体验中内化知识、生成知识,从而创造人生体验,放飞梦想。使儿童拥有一个幸福、快乐、健康成长的童年。
  1.营造生活情境,激发想象。针对学生善于想象的特点,创设或回忆生活情境,让学生带入课堂学习当中。在识字教学时,引导学生回忆生活情景,联想识字,熟记字形。如在生字“聪”的教学时,引导学生回忆本班成绩最优秀同学上课时的表现,根据同学们的回答进行了总结:要想成为一个成绩优秀的孩子,就必须做到耳听、眼看、口说、心记相互配合,缺一不可。这样的教学字形的识记,效果就非常理想了,还对学生进行了潜移默化的行为指导。回忆生活隋景联想识字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去进行:根据汉字联想一个动作,识“看”字,回忆生活中见到的老人们把手挡在眼睛上看远方的情景;根据汉字联想一幅图画,识“水”字,回想起生活中看到流动的小河;根据汉字联想―种景象,识“秋”字,回忆起秋游时看到成熟后的禾苗金黄金黄的,好象燃烧的火焰;根据汉字联想一种神态,识“怕”字,回忆起自己因为心里害怕,脸色都发白了的情景;根据汉字联想一个场面,识“休”字,联想到同学们下课时靠着大树休息的场面;根据汉字回忆―种心理活动。正是营造生活中的各种情境,有了生活体验作铺垫,才让学习成为一种快乐。其实,汉字来源于社会生产生活劳动。从本源上讲,识字教学就是生活化教学。
  2.运用生活经验,感悟语境。每一项学习在生活中都有它的原型,老师要引导学生找到原型,然后提升总结儿童的生活经验。感情语言文字的魅力。《2008北京》让学生联系申奥成功的巨大喜悦以及它给人们来带来的欢乐说说我为什么爱祖

国,爱家乡。《暴风雨》一课写雨中、雨后的景象,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观察课文中的图画,想象当时情景,运用恰当的语句叙述雨中情景,就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雨前、雨后景色做了比较后,再启发学生说说课文中没有写到的景物。学生经过仔细观察,前后联系发挥想象,说了这样一段话:雨后的天空蓝蓝的,地上的小草绿绿的,地上像是铺上了一条碧绿的地毯,树叶上,花瓣上清水滴滴,花朵格外鲜艳,大树在雨水中洗了个澡,树叶绿油油的,小鸟在树枝上唱歌啦!雨后的景色多么迷人。在学习《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学生读到“人总是要死的,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都说司马迁了不起,能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对“有的……有的……”这个关系难以理解。问学生你体会过在极度困境中做过选择吗?学生都摇摇头。让他们从看到的电视中去想一想,这下,学生打开了话闸。学生们说在电视新闻中他们人在没有余地的情况下如何选择,有的人生活没有目标和重点,在关键时刻选择生死也就没有目标,有的人生活有重点,生活就有目标。在讨论中,学生不但理解司马迁的生死抉择,还对自己今后人生道路上的人生抉择有了更深的认识。
  3.回归生活领域,体验情感。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课堂上,当我们把对于课文内容、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种情感,用自己的语言、眼睛、动作传递给学生,以自己的情感带动学生去思索,去感悟,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我认为单纯的学习语言文字并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正如孙双金在讲授《送元二使安西》时,先让同学们看书,再结合生活场景,将送别的图像在大脑中回映,随着学生的生活图像步入“客舍”,在生活中寻找“劝君”、“更进”、“西出”,去送别,去感悟友人分别的伤感,去理解古诗情美之感。课本剧的演出,也可让课堂教育生活化。表演的学生要演好角色,需揣摩生活中这角色的情、美,观摩的学生不也正在看一幅生活场景。课堂生活化、学习生活化,学生更能理解文章之美、人物之情、作者之用意。让孩子在自然真实的主体活动中体验与创造,使他们能更好地懂得生活、理解生活,而且善于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进而能不断改造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4.拓展生活空间,延伸课堂。教材只为学生提供学习知识的平台,但知识的渊博不仅仅与此。生活是一个庞大的知识宝库。教材只是语文教学的介质,不是语文课程的全部内容,应该把教材看成是一种有待于师生共同开发、构建的学习资源。《海洋一21世纪的希望》学了课文后,让学生结合平时课外阅读,说说你还知道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怎么为我们提供生活必需品的。学生例举了:“紫菜、海带、碘、海洋旅游”等。学生了解大海有很多有益于人类生存的资源物产。开阔学生视野。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
  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相等,哪里有生活,哪里就可以进行语文学习。除了把生活引进课堂,注重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之外,尤其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以外,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时时学语文、用语文,在语文的实践活动中去发展思维、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增长才干。从而让他们在课堂中验证生活,在生活中感受语文。因此,教学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课堂上,老师应该引领学生更多地参加到生活实践活动,我们要把时间还给孩子,因为孩子是未来的希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38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