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创新教学呼唤自主阅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凤梅

  [摘要]以文字作为载体的文本,其特点在于通过对文本的阅读达到个性化的解读或创造性的解读,读者从文本出发去构建、创造生发原文。自主阅读要求教师把教学的视觉由文本转向学生,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与文本与教师平台的对话上,充分尊重学生“各有会心”的权利,教师要立足于课内,在题材多样化、知识多层化、表现多手法的课文阅读中,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净化阅读内容、规范阅读行为、提高阅读品味。
  [关键词]文本解读 自主阅读 双边互动 教学创新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有很许多种,根据十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立足课内,采用课内课外并举的方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特别是鉴赏评价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传统的阅读教学较多地强调学生如何发现和领悟作品的“原意”。很多语文教师在语文课上,把文本的解读当作语文课的唯一目的,一切环节都围绕文本解读进行。而文本解读的核心是教师本人的解读。由于受权威和教学参考书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对课文的理解又偏于泛意义的层面。如提到文章的结构就说应该分几段,提到写作特点,就说语言生动形象等等。实践说明:泛意义的东西很难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即使一部分教师能够深入钻研教材,他们的理解也不可避免地带有个人经验的印记。如果这种理解和学生的阅读背景有较大的距离,就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课堂上,学生的读书感悟少,老师的提问分析多;学生的自主发现少,教师的“牵”、“引”求同多,教师往往通过“牵”、“引”诱导得出统一结论。阅读中轻视学生的个人经验、个人理解,忽视学生作为阅读者所具有的自由联想,进行创造性想象的能力。
  以文字作为载体的文本,其特点在于通过对文本的阅读达到个性化的解读或创造性的解读,读者从文本出发去构建、创造生发原文。易卜生曾经说:“不仅作家在创作,而且往往读者比诗人更像诗人。”许多优秀文学作品丰富的内涵,有许多即使是作者本人在创作时也未曾想到的,作者在创作时没有意识到的内容,读者却有可能意识到。
  自主阅读要求教师把教学的视觉由文本转向学生,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与文本与教师平台的对话上,充分尊重学生“各有会心”的权利,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阅读背景,更“合理”地理解文本。这实际上是一种创造过程。这种创造过程可能不太完美,但这种过程毕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存在这样的顾虑:学生的理解与作品的原意大相径庭,甚至截然相反;我们没有必要忌讳阅读时理解的误差,相反,正确地看待这种误差,对改变我们的阅读教学观念至关重要。
  语文课堂应该成为学生思维最活跃、最能表现自我独特个性的地方,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大脑思考问题,用自己的智慧大胆质疑、大胆发现、大胆表现自己,虽然带有稚气,却充满想象灵气的心声。教师多听听处于不同语言环境中的学生对于同一文本的不同理解,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境界、认识水平和情感强度的不同,以便教学时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教师要立足于课内,在题材多样化、知识多层化、表现多手法的课文阅读中,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净化阅读内容、规范阅读行为、提高阅读品味。同时,要让学生在课外广泛地涉猎,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迁移到课外并加以运用,实现由被动阅读向主动阅读的转变。
  总之,自主阅读要求教师应该像“导游”,一方面自己要游,而且“游”中要有自己的体验;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游”,让学生在“游”中自己体验、想像、探究,教师不能用自己的“导”剥夺学生“游”的权利,或者用教师的“游”的体验代替学生“游”的体验。教师还应该像主持人,作风民主,具有亲和力,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的热情,更要有中肯评价不同理解的才识,因势利导,真正地实现师生双边的互动,实现教学相长、教学创新。
  
  (作者单位:江苏省盱眙县第二中学)
  编辑 张华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39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