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改:想说爱你不容易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文艳

  2008年,新课改的春风终于吹向中原大地。2010年,作为迟到的旅客搭乘上新课改的列车半年之后,我的切身感受就是:新课改,想说爱你不容易。
  
  一、课时减少,内容增多,难度加大
  
  新课改规定语文课每周4节,比原来减少了2节,半年下来,感到的却是超常的累。新理念、新模式、新教材、新的评价机制,需要我们花大量的时间、大量的精力去理解适应。
  新课改对新的课程结构提出了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较高要求,教学内容增加很多:老教材一册六个单元,一学期上完;新教材一册四个单元,每学期两本,即八个单元。新教材的入选课文与老教材的课文相比,变动大,篇幅长,而我们的学生阅读能力弱,所以只能望“文”哀叹。老师又不敢大胆删掉、或略讲自读一些篇目,但为了赶进度而丧失阅读的深度与精度,便剥夺了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发展机会。
  于是,一个学期下来,我们的困惑是,新教材,如果要以师生的赶和累为代价,那它的存在价值到底有多大?不要说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就是让学生的身心得以舒展一下也难啊。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那么多的内容,这的确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
  
  二、课堂教学到底采用哪种形式
  
  新课改提出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强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不得不让学校及老师思考,什么样的教学形式更利于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我们学校借鉴了兖州一中的导学案教学形式,即在新授内容的前一天或两天发给学生相应的导学案,供学生自学预习,课堂上由学生展示自己对导学案上的内容的理解或解析,小组之间可以进行辩论、补充、质疑,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引导、点拨、评讲。课堂上只见学生们或坐或站,积极主动发言,小组之间争论得面红耳赤。这种形式真正做到了还课堂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老师成了真正的幕后工作者,学生被推到了闪耀的前台。我们似乎找到了新课改的感觉,似乎真正走进了新课改的怀抱。在考试仍然作为评价学生和老师方式的今天,新的教学模式遭到了沉重打击。新模式下学生的成绩远远低于用老模式教学的班级。
  新的问题让我们迷茫困惑,不知新路子还要不要走下去。其实并不是新的教学模式有什么错,而是陈旧的评价机制一时间无法跟上改革的步伐。评价机制不改,哪些学校愿意牺牲以能提高学校声誉的升学率为代价,去搞不能给学校带来任何实惠的新课改呢?所以,新课改执行起来的难度可想而知。
  半年的课改实践,我们遇到了诸多问题,我们因此也产生了很多困惑。虽然新课改让我们欢喜让我们忧,但我们相信,新课改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国家教委会不断改进课改中出现的问题。
  
  (作者单位:安阳市开发区高级中学)
  编辑 张华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39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