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刘天华对中国音乐的历史贡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每当听到二胡《光明行》那激扬的琴声,人们便会想起我国民族音乐家刘天华。他出生在江苏江阴,生长在知识分子家庭,自幼喜好音乐,后随其兄著名文学家刘半农赴上海进一步学习音乐。此后他对民间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拜访名师学习民族乐器的演奏,同时开始了民族乐曲的创作。他还在二胡、琵琶创作和演奏,以及乐器改革、传统音乐记谱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研究。
   民族器乐创作,是刘天华对中国音乐最重要的贡献,尤其表现在他对二胡音乐创作方面,开拓了二胡独奏音乐的新天地并使之成为极富表现力的音乐。
   从刘天华先生将二胡引进到艺术院校,使它由原来被人们认为是贩夫走卒所操之器,到如今能成为一件独奏的乐器,发展到今天有如此众多的追随者,刘天华先生可以说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其兄刘半农在《书亡弟天华遗影后》中写道:“二胡地本卑微,自有天华乃登上品。”
   二胡发展到今天,能有这样显著的地位,也是很多代演奏家孜孜不倦探索的结果,特别是他的演奏艺术经过不同年代演奏家的发展、发现已经形成自己的一整套科学、规范的演奏体系,不论是从演奏方法上、演奏(教学)理论上、教学经验上,曲目的丰富上都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地步,这也是专业的二胡演奏家、专业的二胡教师及二胡的爱好者所欣喜的。特别是近几年民族音乐的发展不断加快,队伍不断壮大,在世界舞台上已经占有一席之地。随着二胡曲目的丰富,在二胡的演奏技法上难度要求也有所提高,比如近些年新创作的曲目《第一二胡狂想曲》、《第二音乐会练习曲》、《双阙》、移植曲目《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流浪者之歌》、《卡门》等这些曲目都极大的丰富了二胡的演奏艺术,使这件乐器在原有的演奏基础上又上升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同时,我们的二胡又有非常优秀的传统曲目及60年代、70年代、80年代新创作的曲目。以阿炳的《二泉映月》为代表及前面提到的刘天华先生创作的《月夜》、《光明行》、《空山鸟语》等及后来创作或改编的《江河水》、《兰花花叙事曲》、《秦腔主题随想曲》、《新婚别》、《长城随想》等一大批优秀的二胡曲目,这对于二胡的演奏艺术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是它们发扬了二胡的演奏艺术,是它们丰富了二胡的演奏艺术。
   谈到二胡的演奏艺术,我们不能不提到艺术两个字,艺术的范畴是很庞大的,它包括很多种:表演艺术、演奏艺术、舞台表演艺术、影视表演艺术等都可以归纳到艺术范围之内。我们今天提到的是二胡的表演艺术,所以针对二胡来说,不论是表演还是演奏都是为艺术服务的,再优秀的表演,再正确的演奏方法,再完美的演奏技巧,都是为了将艺术表现得淋漓尽致。二胡由最早卑微的地位能够登上大雅之堂,上升到今天的层次,最后发展到二胡的演奏艺术,刘天华先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刘天华先生生前虽然只写了四十七条初步的二胡练习曲及十首二胡独奏曲,但却为二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辟了一条科学的道路。其实和刘天华同一时期还有一位民间艺人也可以说是民间艺术家,即华彦均,又名阿炳。他的三首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可以说是二胡曲库中非常宝贵的财富。特别是《二泉映月》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被称为世界十大名曲之一。这首乐曲可以说是他的艺术结晶,表现了他饱经风霜、漂泊坎坷的一生,揭示了他辛酸悲恻、感伤愤懑的内心情感,展现出他坚毅自信、刚直倔强的气质。笔者也经常演奏他的作品,每次演奏时都被它的质朴苍劲、柔美动听、委婉抒情、意境深造的旋律所打动。不论是从曲目还是演奏上两位二胡前辈对二胡的演奏艺术能够发展到今天的规模,也应该是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所创作的曲目和他们的演奏艺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58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