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实践高中音乐新课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随着高中新课改在山西省的渐渐推进,我们深入各市、各校与各级领导、教师、学生交流、对话,并对外省课改的实施情况进行了了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理想中的新课程与实践中的新课程出现了一定的落差,出现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现象。经过梳理,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对新课程开设的认识
  
  音乐课不受重视是长期的现象,不是短期可以改变的。音乐课的开设情况直接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在很多学校和家长看来,高考胜于一切,应试高分胜于人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
  此外,从培训到开课以来发现,不少教师尤其是四十岁以上的教师,大多数从心理上抵触新课程,认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就很好,新课程要将以往的教学习惯改变,似乎比较艰难,同时也认为课改会给孩子带来很多负担;还有个别领导,缺乏对音乐这门课程的了解与认识,认为音乐课的开设意义不大。另外,开课还得有设备、师资做保障,资金也很难一下到位。再加上开不开音乐课虽然有文件规定,但没有配套的法规制约,在实施中很难进行统一规范。
  以上都是影响新课程有效落实的主、客观因素,但无论哪种因素,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新课程“培养人”的目标的实现。
  
  二、对新教材的理解
   
  目前,教师们在教学中基本上只用两本书,一本是教师用书,一本是教科书。教师们使用教材更多的是照本宣科,一个单元中有多少个曲子就听多少个曲子,有几种版本就欣赏几种版本,写着几个知识点就灌输几个知识点,仅此而已。一堂课下来,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导致我们既不明白其教学目标,也不明白其教学重点,真不知道一堂课究竟在干什么。当我们向教师们质疑时,有的教师一笑了之,有位教师大胆地说:“书上就是这么写的。教师就是以书为本,以教材为本,否则的话,我们以什么为依据呢?”听到这位教师的话,我问道:“你看课标了吗?”“看了。”“有什么收获么?”“都忘了……”他们真实的课堂教学与回答说明了教师们对新教材理解的肤浅与片面。
  
  三、课堂教学
  
  由于教师对教材内容缺乏深入的理解,课堂教学中也自然会问题百出。教学过程中不停地听音乐,听得好累;不停地赏课件,赏得眼花;不停地讲知识,讲得很广,导致了教学目标虚化、教学过程形式化、教学内容泛化。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首先,我们应该端正心态,正确对待新课程,充分认识到音乐学习所具有的净化心灵、完善人格、塑造完美人生的功效。
  其次,新课程的实施不仅仅是教研部门一方的事,也应是一种政府行为。因此,政府部门要建立健全相关管理、督查、评价考核等配套制度,推动课改的落实。制度要具有可操作性,要充分考虑并结合各省的实际情况。
  第三,要正确理解教材的编写思路:新教材关注的是人文内涵、情感要素、知识技能三个维度,改变了以前以知识为核心、以双基为唯一维度的思路,它将音乐作为基本点,辐射其他学科,力求在人文基础上建构开放的教学内容;以情感、文化为明线,以知识技能为暗线,尽可能凸现时代感觉、富有生活气息、营造创造空间,等等。在新教材思路的指引下,教师要努力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的内涵。教材并不是教案,也不是教参,只是一个素材和思路。因此,在教学中决不能照本宣科,而要深入钻研挖掘。教师课前一定要拿出充足的时间反复聆听作品,分析作品中最有艺术表现力的部分,确定其中最有特色和感染力的音乐要素作为教学重点,再适度融入相关音乐知识、音乐文化,最后确定教学中要使用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第四,教师要深入理解课标。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很多问题源自对课标的关注少、理解浅,不少教师对课标的理解缺乏全面性,容易夸大某一理念或只重视某一理念,如对拓展的认识,常常是只顾拓展,不讲回归。表现在教学内容上,即讲的都是音乐之外的东西,诸如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这样的教学就夸大了多元文化的理念,走向了极端。这种方式无异于盲人摸象。因此,教师要想教得精彩,首先要积极学习,积极思考,将课标与教材、教学紧密结合,逐一落实。同时学校也应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教师多走出去学习,双管齐下,促使教学早日走上正轨。
  总之,高中课改任重而道远,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站好自己的岗,做好自己的事,努力提高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说,关注自己就是关注全局,提高自己就是提高音乐教学的水平!
  
  赵 靖 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63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