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音乐鉴赏课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孕育了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古圣先贤的智慧闪光,也是历代劳动人民思想精华之所在。作为优秀思想理念的集中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教育有着不容小觑的重大意义。本文基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学习热潮这一大背景,深入探究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当代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方式方法,创新高中音乐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希望能够丰富高中音乐教育内涵,为促进高中音乐教育层次的提升提供助益。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课;传统文化;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高中音乐鉴赏课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化教育功能已被日益关注,音乐对于学生德育美育的熏陶更是不容忽视。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教育的背景下,将传统文化的优秀思想融入音乐教学,深入探索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的新理念,具有时代意义。
  (一)加强高中音乐教育与文化传承的紧密融合。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内容包括了从原始时期到明清时期,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期间的中国古代音乐和中国近代音乐的欣赏部分。因此,整个教学过程既是历史和人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也是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继承过程。对于知识结构相对单一的高中学生来讲,把音乐鉴赏课与文化传承紧密结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加以提炼和升华,从而扩大传统文化在高中音乐教育中影响范围和影响力度,达到丰富音乐教育内涵的目的。
  (二)促进知识的传达与人格的完整构建。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将知识传达与学生的心灵净化、人格构建相结合,对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有直接的作用。在音乐欣赏中传达传统文化、传统音乐思想的核心价值理念,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现代社会需求进行对比分析、有机结合,起到潜移默化温润学生心田的作用,以期实现健全学生人格、完善道德修养,强化音乐教育的全方位育人功能。
  (三)实现艺术欣赏与精神追求的共同发展。音乐欣赏是一种通过听觉、视觉等感官给人的思维、情绪等潜在精神层面带来影响的过程。因此,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结合所欣赏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词曲作者生平介绍,激发高中学生对高尚道德精神的诠释、追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热爱。在课堂上积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坚毅的品格,达到艺术与精神的融合,使得高中音乐教育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二、高中音乐鉴赏课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
  (一)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彰显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特色
  (1)欣赏各类传统艺术,提高传统音乐理解力。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具有典型民族特色的音乐艺术,数量众多,形式广泛,文化底蕴深厚。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问题,许多民族音乐艺术无法得以良好的保护与传承,优秀的传统音乐陷入欣赏、传承困境,甚至濒临灭绝。另外,部分传统艺术形式没有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推陈出新,无法引起青年一代的兴趣和关注,正在逐步走向衰亡。从教学实践来看,鉴于高中学生的年龄层次和欣赏水平,他们对戏曲音乐和民间说唱音乐等传统艺术形式的欣赏是完全能够理解和驾驭的。因此,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增添对传统艺术形式的学习和欣赏,有助于青少年对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深入了解,也有助于保护和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
  (2)欣赏民族器乐和乐曲,感受民族艺术魅力。中国传统民族器乐形式多样,别具一格,任何一种器乐都有经典曲目流传。从乐器本身来看,独奏能够将乐器本身的声音之美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而合奏则尽显多种乐器的组合音效之妙。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走进丰富的民族器乐世界,让学生在对民族乐器的发展流变形成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更多地了解民族器乐,欣赏这些民族器乐演奏下的传世经典曲目。唯有如此,才能够让学生热爱传统乐器,感受民族艺术的巨大魅力。在乐曲欣赏环节,要着重对《高山流水》《广陵散》《梅花三弄》《十面埋伏》等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器乐演奏的经典传统曲目进行欣赏,并进行深入讲解,加深学生对民族乐器的理解,并加深对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热爱。
  (3)欣赏多样化的民族歌舞,感受多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我国民族众多,传统民族歌舞形式多样,汉族有秧歌、竹马灯、跑旱船等等;维吾尔族有木卡姆;苗族有跳月;藏族有囊玛。不同的民族拥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彰显着本民族独有的文化特色。在音乐欣赏课中,将不同民族丰富多样的民族歌舞展现出来,增进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为民族间的文化融合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了少数民族文化在传播的基础上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的同时,又极大的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4)增进学生对民族音乐家和音乐作品的了解,感受音乐情怀。在传统音乐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音乐名家辈出都是不争的事实。民族音乐家将音乐情怀付诸于音乐,不但丰富了音乐作品内涵和形式,还演奏了一个个时代的绝响。中国古代著名的音乐家有孔子、师旷、伯牙、蔡邕、蔡琰、嵇康等;中国近现代有聂耳、冼星海等,在这些音乐家不懈的努力下,一批经典音乐作品才得以长盛不衰,时至今日依然熠熠生辉。音乐家对音乐的坚定追求和高尚的音乐情操,都能够深深地感染和教育高中生,在音樂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和追忆民族音乐家的事迹、生平,欣赏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同样具有教育意义。
  (5)解读传统音乐思想,挖掘传统文化元素。传统音乐思想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诸子百家、各家各派对音乐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儒家的“礼乐思想”、“乐教思想”,道家的“大音希声”等,都是古人智慧的映射。不同的音乐思想中体现了中国古人兼容和辩证的思考方式,能够充分认识这一点,对于青年一代学习中国传统音乐、促进自身思想健康成长大有裨益。中国传统音乐思想同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互有渗透,因此,深刻领悟传统音乐思想,对于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1)在音乐鉴赏教学中体现传统文化元素“礼”。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内容中,大量涉及到“礼”。周代的“禮乐”制度;出土文物中大量的礼器、乐器;欣赏曲目中的“六代乐舞”、大型的“礼乐”乐曲;中国乐曲创作中严谨有序的结构;古人在演奏乐器时所表现出来的礼节等等,无不是“礼”的重要体现。“礼”在多个方面均有所体现,政治、文化、生活中有“礼”的影子,传统音乐中同样也有“礼”的存在。在西方的音乐中,“礼”的内涵和意义也随处可见,如交响乐表演时的密切配合和演奏环节的严正有序、表演的礼仪等等。在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区别二者的不同之处,使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中“礼”的元素形成更深刻、更透彻的理解与把握。
  (2)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体现传统文化元素“仁”。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将隐含的深刻思想内容进行挖掘,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仁善”思想,把握隐藏于音乐作品背后的音乐家的情感体验,走进音乐家丰富的思想世界。为了更好地进行此类教学,教师可以重点讲解经典作品。例如:《阳关三叠》中体现的对即将远行的友人的无限关怀、留恋的诚挚情感;学堂乐歌中强烈的爱国、自强情怀;交响曲《捷克的原野和森林》、歌曲《我的祖国》、合唱《黄河大合唱》等等,饱含对祖国的深情和炽热的爱;《命运交响曲》等表达直面艰难人生的坚持和勇气等。当代流行音乐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带有粗俗、暴力的音乐元素藏匿在劲爆的旋律背后,给思想并不成熟的学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鉴于此,将“仁”这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音乐欣赏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审美情操,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抵制不良音乐对他们的侵袭。
  (3)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体现传统文化元素“诗”。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诗”也获得了集中体现。《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等等,都以诗的形式加以呈现,并辅之以音乐,无论是朗诵还是吟唱都相映成趣。在高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内容中,《诗经·小雅·蓼莪》《诗经·小雅·鹿鸣》、宋代的自度曲等,都含有丰富的“诗”的元素,都可以吸纳进学生吟唱的曲目中。在流畅婉转的乐曲声中,意境优美的诗词从学生的口中吟唱出来,使音乐欣赏教学充满诗情画意。学生在更好地领悟诗歌独特韵味、体会音乐与诗歌融合之美的同时,也会进一步感受到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4)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体现传统文化元素“和”。 在音乐欣赏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传统文化元素“和”,可以构建学生“美美与共”“各美其美”“天下大同”“天人合一”“以和为贵”的“和”为主线的文化思想和多元的文化思维方式。中国传统音乐在创作中注重内容与自然的“和”;在表现方式上力求体现审美标准与形式之“和”;在演奏过程强调各部分配合之“和”,如乐器之间的配合,人与乐器的配合等等。凡此种种,都是“和”元素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体现,在音乐鉴赏课程中应该侧重加以体会和领悟。
  结语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无论是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还是对于民族精神的弘扬都存在亟待改进之处,传统文化教育方向不确定、教育目标不清晰、教育内容不科学的情况比较突出。在一些课程中,过度宣扬西方文化、漠视传统文化的现象依然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大大削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制约和掣肘作用。在中学音乐教育实践中,创新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更新高中音乐教学理念,深挖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元素,实现传统文化优秀元素与中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接轨,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激发高中音乐鉴赏课活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赵依兰.艺术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Z].2014.
  作者简介:赵永山,甘肃省临夏回民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高中音乐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中小学音乐教育;民族民间音乐;张学芬,甘肃省临夏州职业技术学校高级教师,研究方向:高职园林及音乐与园艺教学工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05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