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开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国军

  “自主学习”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实现学生自主性发展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那么,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开展呢?
  
  一、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实践表明,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能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迫切愿望和好奇心理。例:教学“长方形周长”一节内容时,教者首先画了一个长方形,接着出示如下问题引发思考:“这个长方形究竟有多长呢?老师算了好几次都没算出来,谁能帮老师计算一下它的周长呢?”此问一出,学生的好奇心立刻被激发了出来,纷纷举手回答。最后在师生的共同测量、计算中,轻易地得出了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即“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二、教会自主学习方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陶行知先生说:“教师的责任不是教,而是教学生学。”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由此可见,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是多么重要,教师应该有的放矢地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并逐步内化为学生学习的一种素质。
  
  1.引导学习过程
  课程改革提出的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条件下高品质地学习,它不同于完全放任自流的自学,是教师组织、引导下的学习。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得力、引导得法,才能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例:一位老师教学《统计初步知识》一节内容时,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统计方法、理解了统计意义的基础上,设置提问:“你最想统计什么?”针对很多学生所说的最想统计“日课表、每天吃饭量、家庭每月的电费”等隋况,教师及时引导:“现在只能统计身边有的东西。”针对学生所说的统计“教室里共有多少张废纸、全班同学们共有多少个手指”等情况,教者又作引导:“统计出来的故据要有现实意义,不要随便什么东西都拿来统计。”经过老师的指导,结果很多同学选择了统计“全班戴眼镜的人数、使用钢笔的人数、看课外书的人数”等富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2.善于发现规律
  规律是客观事物内部的必然联系。教学中充满规律。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着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数学规律,从而实现静态的、内隐的数学规律向动态的、外显的探索性的数学生活转化。例:教学“加法交换律”一节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此规律,通过创设“加法宫殿”运砖情境,引导学生比较每组算式中上下两道题的关系,同学们很快就发现了简单的数学规律:“可以上下两块一起搬,因为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本节课的教学中,由于教者充分相信学生,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思准变得更加灵活。
  
  三、引导自主学习交流
  
  学生在个人的自主学习中,总会遇到一些疑难的题目,仅靠自己的能力往往无珐解决。此时如能把这些问题放到小组或班级中,依靠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智慧,通过交流、讨论,既能充分阐述自己的想法,又可以倾听别人的意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更好地为自主学习提供条件。例:一位老师教学《圆的周长》一节内容时,积极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测量几种圆形的物体(1元硬币、瓶盖、铁线圈)的周长和直径,合作研究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最后成功推导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四、拓展自主学习空间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材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以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探索和理解有关的内容。”实践表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学生自由、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仅有利于学生充分足够的思考,而且有利于教者自身的教学反思,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探索学习。例:一位老师教学“分数的意义”一节内容时,为了强化学生对“若干份”“一份”和“几份”的理解,教者通过出示“填分母、分子”的分数,让学生自由填空并说出它所表示的意义。如此则充分拓展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引领学生的思维尽情飞翔。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天空中成长,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生存和发展的素质。让每个学生获得21世纪的通行证――学会学习。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69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