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学生阅读时应注意的关键要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喜君

  纵观近几年中考试题,我们发现阅读试题(特别是课外阅读)的比重加大,分值增高,基于这种原因,教师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时间不断增加,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大部分时间要从事阅读,可是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不同导致临读心态不同,每个阅读者心态的不同表现阅读要素的不同,那么学生阅读时的关键要素,每个教师和学生都必须高度重视,其要素突出表现在能力、需要和理解域三个方面。
  一、能力既是学生阅读的前提,又是阅读的归宿
  能力是有差异的。在相同条件下,有的学生表现出高于一般学生的水平,而有的学生则表现出低于一般学生的水平。学生的感知、记忆、思维等方面的能力,都有不同的发展水平。要使全体同学都能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就得因材施教,而不能用一个标准、一种模式去教所有的学生。有的学校采取分层互助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所谓分层,就是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三层,分层授课、分层测试、分层奖励;所谓互助即是将三个层次的学生搭配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在组内和组间开展各种类型的竞赛,以便达到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事实证明,这种教法是很有实践意义的。
  学生能力的个别差异不仅表现为发展水平的差异,而且表现为类型的差异。就知觉而言,有些学生的知觉特点是富于概括性和整体性,但是分析方面较弱,这些学生的知觉属于综合型。还有一些学生的知觉特点则相反,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对细节感知清晰,但整体性不够,这些学生属于知觉分析型的人。第三种人的知觉兼有上面两种类型的特点,属于分析综合型。类型差异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并不是绝对的,不同能力类型的学生能取得同样的成绩。
  学生能力的类型差异要求教师经常注意不同学生对同一问题的解决可能具有的独特方法,对殊途同归的现象,要给予鼓励,以顺其自然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二、需要在阅读要素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情感产生的桥梁
  同需要毫无关系的内容,学生对它是无所谓情感的,只有那种与学生的需要有关的内容,才能引起学生的情感,而且,依据学生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情感具有肯定或否定的性质。凡能满足学生需要的内容,会引起肯定性质的体验;凡不能满足学生需要的内容,或与学生的意向相违背的内容,则会引起否定性质的体验。情感的独特性质正是由需要决定的。
  需要的重要性还表现在动机中。学生的阅读动机是各不相同的,有的想马上学习并学好某一内容,有的想不学某内容。动机是需要的产物,学生之所以产生前一种动机,是因为他有渴望知识的需要;学生之所以产生后一种动机,是因为他有其他不正确的需要。
  需要甚至还是塑造性格,改变气质的巨匠。如对学习的需要会使学生形成勤奋的性格,使具有胆汁质气质的学生能克服易受干扰,易于冲动的特点,变得安静、稳重起来,兢兢业业地学习。
  总之,需要对学生阅读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有经验的教师总是满足、诱导、矫正学生的需要心理。对学生的需要不仅不能完全满足,有时还要加以矫正。因为学生的需要并不完全是正当的,有些是错误的。错误的需要就得通过改正来矫正。
  三、学生阅读时,理解是关键的
  理解是对内容的了解、认可、赞同、懂得的定义。对学生来说,阅读首先要理解文章的用意,再根据文章后的问题加以分析、琢磨,给予正确的理解意见,并能得到教师的认同,真正体现出文章的本意。一般的理解分为三部分:一是对所要阅读的文章的字、词、句、语、修、逻和文章的类型标准、内在法则的熟知程度,二是该内容与学生熟知的其他内容的关系,三是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关系。
  理解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学生的理解并不是一样的,他们的生活水平、对社会上某件事情的看法见解也大不相同,他们的理解决定于自身对该内容、背景的了解程度及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为学生理解扩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一篇文章往往不止只有表面的涵义,大多数文章都有其一定的外延涵义。那就需要读者有丰富的想象能力,把自己的思维扩展开来,发挥想象,外延理解,找出文章真正的主旨,才能够理解大意,也只有这样才能读到作者的心境,探索出作者的真正意图。
  总之,一个学生在阅读内容时,要调控好能力、需要和理解三方面的关系,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提高阅读水平,在中考阅读题中给自己一个满意答案,在人生答卷中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作者简介:张喜君,黑龙江省农垦北安分局锦河农场人,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在职教育硕士,现于锦河农场中学从事语文教学,中教一级职称。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71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