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均衡教育视野下农村教师流动需求与区域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均衡教育就是指一定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这是我国《义务教育法》的方向性要求,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内核,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均衡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课题所述均衡教育视野就是指以均衡教育基本精神为标准,以促进教育公平为前提来引领课题相关设计、实施和成效目标。农村教师是指在县城及以下地区工作的教师。流动需求是指教师个体在均衡教育背景下的个体流动期望和追求教育公平目标达成下的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等教师管理者对教师流动的期望。本课题的主要宗旨就在于探明二者间的共同之处和矛盾冲突之处,以便构建二者间的价值平衡点,并寻求相应协调对策。区域对策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协调教师个体流动需求和教师管理者教师流动需求,寻求教师个体流动期望与教育均衡实现最佳结合点的相关地方政策及其执行机制等策略。本课题中指关注全市、立足本县的相关教师流动对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章第32条规定:“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组织校长、教师的培训和流动,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2010以来,《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对此的表述都是完全一致的。刘延东同志在201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当前,要按照‘保基本、补短板、强基础’的要求推进教育公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迈出更大步伐……加快薄弱学校改造”。教育部长袁贵仁也有类似讲话内容。可以看出,国家、社会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呼声很高。
  但是,目前普遍的情形是教师资源配置在县域区域内却严重失衡。今年3月,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负责人就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关问题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当前,区域间、城乡间、学校间的不均衡的矛盾仍较突出”。
  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使得城市(城区)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大量农村教师不断涌入城区,而乡村学校尤其是地理条件较差的学校补充教师的可能性几乎为零,部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年龄结构、学科结构、性别结构严重失衡, “地理位置高、教师年龄高、信息闭塞度高”的“三高”学校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城乡教育公平问题越发突出。教师流动机制缺失,或者执行不力,正是造成教师单向流动而非双向、多向流动和流动无侧重、无规划、与国家大政方针相悖的重要原因。
  针对这一突出现象和问题,近年来,国内外不少部门和人士就建立正常的教师流动机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既摸索出了一定的经验,也发现了推进过程中的复杂性。
  美、英、法、德、日、韩等发达国家,将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并获得教师职位的公办普通学校的中小学教师的身份确认为国家教育公务员,纳入国家公务员行政管理系统之中。教师的流动、考核、待遇等都与公务员相当。这种做法,涉及体制、政治改革问题,难以照搬。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庞丽娟指出,教育部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城市教师到农村,尤其是贫困、边远地区的薄弱和缺编学校支教的制度,支教时间应在1年以上,并将这种支教作为晋升职称和高级职务、参评优秀教师与特级教师的必备条件;城市和农村之间可以以行政区为单位交流师资,推进东西部地区教师跨省对口支援工作。但从目前一些地区的此类做法来看,效果很不理想。
  据教育部官方网站消息:2009年,北京市小学生均教育事业费已达1.2万余元,初中1.5万余元;小学生均公用经费近5000元,初中6000余元,几项指标均为全国最高。“北京义务教育一直在高标准的基础上追求优质均衡的目标。”(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语)。北京市以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每年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2000名左右,培训城区师资薄弱学校教师1000名,在城区优质资源学校设立40个农村教师研修工作站,每年两批1000名农村中小学教师进城研修半年。本课题组认为,北京属经济教育双发达地区,软硬件基础好,其现行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是本地的10倍以上,用坚强的经济后盾支撑“优质均衡”的战略目标的办法全国大部分地方无法效仿。
  据《人民教育》报道,河北省邯郸市通过加大财政投入,整合教育资源,推行“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大力改善办学条件,缩小县域内学校硬件差距。值得注意的是,该市执行了城镇与农村教师定期、大规模双向交流政策:每年选派1000多名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对口支援,并选派1000多名农村教师到城区跟岗培训。旨在摸索建立一种行之有效并能持之以恒的义务教育教师交流机制。
  除此之外,各省、市县在均衡教育视野下,教师流动方面也做了积极的大胆的探索。如河南省政府以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创建活动为抓手,不断完善政策措施,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山西省晋中市教育局局长鹿建平在《人民教育》上撰文指出该市正在探索一种“学区一体化”管理模式:做到教师管理一体化,进行教师的合理流动,便于实现教师的优势互补;吉林省永吉县教育局长滕凤臣在其文章《县域教育均衡发展大有可为》中,介绍了该县主要是从均衡推进校舍建设,均衡推进装备建设,均衡推进网络资源建设,均衡推进机制建设(主要是规范管理方面),均衡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主要是教师队伍的培训与考核聘任等),均衡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促进县域教育的均衡发展,但是对教师的科学、合理、有序流动没有特别的措施和办法。
  总体看来,在均衡教育视野下义务教育教师阶段教师的交流,由于尚未全面的制度化、规范化,各地在推进教师流动的过程中,都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如教师对交流的认识和主观愿望问题,即如何让思想发动到位入心;公平公正的问题,即怎样使优质学校中真正优秀的教师主动参与交流;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问题,交流政策如何能真正落实;长效机制问题,怎样使教师交流工作进入常态化,尤其是如何把教师的交流意愿和教育管理者的政策意愿结合起来。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通过查阅资料,对均衡教育及义务教育教师流动的相关政策进行解读研究;通过开展均衡教育视野下农村教师流动需求的分类抽样调查,查清教师普遍的主观意向和管理者追求师资均衡配置的流动主张;通过开展均衡教育视野下农村教师现有流动机制及其现实反馈等对策比对调查,查清其矛盾与冲突所在;开展均衡教育视野下农村教师流动的区域对策与建议研究,为相关部门提出政策建议。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均衡教育及义务教育教师流动的相关政策解读研究;均衡教育视野下农村教师流动需求的分类抽样调查;均衡教育视野下农村教师现有流动机制及其现实反馈等对策比对调查;均衡教育视野下农村教师流动的区域对策与建议研究
  本课题研究重点:现有均衡教育政策下农村教师的流动需求表现及其评价;均衡教育视野下现有农村教师流动机制及其效能的比对调查;平衡农村教师发展需求与区域教育均衡需要的教师流动机制等对策的构建。
  本课题的研究难点:不同地区农村教师真实流动对策信息的收集及其效能的客观评估;均衡教育视野下农村教师流动需要与区域教育均衡要求合理协调点的确立及其对策生成。
  本课题的主要创新点:均衡教育视野下农村教师流动需求及其教育管理对策的人本化考量;均衡教育视野下农村教师流动需求的客观性与系统性呈现和评估;现时农村教师流动机制等教育对策系统了解与深度评价;均衡教育视野下农村教师流动需求与现实流动对策合理平衡点的关注与研究;均衡教育视野下农村教师流动区域对策的合理性及有效性提升。
  本课题拟利用一年的时间,科学运用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等各种研究方法,在综合借鉴国内一些研究的基础上,从本地及附近地区的具体情况出发,着重搜集分析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情况的现实资料,从教师、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三个方面和体制因素、经济因素、政策因素等角度初步分析在教师流动中的突出问题,研究均衡教育背景下,县域内教师流动的管理需求与教师个体发展需求的诸多表现,并进行分析、归纳、比对,探究其冲突点的合理解读,寻解二者间的价值平衡点,探索二者合理需求得到协调满足的教师流动机制及其构建对策,向教育政策管理部门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促进农村教育均衡和教师发展的有效实现。
  课题组深望本课题研究有利于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促进教师的有序流动,有利于科学管理教师,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最终有利于教育公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事司.《管理创新与学校发展》.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2教育部人事司.《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王德清.《学校管理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4李岚清.《李岚清教育访谈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6《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教育规划纲要学习辅导百
   问》.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7鹿建平.走向现代学校推进教育公平.中国教育报刊社,2011
  8刘群.从均衡发展走向内涵发展.中国教育报刊社,2011
  9刘延东.坚持改革创新,狠抓工作落实,努力开创教育事业科学发
   展新局面.中国教育报刊社,2011
  10袁贵仁.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入推进教育视野科学发展.中
  国教育报刊社,2011
  11周仕敏.农村教师变“老”师,谁来接棒.中国教育报,2011.5.15
  12王友文等.寻找公平和效益的最佳结合点.中国教育,2011.5.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81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