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物质检验的常用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物质的检验和分析是化学实验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的常考内容,通常包括物质的鉴定、鉴别和推断,试题可以是选择题,也有的融于推断、实验、简答题之中。物质检验的要求是:所用的实验方法要简便易行,实验所用试剂要价廉,现象要明显,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排除杂质的干扰,以免影响最后得出的结论。
   关键词:物质检验 离子 检验方法
  
   一、鉴别常见离子和化合物的特效试剂和现象
   1、卤素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不同颜色卤化银沉淀。
   2、硫酸根离子:氯化钡溶液和盐酸,产生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
   3、碳酸根离子:氯化钡溶液、稀盐酸和石灰水,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沉淀溶于稀盐酸产生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
   4、铵根离子:加入强碱溶液后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5、钠、钾离子:灼烧焰色为黄色的是钠离子,透过蓝色钴玻璃片焰色为紫色的是钾离子。
   6、烯烃、二烯烃和炔烃:
   (1)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橙红色褪去;(2)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去。
   7、卤代烃:加入硝酸银的醇溶液或硝酸银的碱溶液加热,再加入稀硝酸中和后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不同颜色卤化银沉淀。
   8、低级醇:中性液体,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也能使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去。
  9、酚或烯醇类化合物:
  (1)用三氯化铁溶液产生颜色(苯酚产生紫色);
  (2)苯酚与浓溴水可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淀。
  10、含羰基的醛和酮:
   (1)用托伦试剂(银氨溶液),醛能生成银镜,而酮不能;
   (2)用斐林试剂(氢氧化铜悬浊液),醛生成砖红色沉淀,而酮和芳香醛不能。
   11、甲酸:用托伦试剂,甲酸能生成银镜,而其他酸不能。
   12、糖:(1)单糖都能与托伦试剂和斐林试剂作用,产生银镜或砖红色沉淀;(2)麦芽糖与蔗糖:用托伦试剂或斐林试剂,麦芽糖可生成银镜或砖红色沉淀,而蔗糖不能。
   二、常用的检验方法
   1、不用任何试剂鉴别多种物质
   ①先依据外观特征,鉴别出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然后再利用它去鉴别其他的几种物质;②若均无明显外观特征,可考虑能否用溶解、加热或焰色反应区别开来;③若以上两方法都不能鉴别时,可考虑两两混合法,记录混合后的反应现象,分析确定;④若被鉴别物质为两种时,可考虑因试剂加入的顺序不同,现象不同而进行鉴别。
   例:下列各组稀溶液,不用其他试剂或试纸,仅利用溶液间的相互反应,就可以将它们区别开的是( )
   A.硝酸钾硫酸钠 氯化钙 氯化钡
   B.硫酸硫酸铝 氯化钠 氢氧化钠
   C.盐酸硫酸钠 碳酸钠 氢氧化钠
   D.硫酸氢钠 硫酸镁 碳酸钠 氢氧化钠
   解析:选项B中的硫酸铝和氢氧化钠两种溶液反应可生成白色沉淀,此沉淀分别与硫酸、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会消失,而且,将硫酸铝与氢氧化钠混合时,如果将前者滴入后者,由于氢氧化钠过量,则生成的沉淀会很快溶解,随着滴入的硫酸铝逐渐增加,沉淀溶解的速率逐渐变慢直到不溶。反之,若将氢氧化钠滴入硫酸铝中,则生成的沉淀逐渐增多,直至最高限量沉淀又逐渐溶解。这样,将不难区别氢氧化钠和硫酸铝两种溶液。将硫酸和氯化钠两种溶液分别滴入氢氧化铝中,从而可使氢氧化铝溶解即能从中区别出硫酸。选项D中硫酸氢钠和碳酸钠相遇可产生气体,硫酸镁遇到其中的一种可产生沉淀,这样四种物质也就区别开子。 可见,选项BD为本题答案。
   2、只用一种试剂鉴别多种物质
   ①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水溶性、密度、溶液酸碱性,确定能否选用水或指示剂(石蕊)进行鉴别;②在鉴别多种酸、碱、盐的溶液时,如被鉴别的溶液多数呈酸性时,可选用碱或水解呈碱性的盐溶液作试剂,若被鉴别的溶液多数呈碱性时,可选用酸或水解呈酸性的盐溶液作试剂;③常用溴水、新制氢氧化铜、氯化铁溶液等作试剂鉴别多种有机物。
   3、任选试剂鉴别多种物质
   任选试剂鉴别多种物质的题目往往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回答时要掌握以下要领:①选取试剂要最佳,即选取的试剂对试剂组中的各物质反应现象要专一,使之一目了然;②应各取少许试样鉴别,并注意加入试剂的先后顺序,绝对不允许进行原瓶操作。鉴别的目的是为了以后的使用,若原瓶操作,试剂污染。③结论的得出来自实验现象,在加入试剂之前,该物质是未知的,叙述时不可出现"取某某试剂加入某某物质……"的字样。一般简答顺序为:各取少许→溶解→加入试剂→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4、红外光谱法
   大多数物质都有独特的红外吸收,红外光谱法是鉴别化合物和确定物质分子结构的常用手段之一,对单一组分或混合物中各组分也可以进行定量分析,尤其是对于一些较难分离并在紫外、可见区找不到明显特征峰的样品也可以方便、迅速地完成定量分析,但这种方法中学不常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90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