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信息技术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非智力因素是智力因素的催化剂,二者是相辅相成有机联系的。这些非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非智力因素在个人成长中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我们信息技术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 笔者就此谈谈相关认识。
   关键词:信息技术 非智力因素 学习习惯 学习意志
  
   一、建立密切的师生关系,赢得学生的信任和依赖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维的交流,密切师生关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起学习的勇气。老师要以强烈的责任心关心爱护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和依赖,使师生的关系从单纯的教与学的接触关系优化为心心相印的"忘年交"关系,与学生有良好关系的老师比较容易受到学生喜爱,学生心理上也趋向于老师,老师所上的课就特别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教学实践也证明,师生关系良好,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就高,课堂气氛就活跃。而活跃、积极的课堂气氛就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在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里,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这样教师在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时就有了感情基础,就能够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增强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由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目前不是高考科目,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是很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笔者很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授"画图"程序这节课时,笔者自己先用"画图"程序画一幅家乡风光图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感受"画图"程序的魅力,讲授"画图"程序的方便性,如无需买纸和颜料,省钱又环保,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讲述如何利用画图程序画出此幅图,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学起来津津有味,学习效果自然就更好。
  三、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人们在学习活动中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是在一定的情况下自动进行某些学习活动的特殊倾向。由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的特殊性,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学不学无所谓,学好学坏一个样。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以计算机发展史为例,对学生讲述计算机的飞跃发展,联系社会的飞速发展,要求每个人都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才能立足于社会。这个习惯的养成同样在信息技术这门课上体现。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学生上课不但要认真听老师讲课,更要用心听同学们的发言。有的学生往往只注意听老师讲,对同学发言却漫不经心。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认真听别人发言,因为同学的发言起到评判的作用,教师从中也能得到启示,有利于取长补短。长期坚持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观察、思考、分析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强化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意志
   学习是一种既艰苦又复杂的脑力劳动,不经过刻苦钻研,没有顽强的自制能力不会到达成功的彼岸。这就要求学生既要战胜外部的诱惑和客观困难,又要战胜内在的惰性和不良习惯。如班中有一位同学,由于自制力较差,成绩不理想,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课堂教学中采用激励与暗示等方法,鼓励他逐步克服缺点,适时表扬他每一次所取得的进步,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的成绩逐步上升,他感到十分欣慰,体验到战胜困难和自我的欢乐。加强意志锻炼是提高成绩的关键,要长期坚持,不断强化最后达到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表现,学生的成绩也稳步上升。非智力因素和智力是相互促进的,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同时又要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是一条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五、理论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上课听一下,而对于上机操作却认为无所谓,经常出现"课堂听懂了,上机不会了"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加强了上机指导工作,做到每节上机课有教师辅导,学生人人动手,消化教学内容,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能开口问,无疑是件好事,不论何时何地,手头工作多忙,只要学生提出问题,哪怕是非常简单的,笔者都认真倾听,耐心细致地回答,尽可能给学生满意的答复,不能使学生乘兴而来,扫兴而归。
   总之,非智力因素能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提高人的工作和学习效率,陶冶人的情操,对造就人才有其重要的实际意义。所以,在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今天,我们不能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把培养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91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