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季增俊
摘要:“以能力为本位”的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思路和要求,是推动我国职业教育顺利、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学习借鉴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的成功实践,确立能力本位的发展观,找到一条适合我校校情的职教办学之路。
关键词:能力本位 产教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是党和国家指导职业教育的根本方针。“以能力为本位”的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思路和要求。新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创建特色化的能力为本位的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推动我国职业教育顺利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围绕专业促产业,创造基地促教育,产教一体出特色。如何构建这一模式?德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都进行了十分成功的探索和实践,我国从“十五”初期就开始学习借鉴这些国家的成功经验,并根据国情,走出了一条适合自我发展的职教办学之路。
一、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对职业教育存在误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长足发展,尤其是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党和国家越来越认识到职业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十一五”期间,国家已把职业教育提升为现代教育的三大战略之一,中央财政决定拿出100亿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政策鼓舞人心。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所需要的人才已不仅仅是知识型人才,而是要具有知识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重素质胜过重知识,重能力胜过重学历,重人品胜过重文凭。”已成为社会用人单位的广泛共识。
当前,我国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在产值和吸纳就业人数上越来越成为新的主要增长点,这些民营企业对从业者的职业能力要求高度综合化。
根据我国未来的就业形势,相当部分职教毕业生要从事个人创业,这就要求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要从就业型向创业型转变。
知识经济的发展,产业技术含量的提高,大大增强了职业岗位的综合性内涵,职业特征的变化,使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质量内涵变得更为丰富和深刻,这就要求现代职业教育必须由学科中心转为学生中心,由知识本位转为能力本位,突破单一学科教育模式,着眼于受教育主体生存,实施以能力为本位的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二、“以能力为本位”的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的实践
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大致有如下几种模式:
1.校企联合型
校企联合型比较普通,学校与企业在产权上是独立的,只是在人才培养上进行联合,即职业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联合办学的形式也是多样的。一是企业委托学校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或学校主动根据企业需要培养人才;二是建立合作关系,借鉴德国“双元制”办学模式,由学校传授知识和技术理论,企业提供实习场所或负责技术培训工作。联合办学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等方面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协商提出办学方案,校企联合审定后执行。
2.校内实习型
政府和学校投入一定的资金,根据学校办学需要,建立一定规模的实训基地,提供给学生实习,从学生的技能形成来看,校内实习基地具有就近、方便、施教主动等特点,特别是单位技能的形成依靠校内基地进行训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因此,当前国家十分重视中等职业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
3.校外实习型
学校与社会上的企业通过签订协议,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它既可以弥补校内实习基地的不足,而且能有效地使学生技能训练与企业岗位需要结合,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要求消费性、被动性实习为技术开发和生产性实习,学生通过顶岗实习,给企业增加了经济效益,企业同时发给实习学生一定的津贴,实习期满后,企业根据需要,与学生签订就业协议,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
4.创业型
这种模式以农村职业教育为重点,它的特点是: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了学生学习与实践的主动性,学生在家庭建立实习基地,由于利益直接,学生会主动实践并根据生产经营的实际要求,增强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和积极性;②弥补了学校实习基地的不足;③是学生通过不间断的实践过程变纯粹的实习为生产经营活动,培养了学生从生产到经营所需的各种技能;④积累了学生未来创业所需的资金和经验。
三、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促进我校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校是苏中地区一所国家级中等职业学校,在探索以能力为本位的产教结合这一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坚持生本为先,确立了“人人成人、成才、成功,个个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理念,具体做法是:
1.确立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发展观
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观20世纪末引入我国后,“不仅成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系统理论,也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导思想”。职业教育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针对人的发展提出的。职业教育“能力本位”的发展观与“以人为本”、“人格本位”、“素质本位”的职教观比较,它们彼此并不存在本质上的争论和现实中的冲突,后三者必须通过前者来体现和落实。确立能力本位的发展观,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是我们每位职教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素质。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才能真正体现我校“以德树人、关爱学生成长”的办学特色,才能使我们每一个职教工作者追求个性教育,在工作中找到有效的、有创意的教育教学方法。
2.增加投入
加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近两年来我校建成一座近10000平方米的实习实训大楼,投入近1000万元添置实验实训设备,建成了机电和电子两个省级示范专业。
3.突出“以能力为本位”的课堂教学改革
在试行的“实习教学课堂化”、“专业理论专业实践一体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开始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推进新一轮项目课程改革实验,充分彰显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的职业性、专业培养的适应性,实施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进一步修订学分制,开展多种文化和技能竞赛丰富评价内容,并将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竞赛的成绩按照不同级别和等级折算成一定的学分,记入学生的总学分中。充分发挥青少年发展协会的效应,进一步丰富我校学分制选修课程。以学生为本,突出对学生潜能的挖掘,真正体现“以能力培养为基础,以操作方法为核心,以问题、案例、实物为中心,努力做到教学做三合一。”
4.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遵照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坚持以人为本,突出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创新建设,大力实施“名师工程”。通过设立“名师工作室”、制作网页、开设名师示范课、举办青年教师发展论坛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创新和拓宽名师培养的渠道;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的办法,逐步解决学校教师缺乏工作经验,动手能力不强的问题,一方面聘请企业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到校任教,一方面为教师创造条件,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出国培训、省级骨干培训、下企业锻炼,鼓励所有教师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和学校的发展,以科学精神去思考、探索、创新和实践。
5.大力倡导“职教富民”理念,积极探索“订单式”培养模式
现代职业教育离不开企业行业的参与,积极推行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起企业决定用人质量和规格,校企共同培养、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赢得了市内外多家企业的支持,对贫困家庭子女就读职业学校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家庭贫困子女可以与学校签定诚信合同,缓缴学费,待其实习和就业后用实习津贴和工资归还。实行工学交替、联合办学模式,促进了学生专业思想的巩固,解决部分学生学习的困境,为学生未来实习、就业争得了先机。
6.利用学校特有优势,开展“三创”建设
大力开展学校、教师、学生成长下的“三创”建设。“三创”建设的内容是“技术+艺术的创意学校”、“双师+名师的创新教师”、“就业+创业的创富学生”。在创意学校“艺术”方面,我们不仅充分挖掘学校已有的校园文化底蕴,而且结合职业学校的特点引进企业文化,试行班级企业化管理,提前让学生对企业有所认知,缩短了学生与企业的磨合期,受到企业的广泛欢迎。放大我校德育工作效应,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内容,推行德育学分制,同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把传授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和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融为一体,提高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
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教育,认真实施全省创业教育行动计划,强化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校优越的地理位置,欢迎职技类毕业生来我校创业,建立职教创业门市和职教创业实践基地,积极推进职技类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
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任重而道远。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们职教人一定要更新观念,大胆创新实践,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构建和谐社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本文作者系泰州第二职业高级中学校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05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