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能力本位为导向《瑜伽与保健》课程改革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该研究以能力本位为价值取向,根据社会对体育保健专业人才的要求,以及运动康复专业的特点,在分析了解当前《瑜伽与保健》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瑜伽项目的特点,对《瑜伽与保健》课程教学模式中的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及考核环节等进行改革,强化专业基础,拓宽专业口径,重视社会实践等多层次的发展。
  关键词:能力本位  瑜伽与保健  运动康复  教学模式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8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4(a)-0102-02
  瑜伽起源于古印度河流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渊源。瑜伽是一门具有世界性的科学,其真理适用于不同种族、国籍、性别或宗教信仰的人,任何人练习瑜伽的技法都能从中获益。瑜伽简单而有效,正因如此,瑜伽能长期风靡世间而经久不衰。运动康复是由于人们对健康保健的需求急剧增加而催生的新专业。《瑜伽与保健》作为运动康复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在课程体系建设的原则、目标、类型与结构、模式、内容、实施及评价等环节应以满足运动康复专业人才需求为前提,实现运动康复专业传统中医学技术与传统体育项目的结合。《瑜伽与保健》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课程以它独特的魅力和保健康复功能走进课堂,要实现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具有创新人才的目标,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改變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学成果的唯一标准。
  1  《瑜伽与保健》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1.1 以能力为本位,优化课程标准,解构学科体系,设立课程模块
  《瑜伽与保健》教学应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精简教学内容,重点突出培养学生对各项瑜伽技能的应用能力。为此,该研究拟解构学科体系,以技能培养为出发点,遵循“能力本位”的培养原则,将《瑜伽与保健》课程划分为4个模块,共计54个学时。
  第一个模块是课程的基础。首先包括6学时的理论课教学,课程组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通过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的展示,模拟对亚健康人群用瑜伽的方式实施保健的工作流程,将瑜伽的体式、呼吸、冥想、放松、契合法、洁净术、瑜伽健康生活方式等内容的应用具体化、形象化。其次包括26学时的瑜伽基础技能的学习,让学生快速地掌握瑜伽的基本技术和技能,进入到一种“瑜伽态”。
  第二个模块是课程的核心。该部分设置12种常见疾病或亚健康状态(便秘、痔疮、感冒、哮喘、轻度骨关节炎、骨质疏松、腰背疼痛、经前综合征、视力低下、紧张性头痛、糖尿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瑜伽调理与保健技能、方法与操作步骤,共计12学时。前两个模块是学生必须重点掌握的内容。
  第三个模块是课程内容的拓展。属于学生应当了解的新内容,学习完一、二模块后,学生对于用瑜伽的方式对某些病症的保健与康复就基本摸清了规律,除了这12种常见疾病或亚健康状态外的其它病症也能拓展应用,用6学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应用。
  第四个模块是课程考核。课程理论考核安排在考试周,综合考核共占学时4学时,通过考核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综合考核部分以抽签的形式进行,给学生设定20种常见疾病或亚健康状态的瑜伽调理方式,抽到哪一种疾病或亚健康状态就以答辩的形式和瑜伽技能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2 明确能力培养目标,遴选课程内容
  体育保健方向培养的是具有临床实践能力的高级保健、康复、养生应用型专门人才。其能够在医院、疗养院、养生馆等保健康复养生机构,从事运动损伤与退行性病变的治疗与预防、理疗与康复等工作;在健身俱乐部及会所从事科学健身、膳食营养咨询与指导。《瑜伽与保健》是运动康复专业核心主干课程之一。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达到运用瑜伽的手段和措施运用于运动康复与健康活动的全过程,提升到康复保健操作的层面,让学生在保健康复实训和顶岗实习过程中,形成完整的知识链条与综合的能力结构,达到综合能力训练的目的,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满足社会对体育保健、运动康复、运动养生等专业人才的需求。基于这一明确的能力培养目标和鉴于瑜伽项目的特点,在课程内容的遴选上就应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偏重于采用在预防、保健、康复和治疗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的瑜伽的手段和措施。
  1.3 编写教材和扩充性资料,并在教学中使用
  由教学经验丰富的瑜伽老师及中医学教师共同编写《瑜伽与保健学习指导书》。每章由学习目的与要求、学习重点与难点、基本内容、课后练习5部分组成。“学习目的与要求”概括了该章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学习的基本要求;“学习重点与难点”是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提炼出重点和难点,便于学生自学;“基本内容”是每章的精华部分,介绍针对不同的亚健康人群(例如:颈椎病、痔疮、高血压等)如何用瑜伽的方式进行保健;“课后练习”的设计,有助于学生将瑜伽的保健方法应用于实践。
  1.4 《瑜伽与保健》能力本位课程组织与实施的保障
  能力本位教学改革在体育保健专业《瑜伽与保健》课程实践中的成功,不仅需要实践者对能力本位体系的理论基础进行不断研究与发展,还需要得到学校和体育系相关部门的系统支持,这样才能确保《瑜伽与保健》课程能力本位教学体系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使之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上发挥作用。   首先,师资是保证能力本位教学体系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学校教育政策在教师进修等教学准备上,应给予教师更大的时间与物质空间,从而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但当前教师的知识结构与技能水平无法达到综合化与实践化,对学生的指导则会显得苍白无力。因此,《瑜伽与保健》课程能力本位体系既要改变传统的瑜伽知识、技能授受模式,形成以实践促认知的新思维;又要求教师走出校门,到医院、疗养院、保健机构等部门亲身体验,获得实践经验,并建构初步实践理性的知识技能结构。改变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技能水平、思维模式与教学方法,是建立《瑜伽与保健》课程能力本位教学体系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对当前师资教育体系提出的重大挑战。
  其次,能力本位教学体系需要有相应的硬件支持,涉及到对教师教与学生学两方面的物质支持。通过学校和体育系的支持改变教学的环境,至少能有一个较为安静、空气清新的教室上课。从体育设施上来说,除购买质量较好的瑜伽垫以外,还需购买瑜伽砖、辅助带和瑜伽毯等辅助器械。通过辅助器械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明白什么样身体状况的人适合练习什么样的瑜伽体式、练习时伸展的程度和幅度该如何通过辅助器械把握。
  1.5 《瑜伽与保健》能力本位教学体系的评价导向
  对于学生最终学习成果的评价包括平时表现、卷试和综合考核3部分,其中平时表现占20%,卷试占20%,综合考核占60%。
  平时表现中出勤情况占50%,平时作业占25%,课堂表现占25%。卷试中考察学生基础知识部分占60%,该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瑜伽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部分占40%。综合考核部分以抽签的形式进行,并且考核的过程以答辩的形式和瑜伽技能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学生的答辩情况占40%,瑜伽技能演练过程占60%。在综合考核中,引入“答辩方式+技能展示”的课程设计考核方法。被考核学生根据抽签抽到的问题进行5min汇报答辩,然后再进行10min的瑜伽技能展示。学生在答辩过程中须描述出该疾病产生的原因、症状及用瑜伽或其他方式调理的方法。在技能考核的过程中须按一定的要求编一套适合这类人群练习的瑜伽体式并边讲边练,描述清楚每个体式的要点、降低难度法、安全提示和效益等。考核小组由2~3名教师组成,现场提出问题并要求学生回答,现场打分并向所有同学公开公布分数。每个学生考核结束,教师进行点评,表扬优点,指出不足,对错误的地方加以更正。学生可以观摩答辩过程,这种新型的考核方式既是一个考核的过程,也是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的过程,同時避免了由一名老师进行考核评价有主观偏颇的问题。
  2  结论与建议
  该研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旨在通过对运动康复专业瑜伽与保健专业课的教学进行改革与实践,试图探索培养瑜伽创新能力的基本途径,从而为运动康复专业的教学进一步改革提供依据。
  通过基于能力本位为导向《瑜伽与保健》课程改革的研究建立课程标准,明确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提高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加强硬件设施的配备,优化评价体系,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瑜伽技能、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灵活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 张蕙兰,柏忠言.蕙兰瑜伽:生活方式与自然疗愈[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72-237.
  [2] 杨兰.把瑜伽融入体育保健当中[J].当代体育科技,2014,4(19):150-151.
  [3] 刘晓亭,张玲玲,徐琳,等.论瑜伽的保健及对疾病的防治作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3,32(2):96-9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9006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