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陆炳红

  数学学科知识深奥,抽象性强,学习难度大。笔者认为,在新课标要求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该针对这一学科所具有的具体特点,以教者自身的创造性劳动去开辟多种别开生面的教育渠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激发灵感,激活思维。通过学生自觉的体会与感悟,将抽象的理性知识内化到自己的头脑中去,并进一步外化为自身的运用能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一、以科学透析课堂教学这一概念
  
  作为教师教、学生学的主阵地――课堂实际上是由声、形、景、人等要素构成的教育教学环境。这一教学环境是动态的、立体的、多维的,它既包括实实在在的自然人文环境,又包括看不见、摸不着,只能感觉到的心理环境。在这一各要素彼此联系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始终处于中心地位。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学生这一主体而进行的,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最大程度地获得必要的知识信息与各种技能。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学生接受知识的快慢以及接受的程度如何,完全取决于外在的自然人文环境与内在的心理环境的影响与制约。基于这样的因素,作为教者,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合理扮演自身的教育角色,全方位营造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多层面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并灵活运用好各种直观教具、电教设备和教学技巧;通过对声、形、景等外在环境的最佳运用去刺激、影响学生的内在心理环境,进而调适与改善学生的心理环境,努力使学生具备健康的学习心理、稳定的学习情绪、饱满的学习热情、互助的良好品质、创新的精神状态。
  
  二、以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热情
  
  “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兴趣可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一旦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就会孜孜不倦地去质疑、探讨与领悟,并最终获得成功以及成功所带来的喜悦,而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又将是学生在困难中前行的信心与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热情。作为教者,在组织教学时,要针对本学科极具抽象性这一特点,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大胆突破常规,努力将那些线、形、数与直观的物体构建密切的联系,力争让学生能够产生合理的想象,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者一要善用实物教具。这是激发学生兴趣最常用、最方便的方法。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反应能力,强化记忆力,增强理解力,对中小学生尤为适用。二要巧用教学语言、风趣幽默的表情。美国心理学家特鲁赫伯说过:“幽默是一种最有趣、最有感染力、最有普遍意义的传递手段。”如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个动人的手势、一眸动情的眼神、一种抑扬顿挫的语调等等都可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三要沟通师生情感。教师可通过随机表扬、适时鼓掌等形式对做得好的同学予以认同,对有进步的同学予以鼓励。这既能增加彼此信任的情感,又可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对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热情很有裨益。
  
  三、以活动拓展学生自主参与的空间
  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角、思维活动的主体。作为教者,在课堂上要尽可能解放学生的双手,让所有的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教师可根据课堂上所接触到的知识和应形成的技能要求设计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辩论,在人与人、组与组之间展开必要的竞赛。同时,教师还可围绕某一问题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实际生活中去进行诸如对土地面积的丈量、木箱体积及建筑物高度的测算等实在而具体的操作,通过这些简单易行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各方面的综合技能。当然,在现有条件下,小组操作活动是贯穿课堂活动始终的主要形式。我们可以让学生或同桌两人一组,或前桌与后桌四人一组等进行与教者要求同步的简单而适用的小组操作。在完成任务后,或进行组内互判,或进行全班共判。以此促使学生人人参与讨论,个个开动脑筋。
  
  四、以启迪引发学生问题意识的产生
  
  问题意识是学生注重观察、认真思考、不断探索、勤于实践的原动力。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们不难看出,一旦学生具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他就会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产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机,于是便不断地进行观察、思考与探究,从而为这些问题的解决作出不懈的努力。这样,经过日积月累,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执着精神,另一方面也大大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问题意识,往往会引发出认识的新领域和新视角。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能引发学生产生问题意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问题意识,使学生在脑海中产生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等一系列问题,并试着动脑筋去观察与这些问题相关联的各种因素,最终循着这些因素去解决在脑海中所产生的种种问题。如果有条件的话,我们也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步入自然,去体验某种特定的生活情境,萌生与之相关的种种疑问,并围绕这些疑问而开展一系列诸如分组结对讨论等活动,从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团结协作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增强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10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