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彩云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中学数学兴趣作用的论述及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的探讨,阐明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方法:一、对学习正确的认识,是激发学习动机的前提;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情增趣;三、选用合理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四、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乐趣以及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不断深化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兴趣 培养 和谐 分层教学
前言
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通过日常教学和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的一大任务。因此如何
调动、培养高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十分值得中学数学教师去研究的。
1 学习兴趣的作用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强烈的兴趣,能够使一个人产生巨大的创造热情,从而追求新的目标,并为达到目标倾注自己的全部精力。古今中外,有重要贡献的人物,无不对自己的事业有着强烈的兴趣。孔子早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达尔文曾在他的自传中写道:“当我回忆起我在学生时代的性格特点时,我感到,我当时唯一的素质是强烈的多方面的兴趣,竭尽全力去做我先前感兴趣的事,并从中得到高度满足,那时候我就期望着美好的未来。”正是因为达尔文对动植物学有强烈的兴趣,并不断努力,才有《进化论》的问世。兴趣使人们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充满热情和激情。兴趣像一股巨大的动力,推动着人们孜孜不倦地钻研,并在苦中寻找到无穷的乐趣。如果学生对数学都充满了强烈的兴趣,那么数学的魅力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赏识。
2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
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就学生而言,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大类。内部因素是指学生自身的因素,包括学习的动机、态度和愿望、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智力水平等。外部因素是指学习的外部条件和气候,包括环境因素、教材因素、教师因素等。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学习群体――班级的学习风气。学风好的班级,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强,学习热情高;学风差的班级,学生学习不努力,不求上进、随波逐流。当然环境因素还包括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影响,随着知识经济的悄然来临,人们对知识的渴求是以往任何时候都不曾有过的,众多的家长已经充分意识到惟有知识才是子女通向未来幸福生活的成功之路,为了子女能考上大学,他们对教育的投入可说是“无怨无悔”。这种社会共识有力地促进了追求知识、热爱读书的大学习环境的形成。教材的因素主要是指教学的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合学生口味。难易程度适中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学习劲头十足。教师的因素主要是指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法指导是否科学,课外辅导是否对路,作业和考试的安排是否合理;课堂上能否真正做到尊重学生主体,发展学生主体,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否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新奇,让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收获。而所有这些又是受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教学观念、教学能力、教学经验等多种因素制约的。知识水平高、教育理念前卫、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受人尊敬的教师,学生会慕其名、倾其才,自然而然对教师产生一种崇敬之情,这种崇敬之情会逐渐地转化为对数学课程的兴趣,甚至终生从事数学事业。教师因素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是外部因素的决定因素。
3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1 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是激发学习动机的前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也不是识字很少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近几十年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带进了信息时代,新知识与日俱增,旧知识快速老化,单纯的知识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人的终身发展的需要,学生必须学会学习。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
要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要使学生明白只有自己亲自参与新知识的发现过程、独立解决问题、善于思辨、习惯于归纳整理,才能真正锻炼自己的思维、开发自己的智力、发展自己的能力。如果只满足于知晓问题的现成答案,自己的思维没有得到任何的锻炼,久而久之,脑袋就会“生锈”,结果定会两手空空,无所收获!
3.2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情增趣。
情感是推动教学双边活动的强大动力,它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在教学中有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许多学生往往是因为喜欢某教师而喜欢他所教的学科,因而作为应教师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你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鼓励他们质疑,那么学生自然而然会过渡到喜爱你所教的数学学科上,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3.3 选用合理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破除教师中心论,“以学论教”,把“教”的主导作用通过学生“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发挥出来,“教”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标。现在课堂教学主张“教师少讲,学生多讲”,是要让教师引导、作适当的提示,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学会思维的方法,学到的知识也更灵活、牢固。那么,怎样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呢?如何作适当的提示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我个人认为,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3.1 创设问题情景,采用发现法教学。
中学数学中的发现法教学,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借助教材去主动、亲自发现知识的过程。当学生在掌握前人已有知识时,不能简单地塞给他们现成的结论,而要引导他们自己像前人那样去发现知识。比如在教学命题和复合命题时,可以通过复习学过的命题的概念,通过提问的方式进一步学习命题、命题的判断及复合命题。具体做法如下:给出几个具体的例子:①12>6,②3是5的约数,③0.2是整数,④3是12的约数吗?⑤x>2,⑥这是一棵大树;然后教师就提问:以上6个例子中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并说明理由。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解答这道题,从而得出命题的定义及判断命题的方法。同样,在讲复合命题前,可给出几个例子,其中包括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通过提问、对比它们的不同之处,从而得到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的概念。采用发现法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对教师所设的发现情境兴趣盎然,对自己探讨、发现出来的知识很有成就感,学习的兴趣自然得到了提高。
3.3.2 开展一题多解。
课堂上教师用一些巧妙的方法解题或用多种方法解题的时候最能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好的解题方法不仅能事半功倍,而且能促进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伴随着巧解题目成功的喜悦,又必然激励学生去进一步攻克新的数学难关,使学生对数学的爱好在“求技巧→兴趣→求技巧”的良性循环中得到加强。
例如:解不等式|x+8|<3。
解法有公式法、讨论法、平方法、数轴法和数形法。
3.4 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乐趣。
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是密切相关的。学生由有兴趣而取得好成绩,会强化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兴趣产生更大的效能,为学习提供更强的推动力。反之若学习兴趣水平低,积极性不高,则学习效果差,而差的成绩又会影响学习兴趣,这样恶性循环下去,会严重影响学习活动,影响学习能力的发展。
每一个班中的学生的学习基础、理解能力和对知识运用灵活性有不同的水平,这就需要教师从一开始就要注意调动与保护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教学要循序渐进,采用“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必要时要放慢教学速度,加强学法指导和知识缺漏的辅导,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同时满足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需要。设置的问题与任务应有层次之分,让学困生消化得好,让学优生吃得饱,让两者都获得成功的喜悦。在平时的测验中,除了基本题以外,可多出些题让学生自由选择部分完成,使学生的不同特长得以发挥,获得成功的感受,使其学习兴趣得以持续与升华。
3.5 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不断深化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的情况怎样,这需要教师给予恰当的评价,以深化学生已有的学习动机,矫正学习中的偏差。根据新课程理念,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和力量。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多看学生的长处,学会赞赏学生,通过各种激励性的评价,如作业批改中进步加“好”;考试题目设计成梯度,每前进一个梯度就给以鼓励和肯定;课堂中亲切的语言、微笑的面容、鼓励的眼神等等,都会给学生以促进与鼓舞,激发学生向更高目标迈进。
参考文献:
[1]单尊.数学是思维的科学[J].数学通报,2001,7,1.
[2]主编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7月第3次印刷.
[3]史炳星.谈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爱护和培养[J] .数学教育学报, 1999,5(2).
[4]编著骆祖英.数学史教学导论.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
[5]主编张刘祥,金其生.课堂教学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12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