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在高校教务管理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 琦

  摘要: 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教务管理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关键环节。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人文关怀的思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就教务管理与人文关怀的关系及如何在教务管理工作中落实人文关怀的思想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教务管理 人文关怀 规范管理
  
  高等学校教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协调“教”与“学”这两个过程中的各项活动,保证“教”和“学”的顺利开展。在这个过程中,其管理的对象就是教师和学生。所谓教务管理的人文关怀,就是要在教务管理中营造人文氛围,倾注人文情愫,理解、关心、尊重教师和学生,弘扬人文精神。其核心是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爱护人,让人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教和学。现代管理学提出管理以人为本,要实现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就更需要我们教务管理人员本着服务的宗旨改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
  
  一、教务管理需要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就是用人的方式去理解人、对待人、关怀人,特别是关怀人的精神生活,让大学生自由成长,让学校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澳大利亚教育史学家康纳尔曾经提出教育要转向“人文关怀”,前苏联教育家也曾提出“教育人格化”的要求。从20世纪7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会生存”,到20世纪80年代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会关心”,这一切都诠释着教育人文关怀的底蕴,体现了教育人文关怀与时共生、与时俱进的发展趋势。从人的本性的要求,从高等教育方式由灌输教育转变为对话教育,从限制性的教育转变为解放性的教育来看,人文关怀是高等教育的核心理念。[1]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文关怀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体现了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高等学校是集中培养人才的场所,而作为培养人才的教育工作又是十分艰苦细致的工作之一,因此,高校的工作核心之一应该而且必须永远从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从人的角度出发,才能充分地调动各种积极的因素,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才能在所有工作中时刻不忘学校存在的宗旨:培养德才兼备的高质量建设人才。如果一所高等学校根本漠视师生员工正常的心理需求和感受,对出现的不良现象和问题不闻不问,只注重物质方面的建设,无视学校的育人环境,那么这种学校的教学质量是不可能得到可持续发展的。
  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教务管理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关键环节,其基本职能是通过学校规制监控教学过程、维护教学秩序。在精英教育阶段,学风、校风及教育环境好,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强,学校拥有充分的规则制订权和裁量权,教务管理可以从学校定位和方便管理的角度,采取简单化的方式。进入了大众化的发展阶段后,学生的文本知识学习能力有所下降,且相互间差距加大,学习困难的学生比例增多。作为独生子女的大多数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日益增多的诱惑时,表现出意志薄弱、心理承受能力差、依赖性强和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等状况。学分制的实施又对学生的主体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学习进程不再是齐步走式的,学生个人必须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出自己的学习计划,必须主动去了解“我需要学什么,在什么时间学,怎样学”等问题。在教务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很少主动关心自己的学业,总是处于被动应对的状况。比如:有的学生经常错过选课时机,对自己大学四年所需获得的学分平时不过问,自己选了多少课程,已达到多少学分也不清楚,等到毕业资格审查被告知可能会因学分不够而毕不了业时,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等。在这种情况下,简单化的规制管理方式严重偏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不能将“尽力帮助每一个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育人目标落到实处。[2]目前社会上对学校管理中缺少人文关怀、监管方式不当或不到位的指责越来越多,要求学校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实行人性化管理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鉴于此,在教务管理的规则制定及执行过程中注重人文关怀,倡导“人性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二、人文关怀与规范管理的关系
  
  所谓规范管理,就是指要通过健全的制度建设,规范教师社会兼职和校外活动,促使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并引导教师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规范教学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促使管理人员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管理和优质服务上;规范学生行为,促使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活动、增长才干和提高素质上。总而言之,规范管理不是仅靠行政命令强力推行的高压式管理,而是一种在广泛调研基础上,通过建立健全并实施检查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和落实情况,由所有参与人自觉施行的自我管理。这种管理方式能够及时高效地防止、纠正和解决工作中不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断提高学校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其中,关键之关键就在于广泛宣传和把握监督执行的力度。[3]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范管理也是为了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是人文关怀的另一种体现。“人是属于社会的人,社会的活动只有在约定俗成的规则之下进行,人们的品性才能得到正常顺利的发展,而只有在一定规则下进行的社会活动,才能保证每个参与者的公平权利,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保障活动的正常进行和圆满的结局。”人文关怀要先“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这是规范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但要适可而止,不能放任自流、毫无原则性。
  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永恒的主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要靠制度来保证”,制度具有规范性、约束性、法效性和权威性等特点,“运用制度方法进行教学管理,能够使教学管理步入科学管理的轨道,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有利于规范和调节各种关系,解决矛盾,稳定正常的教学秩序”。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应该十分重视制定并不断完善各种教学规章制度,严格教学管理,制定和完善各种教学管理文件,使教学管理有法可依,同时在执行过程中做到执法必严。
  在教学管理中要将规范管理和人文关怀两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克服打着“人文关怀”幌子的无原则性和随心所欲的做法,又要防止过于死板苛刻的教条化的“规范管理”的做法。
  
  三、在教务管理工作中落实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
  
  1.建立一套体现人文关怀理念的教学管理制度。
  大学教学管理制度必须具备人文关怀精神,这是大学教育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趋势。近几年来,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普遍进行了适应现代大学教育发展趋势的改革,学分制的改革、选课制的实行、弹性学制的推广、导师制的试点等,已成为大学教学管理制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它表明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已开始重视人文关怀问题,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由于受旧的观念和制度的束缚,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中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人文关怀问题。如:从制度上限制学生转专业,不能宽容学生的失败或错误,使这些学生往往“一失足成千古恨”等等。[4]
  教学管理制度应充分反映人文关怀的要求,适应学生成长发展的客观规律。学生的智性由不成熟发展到比较成熟,心性由不完善发展到比较完善,必然要经历一个尝试错误的阶段,不犯错误的学生是不可想象的,没有缺点的学生是不存在的。因此,大学教学管理制度应当以关爱为本,辩证地对待学生的错误行为或非正常行为,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和谐的发展环境。
  2.在管理过程中落实人文关怀理念。
  教学管理制度一旦制定就应该严格按规定执行,但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可将人文关怀的理念贯穿始终。在学籍管理规定中对学生每年应修最低学分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在学年结束后的学籍清理中应严格按规定执行。在管理过程中我们应把握每一个环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展情况,对出现偏差的学生及时给予提醒、预警,比如:在学期选课结束后清理学生的选课情况,对选课学分不合理的学生发出通知,督促其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调整;期中、期末考试结束后对学生获得的学分情况进行清理,对获得学分少的学生给予黄牌警告,并与学工系统配合,及时将学生的学习情况通报给学生家长,使家长能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帮助和教育工作。通过以上的种种措施,在教务管理的各环节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给予必要的人文关怀,可以有效地减少因学业问题受到处理的学生的数量。

  3.改进工作方法,倡导从事教务管理工作的人员在工作中实践人文关怀。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和为了一切学生”是教务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结点。面对新世纪,高校教务管理人员在教学管理过程中的主要任务是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核心是要把学生置于学校的中心地位。”学校是服务的提供者,学生是高校的主要服务对象,“学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为学生提供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的服务”。管理就是服务,服务的最终目的就是育人,“教务管理人员在充当教与学活动的调度活动中,应始终树立融服务、管理、育人为一体的理念,以为师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为目的,以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现代化的管理服务于师生”。[5]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务管理人员既是管理者、服务员,又是指导者、引路人和宣传员,不仅要做好日常教务管理工作,更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深入班级,向学生宣传规章制度的内涵,了解教务管理文件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想法,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事后服务为事前服务,减少服务的盲目性,增强工作的计划性和预见性。教务管理人员应该充分利用熟悉规章制度、培养方案等工作优势,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加强对学生成绩的分析与预警,对学习成绩差和接近警戒线的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并给予重点关注。
  此外,应加强考核,采取有效的机制激励教务管理人员在管理中实践人文关怀的理念。同时让学生参与一些具体事务的管理,增强互信和了解,提高学生的自我表现管理意识,如建立学生信息员队伍等方式,规范完善网上教务交流平台和其他沟通渠道建设,引导学生通过正常渠道参与教务管理。
  在文明高度发达的高等学校,需要不断营造“人文关怀”的和谐气氛,让师生都沐浴在以人为本的温暖阳光下,体验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和尊严,体验到平等和人与人之间的融洽,才能真正从心底感到做人的幸福和快乐,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出高昂的教学热情、学习热情和创造热情。
  
  参考文献:
  [1]蒋永华.人文关怀:高等教育的核心理念[J].江苏大学学报,2002,(9).
  [2]彭建云.关于教务管理人性化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6,(12).
  [3]黄开红.正确处理高等学校人文关怀与规范管理的辨证关系[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5,(3).
  [4]秦小云,别敦荣.论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人文关怀诉求[J].高等教育研究,2005,(9).
  [5]严洁.浅谈新形式下高校教务管理者的素质[J].技术监督教育学刊,2006,(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26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