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创设情境,激活语文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耿 彪

  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只有将科学性和艺术性结合在一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语文课的趣味性、艺术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而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提高学生对文字的感受力。为此,我注意了语文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这一环节,并取得很好的效果。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能引起学生一定的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情感,对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也都有独到之处。
  
  一、创设情境导语,激发动机
  
  “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设立一种理想的导语,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石。学生的可感性限制了其可接受性,导语的设计就应力求可感,尽量做到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让学生感知到并极其渴望深入其中,准备接受新的知识。而创设情境导语恰恰能较好地实现这一原则。
  例如:我在教授《口技》时,先提前让学生观看“救火灾”的场景,让学生通过视角感受一下十万火急的场面,课前又播放了一段有关救火的的录音,然后让学生自己思考:导演这样的场景需要多少人?多少种工具?转而指出,一个人就可以完成这些工作!信不信?请看课文《口技》。通过听、视觉的感受,救火的喧哗、繁杂已深入内心,而“一个人”的表演往往比较简单明了,一个人怎么会完成那么复杂的场面呢?疑问的产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正是创设的情境在此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强化情境感知,激活思维
  
  创设情境教学最主要的环节是强化学生对情境的深入,激活学生思维方式,那么如何做到强化学生对情境的深入,激活学生的思维呢?
  1.反复诵读
  主要使用于抒情性的散文、诗歌。让学生在优美的词句、抑扬的语调、顿挫的停顿中,拓宽想象思维,让已有的情境在心灵的感悟下进行再创,使之升华,达到文我合一的境界。如《白蝴蝶之恋》,经过反复的阅读,作者那份对生命的关注、珍爱,对人生中现实的无奈,便油然而入读者心中。
  2.比较对照
  对已有的情境进行比较,使之更好地掌握情境的内涵,更丰富、更清晰。教学的内容不同,运用时其角度也大不相同。如散文《安塞腰鼓》,让我们领略到力的伟大、力的磅礴、力的豪放,生命力的勃发震撼着每个读者。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倾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将反复听后的感受与已有的《安塞腰鼓》的情境进行比较对照,对《安塞腰鼓》的理解会更高一层:《命运交响曲》中不屈的生命之力正是《安塞腰鼓》中力的来源。文字和音符所创的情境在活跃的思维下交融在一起,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调动学生不同的感觉器官,寻求相类似的结果,并使其相互补充,相互映衬,既使文章内容更深刻地映入脑中,又发展了学生的多元思维。
  教授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我采用了对比法。在学生理解了词的意境的基础上,我朗诵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让学生体会了后者的思之苦,念之深,凄婉迷离的情感之后,再回首前者,那么《水调歌头》词的豪放、自由、洒脱,诗人的旷达的胸怀在比较中更显清晰、明朗。
  在比较对照的过程中,不同的情境相互映衬、相互补充,既丰富了文本的内涵,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能主动探究,更加拓展了学生的多元思维空间。
  
  三、运用情景外延,开拓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发动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感悟文字、理解内容,头脑中形成了特有的形象。能否将已有的形象拓宽出去,需要开拓学生的潜能,启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可运用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编演小品、编演课本剧、改写、续写……
  如《皇帝的新装》,学生在分析完课文后,对皇帝及故事产生的背景已经历历在心,要求学生依据已有的皇帝的形象编演课本剧。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处理完全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创造的皇帝千姿百态,既有原文的影子,又有独特的个性:或让皇帝回归原始,或让皇帝跨越世纪来到今日,甚至让皇帝提前进入二十二世纪。被改造的皇帝,寄托着学生的情感、学生的梦想,在他们的笔下,皇帝的知错能改,皇帝的飞扬跋扈,皇帝的执迷不悟……无不透着灵气,闪烁着亮点。在尝试中,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课本,成功的喜悦,让他们深深地懂得课本仅仅是一根导火线,仅仅是一个引路人,在它的指引下,自己需要的是进一步地再创与升华,从而真正理解语文的内涵。
  
  四、凭借情景内涵,促进审美发展
  
  一篇好的文章如诗如画,余音绕梁,萦绕于心。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字的美的鉴赏、品味,启动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听潮》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想象海的不同的状态,更能激越心灵的震撼,因而感悟文字,体会海的阴柔之美,阳刚之美,便尤为重要。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VCD放映不同状态下的海的画面,学生一面看画面,一面听录音,音画结合,海的静谧、深邃,海的澎湃、雄壮,形象而逼真地展现。关闭画面,学生带着心中已有的深刻的影像细读课文,在反复的诵读中,体味文字的美感:清新细腻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豪放雄辉如“卷起千堆雪”,将海的至阴至阳的神秘表现得淋漓尽致,具体可感。
  “以具所知,喻其不知,使其知之”,情景教学正是体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并能更好地启示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乐学”,从而达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与工具并重的要求。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29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