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激活高中语文课堂的三种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中语文教学面临尴尬的境地,本文拟从课堂教学入手,探讨激活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能力结构特点,采用自我展示,精彩导入,小组讨论等策略,让学生从不愿学,苦学变为想学,爱学,乐学,主动学习。
  关键词:课堂教学策略 展示自我 精彩导入 小组讨论
  如今的语文课堂面临着很尴尬的处境,师生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高考而绞尽脑汁,题海战术,专题训练等一系列策略让语文课堂失去了生命力,宛若一个畸形的胎儿,等待着高考战场厮杀时刻的来临。那么,怎样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呢?有三种方法:
  一、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融入其中。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学习语文的意义不在于应付高考,而是培养学生的素养,健全学生的人格。当今的教学,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引导者,一味的“满堂灌”只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失去自主思考的能力,因而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开展“精彩五分钟”的活动。语文学习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漫长的时间,而现在的很多高中生,因受各种外界环境的影响,变得不善表达,而且自我意识很强,对知识不屑一顾。语文课堂上,主动回答問题的同学少之又少,能够展示自我才华的同学几乎没有,语文课堂就变成了老师讲学生听的程式化应试课,基于上述分析,我认为开展上台展示自我是有必要的。这一活动可以灵活多样,不设很多规则,只需要每天上课轮流一位同学上台表达五分钟,不限表达内容,学生可以讲故事、说绕口令、读优秀作文、唱歌、介绍名人故事、朗诵等,这一活动无论对于学习语文,还是学习其他学科,甚至迎接未来的求职之路,都是极有帮助的。除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自我表现力 ,倾听能力外,不少同学还在聆听中收获了知识和快乐,有些同学在作文中还会引用台上同学介绍的例子和诗句,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二、一个精彩的导入——激起学生的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个精彩的开头对于语文课堂起着关键的作用,它就像唱戏的开头锣鼓,未开场先叫座儿。现在的高中生每天要上很多科目,完成海量的作业,身心都处于高压疲倦的状态,要让学生在你的语文课堂提起精神,那么一开始的导入就必须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要怎样才能精彩呢?
  我认为要“因地制宜”,所谓“因地制宜”就是说要针对不同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比如以新课标必修一的课程来说:在《沁园春.长沙》这首诗歌的导入中,我选择用图片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毛泽东同志豪放的书法作品,以此引入题目。有了初步印象以后,我还插入几幅关于这首诗的图片,比如湘江秋景图等,同时用追问法介绍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毛泽东同志在1925年所作的,当时革命运动蓬勃发展,毛泽东领导湖南的农民运动,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这一时代背景的导入这让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思想,而且也节省了专门介绍背景的时间,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比如《飞向太空的航程》一文,属于新闻体裁,新闻语言的特点难免会让学生读起来感觉枯燥乏味,怎样吸引学生去学习呢?我在教学时播放了“神五”升天的一段视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视觉、听觉入手,让学生回到了这一段激动人心的辉煌时刻,看完后学生马上就会想了解这一刻背后的艰辛,于是顺理成章的衔接到了正文的学习。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文章都适合用图片导入,视频导入。
  比如《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同样是新闻,讲述的是英国结束在香港漫长统治,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伴随着这一特殊事件,在当时诞生了一首歌《东方之珠》,红遍大江南北,所以在教学时,用这首歌导入这篇文的学习,用歌声带我们回到那个时期,用歌声记录香港回归对于全国人民的重大意义,我认为是非常合适的。
  此外,巧设悬念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好方法,它是通过揭示疑难,引起悬念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导入新课的方法。这种方法着眼于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一上课就形成认知冲突,使教学紧扣心弦,提出带有悬念性的问题,创设出学生求知探索的最佳情境。例如教授《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我这样设计导入:同学们,假设我们全都是警察,时间回到1926年3月18日,我们接到了一个电话,内容是:一名女学生死于铁狮子胡同段祺瑞执政府门前。大家脑海里会有些什么疑问呢?学生便会迫切的想知道这些问题:1、她是谁?2、她是做什么的?3、是谁杀了她?4、为何要杀她?一连串的问题在学生心中设下了一个又一个的悬念,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三、一个团结协作的小组——分享思维的结晶
  班级就是一个家,语文课堂就是一场家庭的盛宴,只有团结协作才能收获不同的惊喜,让每位参与者感受快乐。语文课堂不仅要注重师生互动,还要注重生生的互动,生生的互动主要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来达成。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提问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提问可以引发学生思考,更准确的把握文章思想,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既然有提问,就意味着有回答,现代课堂突破了传统课堂的一问一答的形式,老师提问,可以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得出答案,大家一起分享思维的结晶。这种方式可以得到更多意想不到的答案,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受到不同思维方式的启发,使每个同学都成为学习的主人,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发散思维。
  当然小组讨论也要注意:1、分组应该固定,每堂课都涉及小组讨论,如果不固定就意味着每天都要浪费时间划分小组,学生之间的配合也要不断磨合,这样不仅达不到讨论的效果,还会影响影响学生之间的团结。2、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要小组讨论,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些只有一个固定答案的问题,只需要独立完成即可,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小组讨论就显得很有必要。例如,《别了,“不列颠尼亚”》中,老师让学生找出与新闻事实相对应的历史背景,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按时间顺序在文中即可马上找到,从30日下午告别仪式拉开序幕到0:40分“不列颠尼亚”离开香港,就没有必要花费时间讨论。相反在《荆柯刺秦王》这一古文中,老师提出“作为当代中学生,你如何理解荆轲刺秦王这一行为?”的问题,这一问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有些小组认为他是英雄,这一行为是爱国的表现,也有些小组认为他的行为是愚蠢的,因为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以卵击石只会失败。两方都有道理,通过分享答案,同学受益匪浅。
  我们都明白两个苹果和两种思维交换的区别,这也是为何语文课堂需要讨论的原因。
  语文课堂要活起来,除了以上三种方法外,还有很多方法,比如朗读法、创设情境法等,只要我们能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灵活教学,以学生为本,我相信总会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方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77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