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把游戏引入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红霞

  摘要: 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阶段,据此特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活动。文章从发展小学生数学思维出发,着重论述小学生数学思维的特点,根据课程内容在课堂中引入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教育质量。
  关键词: 思维 数学思维 游戏
  
  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素质的核心,对掌握数学知识、认识世界、正确表达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已成为广大教师努力探索的重要课题。[1]
  
  一、小学生数学思维的特征
  
  思维是人的心理现象。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在感觉、知觉、表象的基础上分析与综合的过程。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必须在自己的心中立下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水平为己任的志向,切实使学生的思维水平得到充分的发挥,为其今后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奠定基础。[2]
  小学生数学思维有如下特征:
  (一)思维的形象性。是由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的,小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都在发展着,不同层次的学生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发展不平衡,影响着解题的速度及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思维的初步逻辑性。小学阶段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在解题过程中,学生能经常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方法,但发展不太平衡,在某些题目上表现出较高的抽象水平,却在某些题目上表现不佳。
  (三)思维的灵活性。在学习新知识和解决问题时,学生容易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抑制发散思维的发展。部分优等生能表现出思维的灵活性特点,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多角度、多方位考察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掌握。
  (四)思维的自觉性。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能比较完整地说出分析推理过程,并进行自我观察、自我检测和自我调节,自觉寻找错误原因进行纠正。
  (五)思维的情境性。创设情境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数学学习材料有兴趣时,思维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会增强,会促进数学知识的学习,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3]
  
  二、游戏促进小学生思维的发展
  
  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思维是智力的核
  心,也是素质教育的基础。[4]“数学课程的内容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5]在生活中进行数学教学、在生活中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数学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形象地说它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寓于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去。在这里数学游戏引入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也就凸显出来。
  
  三、几种典型的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游戏案例
  
  案例一:“猜数游戏”。
  师:今天老师带大家玩一个游戏,同学们想不想玩?
  生:想。
  师:老师这有6颗黑色棋子(两手一捂,打开一只手,露出3颗)。这边捂住几颗,谁来猜猜呢?
  生:3颗。
  师:你是怎样猜到的?
  生:因为刚才露出3颗,再加3颗才是6颗。
  师:大家已经知道了总共有6颗,看到的有3颗,可以用个什么算式求出捂住的颗数呢?
  生:6-3=3。
  师:你们想玩吗?同桌互相玩,拿出6个圆片,左边的小朋友捂,右边的小朋友猜,记录算式。
  师:哪个小朋友愿意把你的减法算式和大家交流交流?
  (引导学生说出所有可能得到的算式:6-4=2,6-2=4,6-5=1,6-1=5,6-6=0,6-0=6。)
  师:你能把这些算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排队吗?
  (请一名学生上台来整理排列。学生可能是按照减数的大小来排列,也可能是按照得数的大小来排列,有的是从小到大排,有的是从大到小排。)
  师:你是怎样排列的?
  ……
  师小结:我们把算式按照一定的顺序都排列整齐了。在数学王国里存在着许多规律,生活中也存在着许多规律,只要细心留意观察就能够发现。
  通过设计这样一个“猜数游戏”,不仅有利于小学生对加减乘除运算的进一步掌握,而且有利于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这对初学10以内加减乘除运算的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学习的好方法。既具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为学生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培养了合作的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在活动中积累了经验,发展了数感。
  案例二:“猜一猜”。
  教师手里拿10根小棒,藏在背后,先让学生猜教师左手拿几根,接着教师把左手里的小棒呈现给学生,再让学生猜右手还剩几根?用此游戏来帮助学生巩固10以内的加减,显然要比让学生反复背诵要好得多。这样既能激发小学生思维的兴趣,又训练了小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
  案例三:“过27”。
  这个游戏很简单,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小学生参与,从1开始轮流依次数数,凡是数字中带7的(例如7,17,27……)或者这个数字是7的倍数(14,21,28……),那么轮到谁数时就不能喊出这个数,而是要说“过”。
  例如:1,2,3,4,5,6,过(7),8,9,10,11,12,13,过(2×7),15,16,过(17),18,19,20,过(3×7),22……
  这个游戏对刚学过乘法运算且对这一运算又不太熟的小学生来说的确是一个加强记忆、巩固这一数学知识的有趣的游戏。同时发展了学生数学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
  ……
  
  四、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学生的求知需求,精心设计游戏,按照游戏规则和小学生们一起展开数学游戏。让学生的双手动起来,思维展开来,才能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构建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并真正掌握知识的运算,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以发挥,从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实现学生w对数学知识从厌倦到喜欢的转化,从苦于学数学到乐于学数学的转化。
  
  参考文献:
  [1]马同勋.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方法浅谈[J].科教文汇,2007,(7).
  [2]高志友.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J].教学研究,2007,(5).
  [3]刘艳明.小学生数学思维特点的研究[J].教育研究,2007,(9).
  [4]何晓东.要重视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青海教育,2002,(7-8).
  [5]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2.1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3166.htm